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征宇:挑战者无所畏惧

汽车人传媒 2015-10-15 14:09:58 作者:管宏业

  

《汽车人传媒》记者|管宏业

2011年预计全年销售2万辆 同比增幅100%

  

吕征宇有着浓厚的英雄主义情怀,他曾经向身边熟悉的人袒露,像麦克阿瑟、巴顿将军那样,经过一番荡气回肠的壮怀激烈后主动选择急流勇退的英雄,是他所向往的楷模。

但这并不表明他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爱好否认了这一点。吕征宇喜欢看逻辑感很强的美剧,那样可以锻炼他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他热衷参加挑战体能的户外穿越,由此磨砺他的意志力和耐久性,并因感受到人类的渺小而更加谦恭⋯⋯“我不喜欢虚幻和空想,我更愿意扎扎实实,这可能是因为我属于比较务实的那种人。”他微笑着解释。

这样一种果敢坚毅的性格,让他所做出的承诺也显得更有分量。吕身边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汽车人》:吕总言必行、行必果,制定了目标后就绝少更改,意志之坚定让人很难去反驳。但吕征宇曾经的誓言和目标在今年遇到了大挑战,由于日本地震,英菲尼迪在华销售受损失足足持续了3个月。这种情况下,将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并不会被人非议。

出人意外的是,吕征宇没有采取任何收缩态势,就像他心驰的英雄人物一样,逆境面前他越战越勇。吕征宇向《汽车人》袒露自己的心路:“挫折面前不退缩,并且在其他公司砍目标的时候自己不动摇,那本身就是向市场传递一个最强烈的进攻信号。”

年底还未完全收官,吕征宇已经带来了好消息,他所做出的销售数量、网络建设数量双翻番的承诺已经提前实现。“到2011年年底,我可以说过去4年没有做到的事情,现在都做到了。”吕征宇激动地表示。

如今,吕征宇意气风发地说,英菲尼迪已经不是做过去几千辆的概念,是往更大目标前进的时候了。“两万辆目标的实现绝对是我们第一个里程碑,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并没有因此自满。因为与竞争对手相比,我们还很弱小。”吕征宇说,明年英菲尼迪经销商服务网络扩展到70至80家的时候,就具备了与主要竞争对手挑战的基本能力。“接下来的日子,是打造这个与众不同的现代豪华品牌形象的重要时段了。” 

  

后来者的机会

  

英菲尼迪是一个后来者,但绝不是落后者。

特别是从去年英菲尼迪中国事业部成立后,这个后来品牌所展现的爆发力与后来居上的决心,迫使所有竞争对手不得不严阵以待。

这也正是吕征宇希望给外界传达的信息;作为一个后来居上的挑战者,他正是要带领英菲尼迪向传统豪车品牌发起冲击,

吕征宇并不否认英菲尼迪与主流高档车品牌的差距,即使在欧洲,英菲尼迪的品牌认知度只有2.5%。从量上看,英菲尼迪与竞争对手差距更是不小。在中国,虽然汽车社会时间并不长,但英菲尼迪依然要面对的是成型的市场格局和既定的品牌渗透。

时间与历史是英菲尼迪无法逾越的障碍,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打出自己的特色,是考验这个品牌持续发展的基本功。

不得不说,吕征宇关于英菲尼迪“挑战者”的定位巧妙地回避了英菲尼迪在销量和品牌上的短板,又能醒目突出自己的定位。

“我们以挑战者的姿态来参与市场竞争,所谓挑战者,就是敢于挑战现状,敢于制造不同,敢于区别传统。英菲尼迪在20多年的历史中不断挑战豪华汽车品牌的传统特性,重新定义了现代化品牌的新形象。挑战者这个词恰恰解释了我们的品牌。”吕征宇说。

吕征宇对于英菲尼迪的发展规划很清晰,首先是形象和品牌,然后才考虑利润和销量。特别是在英菲尼迪中国事业总部成立的第一个5年,他必须倾注全力树立品牌,达到不亚于竞争对手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他必须带领英菲尼迪以远超过竞争对手的速度前进。只有保持比较高的增速,它才有可能跻身豪华车的第一阵营,但这样的难度绝对不小。

所幸的是,国内高档车消费文化中酝酿中的变局,为吕征宇提供了机会。

对于更趋成熟度消费市场而言,高档车客户正在寻找以往BBA的替代品。随着豪华车辆的增加,以往车主所购买的品牌也就缺乏特殊化,而中国豪华车车主又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品牌忠诚度低、平均年龄更低。这都让他们乐于尝试新的选择。

吕征宇瞄准的也正是这一点,从小规模起步,同时在销售和服务上做到更出色,让消费者感受到不同其他豪华品牌的体验。

相对而言,这也正是目前主流高档车品牌在市场井喷过程中暴露出的软肋。一位英菲尼迪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和德系客户的竞争中,英菲尼迪的目标不是去比拼客户满意度,而是提供差异化的购买体验。从车辆的机械性能,英菲尼迪操控性对标的是宝马,在豪华型和舒适性上对标的是雷克萨斯。

虽然英菲尼迪是后来者,但吕征宇对英菲尼迪的规划绝不是尽量靠近原型的模仿秀,而是要成为独一无二的领路者。

  

不一样的气魄

  

虽然以挑战者自居,但吕征宇并不是要反传统高档车品牌而行。他说:“挑战者的风险也很大,会有人质疑你有什么资格去挑战豪华车品牌。我不说过于刺激的话,我只是在挑战传统豪华车的定义,我们提供的是一个新的豪华品牌,让你感受它能带给人什么样的愉悦,带给人什么样的精神和物质的诉求。”

更重要的是,吕征宇认为,挑战者就是要有不一样的气质和魄力。“过去4年里没有干成的事情,我们要在一两年内赶上来,这种幅度比其他所有竞品,相对增长幅度更剧烈。我们的策略就是尽快让英菲尼迪在中国的网络,先覆盖中国最有消费能力,最具备时尚生活特征的一些重点城市。从沿海到内陆,主要的重点城市,先覆盖,然后慢慢地随着一定的销量增长以后,我们会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建立网点。”但他同时强调:“这种飞跃,并不是说我们要搞大跃进,而是在稳步夯实我们的基础之上,一步一步向未来强大的目标前进。”

主管英菲尼迪的日产汽车全球副总裁斋藤彻对中国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告诉记者:“作为全球汽车行业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中国市场占据着对英菲尼迪发展的核心地位。为了加强和加快中国未来业务发展,我们树立了一个的新里程碑式的目标。到2016年,我们在中国大陆的特许经销店数量将超过150家,覆盖中国各个主要城市和地区。”

在吕征宇看来,英菲尼迪在品质和体验上,不仅不输于同级别的豪华车,更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品牌内涵上,也不乏深度和差异化。“这些都是英菲尼迪在华品牌跨越的基础”,显然,吕征宇对英菲尼迪寄予相当大的期望。

让吕征宇感到兴奋的是,今年2月份英菲尼迪与F1红年车队签订的品牌战略合作,为他的品牌振兴提供了可大做文章的依据。

2011年2月,英菲尼迪宣布与F1红牛车队建立为期两年的品牌合作。几个月后,红牛车队的冠军车手维特尔成为英菲尼迪的全球形象代言人。对吕征宇来说,这次合作来得恰到好处。介入F1的红牛车队,从某种程度上是英菲尼迪向整个豪华车市场发出的战书。F1是国际性体育赛事,具有极高的影响力。而红牛车队是F1最年轻、成绩最好的车队之一,年轻的维特尔在2010年取得F1总冠军之后,在2011年一开始便保持了惊人的分站夺冠记录。

这不是一般的拉郎配,吕征宇说:“这几个点让我们感到英菲尼迪品牌和F1的一致性非常高,正是这些很匹配、很接近的感觉才会促成这个合作。”英菲尼迪与红牛身上共同的“改变现状、挑战现状”的品牌形象,是吕征宇最为看重的。

回首2011年走过的路程,吕征宇颇有感慨,他说:“尽管我们遇到了一个组织变革可能遇到的任何挑战,甚至没有想到的挑战也出现了。但结果是我们仍然在前进。2万辆的销售目标没有任何问题,成立50家经销商的目标也没有改变。”

他更为看重的是,“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我们的团队也在不断地加强,因为我们现在毕竟不是做过去几千辆的概念。我相信,一流的事情一定是由一流的团队做出来的。”

“一是敬业的团队,二是全方位的投入,它们能够决定品牌最终能走多远。没有这两个条件,很难在长久的马拉松战役中走得更远。”吕征宇总结。

毫无疑问,挑战者吕征宇已经将英菲尼迪带入了增长的快行道,在《汽车人》“年度汽车先锋人物”颁奖礼上,吕征宇坚定地表示:“对英菲尼迪来讲,我们有50%以上的增长预期,豪华品牌目前在中国的平均的单店年销量是757辆。我们目前还低于这个数,也就是说我们的总量还有很大潜力。” 吕征宇请记者做见证:“明年绝对值得期待。”

(作者/管宏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