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境界

2011-12-19 17:14:26 作者:
这一阵,网络上到处可见“普通青年、文艺青年、二逼青年”的图文,本来是豆瓣一次活动引起的,现在已经成为最火的流行语。这个看似粗鄙的说法,之所以能成为全民娱乐狂欢,因为它配上图有表现力,配上想像有延展力,还可以无限变身,套用在明星或者企业上都一样适用。
当然,做企业是在商言商,不会走文艺范儿,那么不妨以牛逼企业来代替。比如做技术,普通企业是从借鉴、合作和引进起家,消化吸收外来的技术,然后进行再创新。牛逼企业在开始的时候和普通企业类似,但到再创新这一步时,技术上更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甚至能领导一个时代。二逼企业是只有借鉴、合作和引进,没有消化吸收,更谈不上再创新。万一这个合资合作的对象跑了,惟一的办法就是找下家。
比如做产品,普通企业是组织内外部资源,兢兢业业地设计出一款新产品,市场接受与否另说。牛逼企业是用培养或者挖墙角的方式找来一位设计大师,做出的车型令人惊艳,连同企业的层次都往上提一步。二逼企业是大张旗鼓地打着大师设计的名头,其实该大师的主要作品在上世纪70年代,现在早已半退休,然后大家一看那个设计,人人觉得貌不出众。企业领导还绞着手说,10亿啊,为了设计我们就投入10亿啊。
比如做渠道,普通企业是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发展渠道网络,但渠道里有不可控因素,虽然企业明知道经销商、管理经销商的人有猫腻,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牛逼企业是真正考虑经销商利益,让经销商和企业双赢,而且执行力和控制力超强,不会对渠道失控。二逼企业是嘴上把经销商当做朋友,实际上把经销商当做工具,想树立品牌就分网,想做销量就压库,想推滞销产品就配售,整天把经销商折腾得半死,最后人家忍耐到极点之后奋起反抗。到这时候,这类二逼企业又把一大半精力用在消灭舆论上了。
比如做品牌,普通企业是通过做推广、做活动、搞赞助等手段一点一点做起品牌来,但总有一半的钱是浪费掉的,只是不知道是哪一半。牛逼企业或是耐力超强型,或是幸运型的。苦干型的年复一年死磕某一个赞助活动,某一类表现形式(比如音乐会等等),积累良久得到认可,幸运型的往往是一个营销事件突然火了,前者需要有财力支撑,后者可遇而不可求。二逼企业也做了推广活动赞助等等,但一看花钱就心焦,觉得见不到效果啊,着急啊,结果费用砍半,还直接把自己说成是一线品牌,在吹牛中获得虚假满足。
比如搞收购,普通企业会在某地大批企业面临困境时找找有没有合适的收购对象。牛逼企业是早已瞄准好目标对象,时机合适就果断出手。二逼企业是心急如焚,恨嫁心切,见着一个待售的有点名气的企业就直扑上去,也不管自己合适与否,撒钱无数,收获寥寥。
这种比较还可以继续列出很长的名单。不过,至此我们也能看出一些端倪,牛逼企业各有各的牛逼之处,二逼企业则很有共性,就是“急功近利”4个字,总想跳过埋头苦干的中间过程,用取巧的办法一步登天,最后落得笑柄。中国人以灵活著称,希望我们不要被灵活所误吧。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