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6 > 2016年第1期

高田气囊案

作者:
时间:
2018-09-14 16:38:02

高田公司的气囊产品不合格,导致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召回,从最早2008年的召回直到2015年,共涉及5300万辆车。对于汽车业来说,这是一次9级地震。高田公司早就意识到这一问题,但它在全球各个市场,采取了不同对策,衡量标准则是各国的安全法规和资本市场的表现。

这无疑是不打算认错和尽量减少经济损失的短视策略,最受伤害的本田公司汽车在全球召回总数中占比接近一半。但高田打算撑下去。

2015年对高田来说是众叛亲离的一年,继丰田、本田、日产、富士重工、三菱、马自达等日企宣布弃用高田气囊之后,福特、FCA和通用都宣布不再选用高田产品。

这一表态来得太晚。原因在于,和大陆、博世合作的高田掌握安全气囊的核心技术,在全球市场占有率20%并不能完全说明高田的地位。日企封闭的零部件采购环境,导致上游企业和主机厂牢牢捆绑在一起。高田反过来用广泛的合作关系充当自己的隐形护盾。

在高田气囊门召回事件中占比最高的车企为日系,约为78%,其次为美系车企,占比约17%,占比最少的是德系车企,约5%。

高田手中的核心技术决定了它在安全气囊市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与日系车企广泛的合作关系也让其拥有了足够强大的后盾。日本两大汽车品牌本田和丰田都是高田气囊的坚定支持者,二者都多次表示不会因为“召回门”而弃用高田气囊。

高田一方面频繁道歉,一方面采取差异性做法。就算“不知解决终点” 的公告,也是美国严格法规下不得已的应对。在中国,高田干脆不发一声。原因在于中国法律中,只支持“造成事实损害”为依据的赔偿,但事实上,出现事故与产品质量直接关联的论证关系,一直困扰着缺乏专业知识的原告。

高田几乎所有的回应都针对美国监管当局,但召回的车辆却不限于美国。很难想像以目前高田公司不积极、不主动的态度,能用多大的诚意来推动问题的实质解决。

现在,几乎所有日本主机厂发誓抛弃高田,可能令后者的态度转向积极,但恐怕为时过晚。更重要的是,蔓延越来越广泛的高田气囊门,对内向型、捆绑紧密的日本式采购体系,构成了沉重打击。日本车企可能正在反思,替零部件企业无条件背书,到底是否明智。

即便积极应对,日式采购体系的改变,也将以5-10年为尺度衡量。不得不说,在产业链规划问题上,日企的执着和嗅觉迟钝是难以区分的。

相关推荐/h4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