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日本”前夜

汽车人传媒 2014-12-22 16:16:21 作者:管宏业

中国汽车企业总是习惯“西天取经”,从已经被国内车企并购的沃尔沃、萨博、MG,到只差一步就收入囊下的罗孚、悍马,无不都是从西方世界淘金的结果。且不说这些买卖是否划算,仅是迥异的东西方文化和顽强的工会势力,都够中国企业消化一阵子的。

当然,困难并不能阻碍中国企业迫切的海外淘金梦想,即使有这样那样的波折,跃跃欲试的本土汽车企业大有人在。只不过经过第一轮争夺后,欧美车企中适合中国胃口的选择已经不多,似乎是该将目光投向另一个方向了。

与中国不过一衣带水之隔的日本企业,有可能成为新的目标。从90年代至今,日本经济遭遇“失落的20年”,特别是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末,因过于追求规模而导致的质量危机以及地震影响,致使日本制造业遭受重创,让一直处于不景气状态的日本产业界雪上加霜。

特别是在今年年初,索尼前会长出井伸之加盟联想集团、三洋白电业务出售给海尔之后,部分乐观的人士认为: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的春天或许到来了。

某种程度上,这并不是中国资本的一厢情愿。在IT和3G领域,日本企业的凋零日趋明显。其汽车企业也深受日本地震和泰国洪水的影响。日本人沮丧地发现,日本经济在历经两个“失去的10年”之后,日本为雁头、韩国和中国台湾为雁身、中国大陆处雁尾的亚洲经济圈雁阵结构开始瓦解。

尽管日本在走下坡路,但一直以来,日本产业界一直将中国资本视作威胁,觉得它们希望从困境中的日本企业抢夺技术及其他资产,加速日本相对的经济衰退。但已经有一些日本企业正开始以一种全新眼光看待中国企业的扩展——将其视为剥离不需要的传统业务、加速企业重组的一个机会。

一位日本汽车高管告诉笔者,他十分肯定,未来一定会出现中国资本收购日本汽车企业的情形,惟一不能确定的只是时间。在他看来,“日本汽车企业太多,市场又太小,像美国那么大的市场也只有3家企业。”至于时间不能确定,那是因为日本企业对出售不良资产的动作之缓慢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对中国企业”。

内外交困之下,日本产业必须依靠海外资本以缓解压力,引进海外资金已是势在必然。而曾经作为立国之本的制造业也将陷入滞胀期,产业衰退将最终带动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

数据统计,2010年中国企业对日本企业的并购总额为285亿日元,达2008年的4倍。日本《朝日新闻》分析称,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的目的是凭借日益扩大的中国市场,购买因日本市场萎缩而面临瓶颈的日本企业和技术。

大胆猜想一下,铃木的小型车优势、三菱的轻型商用车专长、斯巴鲁的水平对置发动机,甚至马自达的清洁能源技术??这些规模不大但有拥有专长的日本中小型汽车企业,或许已经在某些大集团既定的战略计划书中。

(作者/管宏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