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专题⑬】马纯济:向前!向上!

时间:2017-01-18 09:16:47 来源:汽车人传媒 作者:王雯 点击:
关键字:马纯济,重汽
摘 要:从一个开放的理想主义时代走过,马纯济期望带领这家地处山东济南的商用车企业,抵达世界级商用车梦想。

点评马纯济

平和亲切的外表之下,马纯济也是一个有着过人胆识以及强悍经营能力的“狠角色”。

当老国企步履维艰,饱受新旧机制转型阵痛之时,马纯济临危受命,带领中国重汽迈向市场化管理,实现涅槃重生。彼时,重汽人发力于腾笼换业、减员增效、开发新品、订单生产与建立优胜劣汰竞争机制,重新焕发创业时代的激情。

当市场制高点重新回到重汽手中,这个“狠角色”又以前瞻性的战略构想,深化合资合作,将企业引入快车道。

红筹股上市,为参与全球化竞争奠定基础,中国重汽国际化战略全面启动。一盘更大的棋局随之开启,2009年,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达成战略协议,开创了中国汽车企业对外合作新模式。随着曼平台国产化车型全面进入市场,登高远眺的中国重汽,不仅实现了重卡技术的升级换代,也同步注入了国际化管理视野与制造理念。

从濒临破产跃升为重卡行业龙头,从扎根国内到海外布局,一定意义上,中国重汽每一个关键节点的变化,都是中国重型汽车工业变迁的缩影。如今,这个“狠角色”又凭借创新改革的眼光,为走过一甲子的中国重汽,打上鲜明的全球化企业标签。

眼前的这张成绩单是,中国重汽正快步实现品牌、资本、管理、人才、技术、市场的国际化;追逐中的远景则是,将中国重汽打造成具有国际化水平、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营业收入过千亿的商用车企业集团。

若想持续屹立潮头,意味着始终要面对重重挑战。挑战在于,引进曼技术的基础上,如何形成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面向市场的转变。挑战也在于,智能生产、智能制造新竞争无时无刻,在全球制造业升级背景下,如何向“高端”迈进,向“智造”转型。挑战还在于,对标欧美重卡最高水平的道路上,如何缩短产品品质间的差距,让中国重卡技术升级快人一步。挑战更在于,引进来、走出去,中国重汽如何布局海外高端市场,实现与国际巨头同台竞争。

一切都格外考验掌门人的智慧。创新为王,责任至上,掌舵中国重汽这家大型国企17年间,责任与使命,成为马纯济的原始动力。

“重汽一代一代的领导者都没有忘掉自己的责任:要给中国人造车,要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民族的汽车梦。”在这样的时代,更需要坚韧的力量。马纯济的眼光,并不局限于企业自身发展,而是立足整个行业,乃至整个民族制造业大局。从一个开放的理想主义时代走过,马纯济期望带领这家地处山东济南的商用车企业,抵达世界级商用车梦想。

如此,俱荣矣。

◎ 《汽车人》记者   王雯

深度调整

“过去是我有什么车,市场卖什么,现在是市场需求什么,我们造什么车。”马纯济之所以感悟如此之深刻,是因为中国重汽收获了宝贵一课,真正实现面向市场的转变。

2016年是中国重卡的大牛年,一片火爆的市场,复苏力度明显。2016年,也是中国重汽的大丰收之年,中国重汽抓住了市场良机,实现全线飘红。

中国重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马纯济透露,中国重汽2016年全年整车销售突破20万辆,同比大涨28.4%,其中,重卡销售12.3万辆,同比增长25%;轻卡销售7.5万辆,同比上涨35%;客车销量则超过2500辆,同比提升48.6%。另一方面,中国重汽销售收入超过700亿元,同比增长14%,利税总额35亿元,同比增长33%。几项关键指标相当给力,中国重汽依旧是国内商用车行业中经济运行效益比拼中的佼佼者。

从“有什么车,市场卖什么”,到“市场需求什么,我们造什么车”,多品牌运营战略取得初步成果基础上,中国重汽理想中的下一步,应该是“中国重汽生产什么,市场就需要什么”。这将意味着,中国重汽市场定位需要做到更加精准。

围绕转型升级,中国重汽做到了什么,做足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深化产品结构调整,面向用户、贴近市场,走过一甲子的中国重汽,已经成为重卡行业乃至汽车行业供给侧改革的范本。

《汽车人》注意到,这具体体现在重卡板块中,中国重汽搅拌车、自卸车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71%和35%,绝对的领先地位仍难撼动;牵引车大盘中,中国重汽细分市场销量同比大幅攀升37%,远超行业平均增幅。

从昔日整体占比不足10%,到如今占据销售比重超过四成,中国重汽的大踏步,离不开工程车转向牵引车市场的大突破。牵引车产品谱系的完善,预示着中国重汽将全力在日渐兴旺的公路物流市场抢占更大份额。

另一方面,“真合作”的技术效应、市场效应则得到加速转化。曼·T/C系列产品过去一年销量同比增长59%,其中12月份交付曼技术产品破万辆,当前,曼技术产品销量已占据中国重汽重卡总销量的半壁江山,这预示着曼技术得到更广泛认可,培育出产品优势新一极。

进一步来说,合资的目的就是学习,而不是一味倚重于外方力量。这是马纯济对于合资合作所坚持的立场。中国重汽引进曼技术基础上如何培养核心竞争力,是他很早就开始考虑的问题。从产品释放流程的掌握,到严格的过程管理、供应商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及发动机制造理念和思想的转变,这是企业最核心的东西,也是中国重汽收获最大并受益匪浅的部分。

也别再低估中国重汽的轻卡实力,轻卡板块已成中国重汽向重、中、轻、客、特全系列商用车集团转型升级的重要构成。轻卡供应惊喜,在国内市场下降3%的大环境下,又见中国重汽逆市上扬好戏上演。过去一年,中国重汽轻卡板块销量突破7.5万辆,增幅接近三成,重汽“新军”一跃进入行业第二阵营。

只有具备了高度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在与世界商用车巨头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同样,只有具备灵活深入的市场调整能力,中国重汽才有机会在须臾变幻的重卡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全方位发力

中国重汽要做的事情,远非是占据市场优势,独领风骚这么简单。马纯济对于中国重汽的寄望,是成为引领行业标准的一流企业,为行业创造可借鉴的参考,继而推动行业整体进步。

这意味着,中国重汽在技术投入、质量提升与整体创新能力的升级上,不会止步。

“通过产品创新,发展智能化与新能源,使中国重汽产品完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科学管理、智能化生产提高效率、实现中国重汽从传统制造向创造转型。”围绕马纯济所勾勒的发展路径,中国重汽如何跃升为全面发力的“学霸”,挑战就在于此。

就中国重汽而言,从过去追求速度、规模、数量,转变成追求质量、效益、品牌,企业转型已经初见成效,但距离国际一流企业的制造水准还有差距。马纯济希望中国重汽直接对标欧美重卡最高水平,在品质这一相对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

这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选择,也是中国重汽艰难转型的动力之一。中国重汽核心技术与质量可靠性的提升,不仅带来成长动力和效益潜力,也将引领中国重卡行业技术的升级换代,提升民族重卡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另一方面,应对排放升级的大趋势下,中国重汽发力节能动力和新能源研发。中国重汽进一步组建了新能源汽车研发团队,围绕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推出多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动力总成,也已形成辐射全国的金三角产业新能源产业布局。抢占未来市场热点,中国重汽产品已经到位。

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新“快车道”背景下,中国重汽必须快人一步,与互联网接轨。在2016年商务大会上,中国重汽“智慧重汽”电子商务平台正式发布,开创了商用车行业自行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的先河。借此平台,中国重汽建造了“产品+服务+体验”新模式,这也为中国重汽参与全球化竞争奠定了基础。

智能化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中国重汽的另一重考验是如何向“高端”升级,向“智造”转型。2016年9月,中国重汽正式发布“中国重汽智能化战略”,公开展示中国重汽I代首款智能卡车汕德卡。通过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的应用,中国重汽智能卡车在提高行驶安全性的基础上,兼具经济性,与普通卡车相比油耗平均降低5%。

智能生产,智能制造,新竞争无时无刻。商用车洗牌的步调不会放慢,一场围绕标准化、高端化、智能化所展开的产品转型战日益激烈,中国重汽不能慢下来。当前,中国重汽在智能卡车领域累计科研立项30余项,研发投入数亿元,系统解决了智能卡车整车平台、驾驶辅助系统、无人驾驶系统、车辆智能化个性化定制系统等关键系统开发中的技术难题,抢到了市场前列。

以用户为中心,从供给侧入手,由追求“速度数量型”向追求“质量效益型”转变,中国重汽能否朝着千亿商用车集团的目标更进一步,关键就在于此。

海外“走上去”

国际市场,开始以更高的频次出现在中国重汽的战略布局中。

一个形成对照的场景是,2004年,刚刚从破产边缘回过神来的中国重汽,全年出口卡车不到50辆,12年后,这一数字翻了远不止700倍。恰恰在2004年,中国重汽发布“四大战略”,国际化战略赫然在列。

彼时的中国重汽已经意识到,守株待兔难免末路一条,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才能解决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由此,一盘更大的棋局随之开启。

“世界比中国大,中国重汽要放眼国际市场,才能获得长足发展。国际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中国重汽的发展。”具备一名改革者的前瞻眼光,马纯济不会不明白,国际市场是中国重汽不可错过的新机遇,实现全球布子,才有可能朝着世界级企业的理想扎实迈进。

2016年,中国重汽全年整车出口达到2.5万辆,横向对比之下,中国重汽已连续十二年蝉联国内重卡出口首位,占据全国重卡行业出口比重四成有余。但中国重汽不能简单地将视线局限于此,这也不符合马纯济追逐中的远景。更具挑战性的,将是如何通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融入须臾变幻的全球化竞争,这同样关系到中国重汽海外“变形记”的精彩程度。

按照中国重汽的构想,未来所达成的“千亿级”规模中,将有一半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而眼前的成绩单是:中国重汽逐步实现品牌、资本、管理、人才、技术、市场的国际化,出口触角延伸到96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则基本覆盖非洲、中东、南美、中亚及俄罗斯、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与主要新兴经济体;并且,在爱尔兰、新西兰、新加坡等海外高端市场,已经可以看到“重汽造”的身影。

躺在现有的业绩簿上,并不能保证走得更长远,中国重汽如何撬起新的市场活力?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走上去,新的挑战随之而来。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将对卡车、物流行业形成长期利好,马纯济认为,中国重汽理应由“搭车”改为“推车”,甚至成为推动“一路一带”发展的核心动力。“下一步我们会将产品、产能合作、管理模式拓展到‘一带一路’沿线。”这意味着,市场运营还需要更加贴合当地市场,中国重汽如何做得到?

关键在这里。聚焦于东南亚、南亚、中亚和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重汽计划通过国际产能合作,以投资、合资合作或并购等形式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实现当地化生产制造和销售。如此,也能够实现当地资源与重汽资源的结合,1+1>2的效果何不幸哉。更长远的意义不止于此。要知道,当下中国品牌出口多停留于单一产品层面,实现产品标准、规则的定义与合作,向技术和品牌的输出转变,中国重汽这一部“变形记”的内涵与层次有望继续演进。

另一大考验,来自于“走上去”。抵达马纯济勾画中的世界级商用车梦想,海外触角必须延伸到高端市场。到“十三五”末,中国重汽预想的格局中,发达国家及地区销量至少要占到出口总量10%。无疑,这是一个更考验中国重汽人才、资本、管理等综合运营能力的指标。

市场很大,但蛋糕不好啃,中国汽车品牌海外之路道阻且长。受制于技术能力、营销能力和品牌力的差距,当前中国汽车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力普遍不过硬,尤其体现于高端市场的缺席。今时今日的天花板,如何想办法绕开?

一个高难度的目标,需要高效率的执行力。产品线调整已然开启,中国重汽的出发与跨越,首先立足于对标国际先进品牌,引入发达市场通行规则与做法,推动市场布局和网络建设先行一步。要看到,中国重汽“走上去”的制约因素还在于金融,为此,中国重汽着力于探索创建汽车金融公司,以及合作成立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双管齐下提升国际市场运营能力。

心中装得下世界,才能走向世界。实现一个具有民族自主品牌、民族自主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中国重汽,是马纯济的终极目标。从“看见世界”到“推开世界的门”,质变正在发生。(《汽车人》记者/王雯【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63135270
  • 联系电话:8610-63135270
  • 邮政编码: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时刻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汽车人新闻APP
  • 下载汽车人新闻app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特车圈
  • 关注特车圈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喵豆气车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