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人物

吉永泰之:新保守主义者

作者:
黄耀鹏
时间:
2016-06-02 09:09:46

吉永现在看来偏于保守的做法,可能在2020年以后会看到它的后果。孰对孰错,到那时必有分晓。

◎ 汽车人传媒记者   黄耀鹏

今年62岁的吉永泰之已经在富士重工业公司工作了近40年,和战后出生的一代日本人一样,他打算一辈子服务于同一家公司,事实正接近于此。担任富士重工社长5年,吉永正在经历公司最美好的一段时间。

公司最近4年的平均利润率已经达到13.2%,而戴姆勒公司和大众还在为10%的利润率而奋斗。这个数字,就连质量成本控制的集大成者丰田都瞠乎其后。以至于吉永声称要“降低”利润率,具体做法是将研发费用翻倍,在2020年以前每年达到1000亿日元。

据信,公司新增研发将投向自动驾驶和电动车。吉永透露称在2021年在美国市场导入电动车,反正公司的大多数决策都是围着美国市场转的。

美国市场

吉永有底气这么做,5月12日的2015财年(2015年4月到2016年3月)年报出来,与上财年相比,销售额增长12.3%,为3.23万亿日元,营业利润增长33.7%,为5656亿日元。销售额和各项利润连续4年刷新历史最高记录。这部分时间整个落入吉永任期内,他的运气为历任社长之最。

强者强调运气,却是内心最不信运气的一伙人。吉永之所以能从普通销售部员工登上王位,并非完全凭借勤勤恳恳的销售业绩(销售部这样的员工未免太多)。他在任营业本部企划部长之前,在上世纪90年代策划了一个并购案,成功收回该公司在美国销售经营权。美国人兰姆和比利斯克林创建SOA公司,是斯巴鲁唯一的美国进口商。吉永成功地将SOA公司从伙伴变成旗下企业。

现在回过头来看,此举完全成为富士重工立身安命之本。2015年,美国市场销售了58.27万辆斯巴鲁汽车,比2014年增长13.4%。美国单一市场的销量已经超过全球(95.79万辆)的一半。对富士来说,美国是不折不扣的最重要市场,重要性超过全球其他地方(包括本土)之和。

如果经销权还像上世纪70、80年代那样属于SOA公司,富士重工决不能达到今天的高度,吉永担任社长名至实归。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重新缔造了该公司。

尽管斯巴鲁号称要在2016年迈上100万辆年产量的台阶,但公司每年只推出一个新产品,扩张生产线的举动也异常谨慎。吉永一直倾向于挖掘现有产能潜力。公司计划到2016年底,将年产能由目前的85.4万辆提高到103.6万辆。其中,日本的年产能将由63.6万辆提高到64.2万辆,其余产能则由美国SIA(Subaruof Indiana Automotive)担起来。

任何人担任社长,都会仅仅抓牢美国市场。吉永也不例外。他将董事会批准的扩张资金基本上都砸在美国SIA工厂。公司斥资1.4亿美元扩张印第安纳州的Lafayette工厂,使其年产能扩大至40万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预计到2017年,该工程会增加1204个新工作岗位,这也是斯巴鲁第二次对印第安纳州工厂进行投资。目前扩建工程正在进行中,斯巴鲁计划在2016年年底在该厂投产翼豹车型。

大公司、小公司

富士重工急着增强产能的背景是,该公司在新提出的中期经营计划中上调了全球销量。原计划的目标是2016年度销售100万辆,2020年度销售110万辆以上”,而新计划的目标是2016年度销售105万辆,2020年度销售120万辆以上。

是的,你没看错,今年只调整了5万辆。就让吉永几乎调动了全部资源。富士向来是小公司做派。有分析认为,美国和日本的两家工厂都已经逼近了产能极限。吉永还决定从2016年5月起,停止代工生产丰田凯美瑞。腾出的生产线将“迅速改造”,并从2016年7月开始生产“傲虎”,以尽快解决产能问题。

产能上不去,为什么不投资扩张生产线?吉永做出的回答提升品牌价值(涨价的委婉说法),该逻辑未免匪夷所思。

吉永给出的理由是需要抵消绿色环保科技投入所带来的成本的上升。吉永表示,相关的成本上涨已经超出预期,使得该公司利润遭遇下滑,“我们是小公司,不像大公司能够从规模效益中降低成本,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提升品牌价值来覆盖成本。”

据吉永透露,为了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放标准,该公司对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研究拉高了整体研发成本。富士重工正在配合满足美国加州2018年将推行的零排放标准,届时斯巴鲁将在北美推出一款插电式混动车型。

此外,由于斯巴鲁产品阵容偏向中型全驱系统车型,提升燃油经济性也是该品牌面临的压力之一,其也正在对新的动力总成系统进行投资。

吉永一方面承认公司规模小,另一方面却坐视产能扩张良机溜走?这样的认知是否会动摇董事会对其信心?

吉永认为,这几年公司经营景气,和日元的贬值周期密切相关。因此,胜不足喜。公司在年报中预测, 2016财年营业利润将减少25.7%,为4200亿日元。原因在于,“安倍经济学”带来的“溢出效应”正在走向尾声。吉永预测的根据,就在于他认为日元今年就将进入升值通道。如果兑美元升至105日元(兑1美元),公司将损失近1700亿日元。足以吃掉去年利润的近1/3。

不仅富士重工,几乎所有日本车企今年都会面临类似的问题,包括去年同样赚得盆满钵满的丰田。而只在美国和本土有整车厂的富士,则将汇率的问题放大。

中国市场的地位

2015年4月,斯巴鲁高层下调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目标至6.5万辆,相较预期的8万辆,降幅达18.75%。有人认为是销售遭遇寒冬。实际上,日本工厂对于支持中国每月7000辆左右的销量已经非常吃力。但在美国市场销售趋紧的时候,吉永毫不犹豫地将产能转向美国市场,而对中国则选择“调降销售目标”了事。孰重孰轻,一目了然。对富士来说,中国市场充其量是“具备潜力”的市场,其重要性大致同欧盟相当,而与美国相去甚远。

倒退几年,吉永曾为了中国本地化生产斯巴鲁而奔走了数年,接触了中国几大整车厂,曾接近与奇瑞达成协议,但最终无果。后者已经与捷豹路虎成立合资公司。

有场外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吉永在国产化问题上表现出执着的样子,但是从战略格局出发,中国几万辆的销量对于富士来说,并非不可或缺。

因此,可以怀疑当时吉永拿出来的合资计划条件可能有些苛刻,未能满足中方潜在伙伴的胃口,导致合资流产。当然,这只是揣测,毕竟新闻界无法看到谈判细节,特别是失败的谈判。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富士重工已经丧失了在华进行本地化生产的最好时机。当初在中国实现较快发展得益于与销售见长的经销商集团合作。但成也萧何败萧何,长期依仗经销商助力的模式,通常不利于品牌打造,这也是斯巴鲁在中国发展了近11年,却依然未能摆脱“小众品牌”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套策略,和吉永提升品牌的调子其实有点拧。

吉永在30多岁的时候,拿出勇气接管了美国的销售,奠定了今天斯巴鲁的地位。但在中国生产问题上,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拿出相同的勇气。也可能是缺乏当年在美国的运气吧。这样一来,在几年之内,中国市场怎么也无法和美国市场相提并论。富士因此不能成为汽车制造业的“大公司”,自身的选择决定了公司的命运。

吉永现在看来偏于保守的做法,可能在2020年以后会看到它的后果。孰对孰错,到那时必有分晓。但值得指出,吉永的做法,和绝大多数不遗余力追求扩张规模的车企CEO们截然不同。一句话,他和他的企业都非常另类。

值得一提的是,吉永宣布在2017年富士重工成立百年的时候,将富士重工更名为“斯巴鲁”,使品牌和公司名字一致。这可能有助于提升公司品牌。(汽车人传媒记者/黄耀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