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公司应该投资基础研究吗?

时间:2016-06-07 08:41:56 来源:汽车人传媒 作者:黄耀鹏 点击:
关键字:任正非,智能化
摘 要:基础研究可能会产生智能化“大跃进”的动力,但也有可能一无所获,这就回到了上一个问题,既然是“无人领航”的状态下摸索,就应该允许失败。

基础研究可能会产生智能化“大跃进”的动力,但也有可能一无所获,这就回到了上一个问题,既然是“无人领航”的状态下摸索,就应该允许失败。

◎ 汽车人传媒记者   黄耀鹏

5月底,有国家领导人出席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做了《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为祖国百年科技振兴而奋斗》为题的发言。发言不长,但令人耳目一新。

很少有企业领导人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公开剖析国家的发展战略问题。以任的低调,该发言很可能是命题作文,但仍反映了任正非和华为高层一贯的主张:大胆投入创新。结合会上习总提到的科技创新要“去行政化”、李总理提到的增加科研人员“人头费”等内容,意味着任的发言反映了国家决策层对科技发展的新思路。

在发言中,任毫不讳言华为已经在国内无对手。10年前,联想、海尔、华为等企业体量差不多,而现在华为一骑绝尘,去年营收3950亿元人民币,而BAT总和不过2500亿。华为去年研发投入1000亿,其中一般用于技术研发,超过了苹果。

华为为此已经投入了很多不赚钱的项目。任承认,华为以前的发展基于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目前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对于未来,华为感到“迷茫”。任开宗明义地称,“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

在华为眼里,整个社会都转向智能化是确凿无疑的。但他拒绝做出具体的、描述性的预言。

为了应对任何可能的未来,华为打算在基础科学投入研发资源。凭借这一点,华为有机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如果他们真的打算这样做的话。华为有意从一家通讯设备商、IT厂商,转变为泛科技类公司。巧合的是,几乎所有车企都打算从工业生产商转变为出行方案提供商,进而蜕变成泛科技类公司。

他们正在离开“大交通”的主题,主动去投资一些应用科技项目,诸如丰田正在接手谷歌旗下的波士顿机器人公司,福特研发消费级的VR项目。但他们无一打算承担基础科研项目。一切瞄准应用,瞄准商业前景明确的消费项目。基础科研,那是国家才肯出钱从事的毫无盈利希望的玩意儿。

单从这一点看,华为有机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它的视野已经超过了现有的车企。后者努力的愿景,与华为投入的方向格格不入。双方野心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华为代表的IT公司,已经和车企业务发生了一点小关联。他们彼此还在为对手还是伙伴这类选择而伤脑筋。而中期的未来,同属“泛科技公司”会在同一个圈子里竞争。

领导人的视野和格局,是否会最终影响公司的命运?这是个复杂的问题。车企无意投入基础项目研发。即便最接近伟大的丰田,也只专注于与自身产品有关的基础项目(诸如氢能技术),仍然侧重于应用。华为投资基础研究,固然有可能押中宝,也有可能跑偏而自我毁灭,那样任的战略就成为作死的典型。但一味奉行利润最大化的普通商业原则,在技术上缺乏进取心,也会被颠覆。

我们现在的汽车,仍然属于上一次工业化浪潮的产物,因为内燃机和电池的基本原理没有发生变化。将汽车智能化,确实有可能使我们摆脱“老工业”的牵制。基础研究可能会产生智能化“大跃进”的动力,但也有可能一无所获,这就回到了上一个问题,既然是“无人领航”的状态下摸索,就应该允许失败。

相比产品的智能化,制造的智能化将更有力地重塑汽车产业。任正非担心,我们在智能化的新工业革命中落后,导致工业产能和科技工业回流到西方,中国将陷入西方目前忍受的产业空心化的境地。我们将如何保有竞争力?

智能化恐怕会带来新的不平等,华为等IT公司和车企实际上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华为的做法是扩大撒钱的范围,积极尝试,但会带来利润率降低等财务风险。比起只做应用研究的车企而言,在未来智能化的大潮中,哪一种方式更能占据上风?这不是短期能够看到答案的选择。(汽车人传媒记者/黄耀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63135270
  • 联系电话:8610-63135270
  • 邮政编码: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时刻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汽车人新闻APP
  • 下载汽车人新闻app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特车圈
  • 关注特车圈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喵豆气车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