【汽车人◆澳门车展论坛②】中国汽车产业的“出海”之路(附视频)

汽车人传媒 2017-02-06 14:38:09 作者:王雯

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优势“扬帆出海”,中国汽车品牌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11月4日下午,汽车人传媒承办的第六届中国(澳门)-亚太汽车首脑峰会暨中国汽车品牌国际化战略圆桌会议于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中心举行。主席吴川源等嘉宾与车企代表,围绕汽车产业“出海”之路进行全面交流,共商国际化发展路径。

◎ 《汽车人》记者  王雯

据业内预计,未来10年,“一带一路”地区所带动的整体出口量将占据全球汽车总产量的三分之一,面向海外出口“第三极”,中国汽车品牌能够实现多大作为?

11月4日下午,汽车人传媒承办的第六届中国(澳门)-亚太汽车首脑峰会暨中国汽车品牌国际化战略圆桌会议于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中心举行。在汽车人传媒社长、总编辑李苗苗的主持下,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徐秉金、同济大学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傅京生、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明京、中国汽车流通学会副秘书长王都,以及匈牙利驻中国大使馆的商务参赞高博、斯洛伐克投资贸易发展局国际贸易部高级管理顾问夏崇杰、马来西亚泛马汽车银业联合总会会长许综文拿督、新加坡车业工会会长李雅保、国际葡语市场企业家商会主席吴川源等嘉宾与车企代表,围绕汽车产业“出海”之路进行全面交流,共商国际化发展路径。

为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架起桥梁,为中外汽车企业打开合作空间,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优势“扬帆出海”,中国汽车品牌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以下为与会嘉宾核心观点分享: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徐秉金

徐秉金:当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50多年的积淀,中国市场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市场,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如此浩大的消费机会,为全球各大汽车公司都提供了不可错失的商业机会。

但中国汽车企业怎么发展、怎么前进?这个问题值得思索。我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前景,取决于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我们发展自主品牌的目的,就在于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汽车产品,这是我们始终求索的目标。目前,我们距离这一目标还有一段长路要走。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较,我们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的掌握上,尚且需要快速追赶。另外,关键零部件上拉开的差距更明显,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缺少零部件的支撑,汽车强国仍停留于空想。

从中国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环境来看,我们有广阔的市场,我们需要思考如何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如何实现中国汽车工业更大作为。另外,零部件是中国自主汽车走向国际化最关键的问题,如果想实现自主品牌的发展,必须抓基础,掌握核心技术。在汽车大国的基础上,我们要贯彻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继承创新,原始创新是自己的技术,继承创新是继续发展下去。

今后5年是中国自主汽车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能够集思广益,把中国自主汽车水平搞上去,我们要支持中国人制造自己的汽车。

朱西产: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当下发展情况来看,有几点成绩值得振奋。自主品牌在SUV市场已占据领先优势,SUV销量排行前15位中大部分都是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产品价格已占据8万-16万元区间,在核心汽车消费市场,自主品牌取得可喜进步。产业重构的时代,自主品牌早一步动身,在汽车智能化、自动化、网联化等新技术领域跟进势头越来越凶猛。

但并非没有隐忧。

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掌握在谁手中?在变速箱和汽车电子核心零部件领域,中国整个产业链条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主导、企业联合,绝非短时间内所能攻破。

如何消化膨胀的产能?这是让行业最担忧的一点。产能要释放,一个可能性是向智能网联进行转型,但并不足以完全解决难题,更好的办法,依旧是打开海外市场。

中国汽车出口总体上差强人意。有几大焦点问题值得重视:一是容易盲目“抱团”,看好一个市场,各个企业就蜂拥而至。第二,大打价格战,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产品却无人问津。当前中国汽车主要出口国大多管理机制并不健全,汽车安全、环保缺乏严格管控,更需要行业组织进行协调,保证汽车出口的健康运转。

近几年来,自主品牌出现高歌猛进发展势头,但自主品牌成长过程中,售后服务等环节仍然有待完善,毕竟,汽车产业遵循典型的“木桶理论”,决定产品成功与否的,不是你最长的那块板,而是你最短的那块板。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继续做大,出口市场出现新的契机。如何提升汽车安全、环保性能,如何补上汽车服务环节的短板,是关键所在。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傅京生(前排左一)

傅京生:作为行业组织的代表之一,我想分享几点感想。

第一,以上几位从海外远道而来的政府代表、汽车行业组织的领导者以及资深汽车设计师,他们是真切地希望我们中国汽车能够“走出去”。

其次,我认为中国汽车“走出去”大有可为。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我们都占据了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市场,不仅如此,我国商用车每年产销量已能达到五六百万辆的水平,其中郑州宇通、厦门金龙等大客车企业海外出口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们应当借鉴商用车“走出去”的可贵经验,走好海外布局这盘棋。

再次,我深有同感的一点是,我们自主品牌乘用车由于起步比较晚,真正大批量生产仅仅有十年光景,但发展成绩值得瞩目。尤其是近几年来,自主品牌低价、低质的固有形象已得到扭转,包括研发技术、生产制造、工艺管理等环节,都在加速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产品质量、产品性能基本能够看齐国外合资品牌水准。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一些服务细节、品质细节有待改进。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希望各位在海外多多推介中国企业自己制造、自己研发的自主品牌产品。

匈牙利驻中国大使馆商务参赞高博

高博:中国是匈牙利最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当前,中国银行、华为等中国企业在匈牙利开设区域性总部,中国汽车品牌比亚迪也则计划在匈牙利建立电动巴士工厂。作为最早一批和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匈牙利一直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政经合作关系。匈牙利“向东开放”,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畅通,两项政策不谋而合。匈牙利希望在“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大价值,为此我们已与中国签署备忘录,联合建造21世纪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

汽车行业是匈牙利支柱性产业之一,汽车行业占据全国GDP的5%,并占据出口总额的20%。2015年,汽车出口实现250亿欧元收入,同比增长17%,同年匈牙利汽车出口总量增长则达到16%。可以看出,汽车出口,已成为驱动匈牙利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一个优势是,匈牙利行政、教育、劳工、供应商环境都有利于吸引高端汽车生产商和配件商。90年代以来,全球前15位供应商都开始在匈牙利部署生产计划,目前,包括一级厂商、轮胎厂商以及相关研发机构在内,主要汽车品牌都已在匈牙利投资,其中,澳门也在匈牙利生产雷克萨斯RS系列等汽车。

请各位留意,匈牙利拥有相当便利且有好的投资环境,在一项全球最佳投资目标排行中,匈牙利位列首位,而在东欧国家当中,匈牙利人均投资额也遥遥领先。匈牙利作为一个投资目的地,符合中国“走出去”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要求,借助此次高峰论坛所提供的交流空间,希望匈牙利和中国两国之间达成更紧密的双边贸易关系。

斯洛伐克投资贸易发展局国际贸易部高级管理顾问夏崇杰

夏崇杰:当下,汽车产业已成为斯洛伐克最大的支柱产业,去年总产值达到170亿欧元。具体来看,斯洛伐克汽车领域间接或直接工作人数达到25万人,汽车行业占据工业信息化总比重的44%,目前,斯洛伐克汽车产销量已经突破100万辆,预计2020年会达到130万辆。一个优势是,斯洛伐克具备齐全的汽车供应商网络,其中196家韩国车企零部件供应商在斯洛伐克设有生产计划。

在汽车领域,斯洛伐克拥有多项“欧洲记录”。比如,斯洛伐克奥迪工厂是目前欧洲最先进的汽车工厂之一,自动化率达到90%。另外,韩国汽车品牌也有斯洛伐克引入欧洲,2004年,韩国车企开始在斯洛伐克投资设厂,避免了很多关税和技术上的缺失,更重要的,通过本地化生产,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逐步认可韩国汽车,这一案例也很值得中国自主品牌学习。去年,我们还成功引进捷豹路虎生产项目,新产品预计2018年推出,进一步提高本地生产制造水平。但斯洛伐克不想局限于工厂制造,也试图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比如,斯洛伐克企业也通过国际合作,研发新一代安全座椅、新型灯光系统、信息化设备等,在汽车制造中得以运用。

斯洛伐克被称作“欧洲的心脏”,由于施行稳定的经济与政策,斯洛伐克成为欧元区过去十年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值得关注的是,斯洛伐克不仅具有高效率的劳动生产力,也很重视创新投资与国民教育,以上要素也为双边合作打开了发展空间。

马来西亚泛马汽车银业联合总会会长许综文拿督

许综文:借助参与第六届中国(澳门)国际汽车博览会的契机,我希望在这里和各位与会嘉宾分享当下东盟国家的汽车产业整体概况与发展形势。

在东盟十国当中,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以及越南、菲律宾等汽车产业实力最强劲,占据东盟85%的汽车销售比重。据预测,到2020年,东盟汽车销售会增加到450万辆,成为全球第五大汽车市场,我们希望可以与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将东盟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生产和研发基地,实现互惠共赢。

目前东盟国家千人汽车保有量仅有53辆,尚且存在很大的成长空间,同时,东盟国家人均收入已达到4000美元,意味着汽车需求量将出现持续增长。通过在东盟建立生产基地,中国汽车企业有机会拓展国际消费市场,加速中国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在东盟十国当中,马来西亚汽车生产历史最为悠久,具备成熟的组装厂和汽车生产能力,据预计,到2020年,马来西亚国内汽车销量有望进一步达到100万辆。此外,持续突显的人口红利、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鼓励商业发展的政府政策等都有助于推进汽车投资与合作。目前,马来西亚与东盟十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已达成经济合作协议,互相享受免税政策,中国企业对外出口能够借此获得更大市场空间。

我们通过“一带一路”,开拓陆路和海上的丝绸之路,未来的前景一片光明。我们坚决支持东盟一体化和共同体建设的努力,支持东盟中心的地位和区域合作。

新加坡车业工会会长林雅保

林雅保:新加坡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小红点,总人口只有550万,汽车保有量则达到100万辆,每年新增汽车仅有8—9万辆。但在新加坡,汽车行业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据估算,新加坡每年汽车行业收入可以达到38亿。

需要注意的是,新加坡具有自己独特的运营系统,通过拥车证(COE)系统控制车辆增长,拥车证代表车辆拥有及有限十年使用道路的权利。2012年下半年,新加坡进一步引入“柠檬法”,以保护消费者购买有缺陷的商品,购买汽车(包括二手车)的消费者如果在购买后6个月内发现有缺陷(不是由磨损造成的),可以寻求追索权。

根据全球促进环保的共同愿景,新加坡政府还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在2013年实施新的车辆排碳量税务计划,以减少汽车的碳排放;在2013年4月实施早期欧洲/欧洲一期(C组)柴油车"提早换车计划",以帮助减少车辆排碳量排放,并符合新加坡在2020年之前要实现其空气质量目标。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实际上也为新加坡带来更多新商机。重点关注中国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之间的连通和合作,创建跨越60个国家的多个经济走廊,有助于促进多边关系和经济可持续增长,实现互惠互利多赢的经济体。当然,“一带一路”倡议也将为汽车贸易提供合作机会,我们希望引导本地汽车公会探索商机,参与区域市场竞争,拓展市场份额。

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明京(前排中间)

彭明京:澳门车展经历了5届深耕沉淀,正吸引着国内外各大汽车产商,通过发挥绝佳的地理优势和地缘影响力,澳门车展也搭建起沟通桥梁,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更为国际汽车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市场空间。

但要留意,中国汽车品牌真正“扬帆出海”,还需要我们所有汽车人持之不懈的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汽车产业的强盛之梦还一直在路上。当下,环顾产业发展环境,有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引导,有行业的不懈探索,有自主品牌车企的砥砺奋进,中国车企的品牌国际化正面临全新的机遇。同时,中国汽车品牌还要注重打造整体竞争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从市场、营销、服务等入手,开拓国际市场格局。简言之,此次论坛带来的启示主要在于,我们应该审慎思考中国汽车品牌国际化课题,更应该从长远发展入手,思考如何立足于全球竞争,实现海外市场的做大做强。

刘浩源:从我个人而言,此次参加澳门车展,最明显的感受无异于中国品牌汽车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品牌汽车已具备“扬帆出海”的真正实力。

这一鲜明的转变,从广汽传祺自身的发展路径中也能够清晰体现。我们从引进意大利技术起步,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完整的多平台、多车型系列,通过技术积累与开放合作,传祺的生产制造技术、制造工艺已堪比合资品牌,产品品质也能与国外主流品牌产品一较高下。

从零起步,从小到大,随着传祺品牌的爆发,海外市场也加速破局。广汽传祺自2013年开始实行海外出口战略,目前在中东、非洲、南美、东欧已有网络布局,在此基础上,我们计划进一步打开左舵车市场。

值得注意的一点,传祺“走出去”战略不可同日而语。随着产品品质的上跃,我们必须提升整体品牌形象。扎根海外市场,打造中国品牌的优质口碑,要求我们针对对售后服务、品牌市场推广以及经销商服务体系,推行标准化管理。从当前海外消费者与经销商的反馈来看,传祺产品正借此提升市场影响力。随着制造技术和产品口碑的有效积累与转化,中国汽车前途广阔,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将中国的产品推向全世界的市场。

(《汽车人》记者/王雯【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