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供给侧改革卓有成效(附视频)

时间:2016-12-11 08:34:03 来源:汽车人传媒 作者:张敏 点击:
关键字:重汽,供给侧改
摘 要:从生产新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到走入低谷负债百亿,中国重汽集团在经济大潮中跌宕起伏。如今,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下重上巅峰,年销售额600多亿,也因此得出一个宝贵经验:改革,永无止境。

从生产新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到走入低谷负债百亿,中国重汽集团在经济大潮中跌宕起伏。如今,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下重上巅峰,年销售额600多亿,也因此得出一个宝贵经验:改革,永无止境。

◎ 《汽车人》记者   张敏

有着60年发展历史的中国重汽,已经成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典范。

昨晚,《新闻联播》以专题形式报道了中国重汽通过供给侧改革、打造满足市场需求产品的先进经验和突出成绩。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重汽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中国重汽题辞“中国重汽,国之重器”。这既是对中国重汽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饱含了对中国重汽未来发展的期望和鼓励。

今年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重汽坚持面向市场、服务用户,1-10月累计销售整车15.5万辆,同比增长20%,利税总额增长23%,各项主要指标增长均超过12%,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重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马纯济表示,中国重汽真正实现面向市场的转变。“过去是我有什么车,市场卖什么,现在是市场需求什么,我们造什么车。”

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历史发展规律,顺势而为,在马纯济的带领下,历经风雨飘摇而又涅槃重生的中国重汽,而今已当之无愧地担当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领军之位。

从生产新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引进斯太尔技术,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到走入低谷负债百亿,中国重汽集团在经济大潮中跌宕起伏。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作为老国企的中国重汽,因陈旧的经营观念、管理水平以及落后的生产组织方式等原因,先后有数千台重卡车滞销,负债一度达到160多亿元,员工13个月发不出工资。

2001年,改革重组后的中国重汽,通过引进技术、创新管理,创造了四个系列、11000多个车型,直到近几年依靠信息技术推出个性化生产,企业打了个翻身仗。

经过十六年的改革发展,企业由过去的只有重卡组装,到发动机、车桥、变速箱等真正属于中国重汽自己的核心总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正在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

与沃尔沃、曼的相继合作,香港红筹股的上市,让融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重汽,践行与国际巨头同台竞争的梦想 。“我们虚心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另一方面呢,我们作为中国的企业,民族重卡,一定不要忘记合作要坚持我们自主创新,越合作使我们越强大,实现双方的共赢,共同进步。”马纯济说。

如今,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下,中国重汽重上巅峰,年销售额600多亿,也因此得出一个宝贵经验:改革,永无止境。

据了解,从10月份开始,中国重汽的牵引车订单数量迎来井喷式增长,甚至超出原定生产计划一倍多。其中,个性化订单比例增幅明显,是造成订单积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个性化订单式生产,是普通订单式生产的再升级。然而,它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

质量过硬,再加上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让中国重汽产品深受市场欢迎。个性化生产初期订单猛增,最多时,一个月翻了五倍,这让中国重汽为之振奋。

但也因为个性化订单生产周期长,企业出现订单积压现象,这让中国重汽开始意识到,改革仍然有空间。“不断研究市场深层次的需求,这也是我们供给侧改革,最主要的内容。”马纯济强调道。

面对积压订单,中国重汽全流程梳理,寻找问题根源,最终发现矛盾点在发动机的生产上。从德国引进的发动机生产线,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处理器按国外企业产能完全胜任,可到了中国重汽,问题出现了。因为“水土不服”,原有的设计并不能满足当下的产能需求。中国重汽一方面与德国厂家联系,一方面组织研发力量改进升级。

与生产线的改造同步进行的,还有生产计划、物流、售后等方面的调整,产能大幅增加,截至目前,积压订单已经全部实现排产。经历这次事件,已经拥有3000多项专利的中国重汽决定,每年20亿研发投入只升不降,对创新的奖励只升不降。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中国重汽销售额有望再创新高。

预计今年,中国重汽企业主要速度指标增长10%左右,效益指标增长25%左右,同时中国重汽对外出口占全国重卡出口总量的40.2%,连续12年位居国内重卡行业出口量首位。

链接:

马纯济:我们仍需奋斗

17年前,如果不是那通紧急的越洋电话,马纯济的人生将会是另一番命运。而属于中国重汽的历史也将被重新书写。

2000年时的中国重汽,正值病入膏肓,大厦将倾之际:138.49%的资产负债率,实际亏损额过百亿元,10多万员工13个月未发工资……

年轻有为的济南市副市长临危受命,力挽狂澜。面对讨要工资的上访职工,马纯济第一次说了"一句大话":“争取国庆节前给大家发半个月工资。”

“ 这个公司亏成这样,而且工资欠发成这样,作为济南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我本人来说也是有责任的,所以心情很沉重。”很多年以后,他这样对《汽车人》回忆。

此后,他用四两拨千金之势,合理调配资源,带领濒临破产的大型国企涅槃重生的历程,被演绎成为一段精彩的传奇故事,也创造了国企改革的典范。

带领重汽走出历史困局后,马纯济又以发展的眼光,深化合资合作,走出了一条开放自主、引进消化再创新之路。虽然来自于政府,马纯济却不乏改革精神和敏锐的市场眼光。“世界比中国大,中国重汽要放眼国际市场,才能获得长足发展。”马纯济说。

不久前举行的60周年纪念大会现场,17年的时光,在一部记录影片中再次呈现。视频中,刚刚进入中国重汽的马纯济,头发浓密,意气风发。

马纯济很认真地观看视频,也在回望属于中国重汽,属于自己不可复制的珍贵时光。在他波澜不惊的面庞下,是我们可以想象的暗潮涌动。

曾经有一次,《汽车人》很认真地问他,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如果坚持仕途,或者是另外一片天地。“为什么要后悔呢?一点都不。”马纯济说。

“我们仍需奋斗。重汽与世界先进水平比,差距很大;和自身需要达成的愿望相比,差距很大;我们还需要提高能力,需要奋斗,改革创新,不断的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创造我们中华民族的商用车企业的辉煌。”

以下为部分对话内容

《汽车人》:还记得最初来到重汽,是怎样的情形?

马纯济:好多老职工拿着板凳,拿着暖水瓶,拿着烧饼在门口坐着,要求发工资。大家已经十几个月没发工资了,有的老少三代都在这个公司,你十几个月不发工资怎么受得了。我说大家给我点时间,让我搞点调研。大家说你调研多长时间,我说三个月行不行,大家说,你家里三个月不吃饭能行吗?我说有生以来,我第一次,说一句大话。我说争取,9月9号,国庆节我争取给大家发半个月工资,大家就鼓掌。

《汽车人》:是否预期到接下来的挑战?

马纯济:最大的压力,就是如何把这一个企业起动起来,实现扭亏为盈。第一次干部大会,我讲了十大优势。最主要最核心的一条,就是我们这个企业员工骨干队伍是一支能够艰苦奋斗,能够创新,能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战胜困难,实现发展的这样一支队伍。正是因为这些优势的发挥,使这个企业一天比一天好,一个月比一个月好,一年比一年好。

《汽车人》:当时什么是最棘手的问题?

马纯济:实实在在的问题就是企业没有资金流。由于长期亏损,企业销售收入严重下降。我出差四百块钱上北京一趟,找财务部借四百块钱,财务部长说没有钱。所以说,面临的第一大困难就是如何使企业有基本的资金的这种条件,实现企业的起动,发展。我跑到省政府跟我们山东省省长借了四百万块钱。拿出资金相当困难,不可想象。这个起动资金也是这样,分三块解决的,第一块,就是从中央要了一点,第二块,查小金库查了一点,第三块,内部挖钱挖了一点,这三块凑了三个亿。

《汽车人》:从我们发展过程看,可以总结为几个阶段?

马纯济:从2001年成立到2004年,我们脱离了企业生存的危机,为发展奠定了基础;从2004年到2007年,我们开始走向了企业的正常运行;2007年以后,企业实现了上市,这个企业开始向国际化迈进,实施自己的四大战略。最近两年,我们又进行了一次二次创业,可以分为这样四个阶段。其中,二次创业主要是进行企业优化调整,升级转型,这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汽车人》:红筹上市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筹备?

马纯济:上市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国际化战略的要求提出来的。黄菊副总理到重汽来看望广大职工,正好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在参观过程当中,说你们公司这几年发展很快,企业还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我就说,希望我们公司能够上市,特别是能够到境外上市,黄菊副总理表示,你们自己要创造条件。从那以后,我们就开始正式的把这项工作纳入到我们企业发展的具体工作布置当中。2004年一直到2007年三年的时间,中国重汽上市的梦最终还是实现了,我们一次融资一百多亿,在香港建立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更重要的是打造了一个国际化平台,使这个企业的事业和发展进一步的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前行一步,企业的运行机制更规范,更进一步的符合国际化的要求。

《汽车人》:有了这个国际化的平台,接下来就是和曼合作,就是顺水推舟了?

马纯济:对,2007年上市之后,我们和沃尔沃公司的合作也到期了,下一步如何实现企业的新发展,公司进行了战略研究,2009年和曼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曼公司也成了我们的股东和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把曼技术平台,全面引进到中国,为产品的进一步的升级换代,特别是曼发动机技术引进为我们中国整个重卡行业产品技术的提升,提供核心技术。

《汽车人》:沃尔沃也好,与MAN合作也好,到曼的过程也好,重汽一直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马纯济:合作一个是要真诚,要虚心,虚心向人家学习,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另一方面呢,作为中国的企业,民族重卡,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合作要坚持我们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合作到最后我开玩笑,我说合作到最后不能把自己合作没了,而越合作使我们越强大,实现双方的共赢,共同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让合作的朋友有利可图,让我们自身更加强大,使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这是我们合作的原则,合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这些年来,一方面我们和合作朋友的友谊越来越深,合作良好,都严格依法依合同办事。另外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向合作朋友学到了很多技术和管理,特别是学到了德国朋友的经营作风,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个过程当中进一步的使我们的研发能力得到了提高,使我们中国重汽这一块民族品牌更响更亮,使我们中国民族重卡得到了强化。我们也没有放弃原则,同时双方友谊也不断加强。

《汽车人》:你觉得自己是一个谈判高手吗?

马纯济:我觉得不是谈判高手,而是双方共同的打造这样一个合作的友谊之树,我呢既是在这里面不断的浇水,不断的施肥,不断的培土,使这棵树长得越来越茂盛,越来越高大,看到这棵树的茂盛,高大,我心里很高兴。

德国人的认真世界知名,大家在原则问题上都是不让步的,所以能够找到既是双方都不放弃原则,又能找到结合点,我觉得这就算是谈判的科学性,艺术性。在这时候,尤其是要发挥我们双方各自的主动性,有时候我们要往前走一步,有时候只能走半步,在往前走可能就有高压线,所以这时候我们双方能够最恰到好处的结合点上,握手言和,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合作成功的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家都找到这一个结合点,恰到好处,这一点呢在国际合作当中,我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艺术。

《汽车人》:2004年的时候,咱们的国际化战略开始起步,这十多年来,重汽海外战略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马纯济:中国重汽的国际市场能够在国内同行业当中一直走在最前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国际化战略,不是简单的去卖车,由简单的卖车收款,提供售后服务,向由当地人,在当地建厂,去融入当地汽车文化,实现这一个就地发展,这样一个战略的转移。来把我们这一个中国重汽,这一个民族重卡品牌逐步变成一个在相当一部分国家认可的一个世界品牌。

《汽车人》:从引进来,到现在走出去,这中间中国重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马纯济: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我们当时和沃尔沃谈判的时候,应该说处于被动的这种状态,我们工资还发不出去,还要和人家谈合作,在那种情况下应该说是非常被动的,靠技术引进来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到现在呢,我们产品输出,技术输出,带动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产业的发展,做一带一路的火车头,这个变化确实是巨大的,我以为这种变化最主要的是我们这一个民族重卡产业的一种提升,是我们力量的所在,是我们中国人理所应该的为社会,为世界做的贡献,这也是我们这个企业的叫什么,中国重汽的汽车梦。

《汽车人》:未来在重汽国际化战略中,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马纯济:现在出口占了我们自身重卡中小量的三分之一这是我们目前的想法。下一步,第一要使产品升级换代,用新产品的出口作为主要产品,把最好的技术奉献给世界,奉献给社会,使现在的三分天下,逐步变成二分天下。最终世界比中国大,中国重汽的出口产品应当超过国内市场的这一个比例。第三,由现在的发展中国家为主,逐步的向发达国家市场过渡,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市场结构的优化。在这一个新的时代,特别是围绕着大数据的这种应用,国际网络的开发,新能源车,智能化汽车的这种不断的升级,我们的愿望是能够实现的。

《汽车人》:针对”2025“国家战略,中国重汽如何践行使命,达到目标?

马纯济: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产品智能化,设计制造的智能化,营销管理服务的智能化,一定能够和世界同步,一定能够有新的突破性的发展,为我们这一个丰富人类的这一个交通运输能力,提供新的产品,创造新的辉煌。

(《汽车人》记者/张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63135270
  • 联系电话:8610-63135270
  • 邮政编码: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时刻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汽车人新闻APP
  • 下载汽车人新闻app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特车圈
  • 关注特车圈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喵豆气车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