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出口的进取心

时间:2014-12-22 16:08:05 来源:汽车人传媒 作者:陈瑶 点击:
关键字:合资,出口
摘 要::“合资车企将成为跨国品牌的出口基地”一说,愈演愈烈。但合资出口,究竟是形式大于内容,还是内容大于形式?

合资车企的“新举动”越来越多了。“合资自主”进行得如火如荼,“合资出口”又将成为一股新潮流。2011岁末,华晨宝马5系长轴距车型与北京奔驰长轴距E级轿车相继宣布出口,这使得“合资车企将成为跨国品牌的出口基地”一说,愈演愈烈。

合资车企出口,并不是当下头一回。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前后,上海通用曾出口过几十辆别克新世纪;2003年,上海大众生产的600辆POLO也出口澳大利亚。真正实现大批量出口的,则是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2005年4月投产本田JAZZ,截至2010年,累计出口超过17万辆。而包括PSA、丰田、日产等在内的多家车企,都有从中国出口车型到海外的经验。

中国的成本资源优势与逐渐精进的制造水平,是被公认的两大原因。此番,就连宝马奔驰两大高档品牌,都迫不及待地踏上这趟列车,更证明中国通过合资合作所收获的制造水平,这也是合资出口在2011年年末成为热门话题的关键因素。

然而,同跨国巨头每年数百万的中国销量相比,合资出口仍然是沧海一粟,少则几十辆,多则也不过千辆左右。当然,本田属于特例,其所成立的“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出口型整车企业,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占有55%的股份,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占10%,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占25%,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10%。

如是,跨国品牌从中国出口海外,究竟是从合资车企直接输出,还是通过类似本田那般单独建立中外参股的企业?而从当下来看,更多是前者,这也引出一个话题,合资出口,究竟是形式大于内容,还是内容大于形式?

要实现大批量出口,必须满足3个条件,一是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二是合资双方利润足够,三是产能足够。本田之所以有大手笔去建立单独的出口公司,占据了前两个条件,本田入华时间较早,国产化率较高,产品虽少但单车利润一直处于行业前列,否则,外方为何要通过中外参股的方式让中方从出口中分得利润?更何况,出口的销售与售后完全依靠外方的网络,国际汽车巨头在成立合资企业时,一般都会将不外销写进条款中。

这也意味着,合资出口,中方现在更多处于制造环节,这是汽车全产业链条中较低的层面。更为关键的是,跨国车企目前在中国普遍存在产能不足,包括在出口上占据优势的本田。尤其是对于宝马奔驰这样的高档车品牌来讲,国产化率与产能均有所限制,国内市场规模不扩大,短期内无法很好地消化成本,中外利润分摊相对较难。从这个角度来讲,高档车出口,更多为了博取舆论关注与政府资源的倾斜。当然,也会如他们所讲的因素,出口是为了更积极地参与国际学习,紧密合作。

有观点曾指出,真正以追求长期利润为始点的商业行为,在合资企业出口中基本不存在。对此,不予评价。但相比来看,丰田、日产、通用等品牌要比德系品牌更有诚意。比如,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生产的发动机等产品出口日本;东风日产承担日产公司全球零部件开发和整车出口的生产任务;上海通用整车出口同时,旗下东岳动力总成有限公司的发动机连续实现批量出口......

换言之,上述品牌的中方,在全球供应链中开始有所参与,有步骤地整合国内与国际资源。合资出口,若仅仅局限于整车出口,充其量不过是将中方代工的角色强化,在制造水平跃上一个层级以后,自然会成为外方产品输出之地。

合资企业出口还须进取,才能更好地参与跨国品牌的全产业链,尤其是中方弱势的动力总成方面。这将逐渐升级中方在全球汽车工业中的角色,而在世界动荡的经济局势面前,稳健的中国市场以及成本优势与制造优势,将成为中方赢得话语的好牌。

(作者/陈瑶)【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63135270
  • 联系电话:8610-63135270
  • 邮政编码: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时刻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汽车人新闻APP
  • 下载汽车人新闻app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特车圈
  • 关注特车圈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喵豆气车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