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6 > 2016年第4期

多一点创新,还是多一点纪律

作者:
时间:
2018-09-19 14:20:45

在互联网公司看来,实力雄厚的车企都在以龟速更新自己的产品。每年的车展平台上推出各种各样的概念车,用于彰显企业的研发实力,和对未来的预测。

在互联网公司看来,实力雄厚的车企都在以龟速更新自己的产品。每年的车展平台上推出各种各样的概念车,用于彰显企业的研发实力,和对未来的预测。但在前者看来,汽车产业130年来并没有真正的变化,汽车仍然沿用卡尔·本茨的设计。新出现的根本性变革仍在蹒跚学步。即便如此,这些变革也大多数为互联网公司或者某个生猛的初创公司所推动。

被嘲笑的车企

传统车企不断小幅改进产品、不触怒消费者的做法,被称为“渐进主义”。

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在2014年写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企业会变得安于现状,只是推行少量的渐进性变革。但这种渐进主义会导致企业逐步被边缘化,特别是在科技领域。”

奉行渐进主义,只听见自己声音的诺基亚已经消失。它只作为佩奇的佐证而存在于历史中。几乎所有奉行渐进主义的车企们并未因此倒下,它们仍然活得很好,并且豪掷大笔银子投入研发。

等等,不是说车企在研发投入上“安于现状”吗?也许我们应该澄清两个概念:产品研发和“重塑型”项目。

大众汽车去年以153亿美元的研发费用高居汽车企业榜首,丰田和戴姆勒分别为亚军、季军,后两者的投入总和略超过大众。大众不但是汽车行业研发投入第一,而且也是多年以来各行业所有公司研发投入最高者。丰田、戴姆勒、通用汽车、福特去年也进入所有行业公司研发投入前20位榜单,研发预算均高于以创新闻名的苹果公司。

批评者认为,这个排行榜恰恰说明,车企大量的投资,并没有将野心项目转化成富有商业前景的产品。它们大量的投入,可能都花在重新部署生产线、提升制造效率和雇佣、解雇人员上面。产品方面,和公众看到的一样,光怪陆离的概念车,即便能成批地走下生产线成为量产产品,也蜕变成中规中矩的模样。即便细分市场,其要求也保守得出奇。离经叛道的设计几乎是自寻死路的代名词。

也就是说,市场塑造了车企的行为,让它们在产品研发上缩手缩脚,以取悦消费者。而后者表面上喜欢新奇的科技玩意儿,但实际上对陌生的操控心怀恐惧。

汽车领域的竞争,几乎是所有工业门类中最充分的竞争了。绵延数十年的平衡局面意味着这是个没有暴利的圈子。宝马日前在慕尼黑煞有介事地宣布,将在2016年达到税前利润10%的宏伟目标(严肃脸)。不禁让评论界心酸地感到,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最成功的豪车企业之一,居然只有这么少的毛利润。你们还好意思要求车企提“革命性创新”吗?一个系列的产品彻底失败,可能就会导致一个财年的不振作,甚至招致没顶之灾。“逐渐边缘化”也比作死强得多。何况,这种事并没有在汽车圈发生。

车企们当然不是因为研发比例控制不力,导致利润微薄,而是这个行当就这样。这么说可能有点残酷,但拿科技行业的规律去套汽车行业,不管如今的汽车多么“科技”,可能都行不通。

顺便提一句,延续近50年的摩尔定律,已经被英特尔宣布终结了。因为硅基芯片内部电路已经接近微观尺寸的极限。从这个角度看上去,只不过汽车产业的“摩尔定律”更早接近极限而已。当然,指的是传统动力汽车。

车企在长期揣摩市场后,可能会继续坚持“汽车产业例外论”——过分追求完全新鲜的创新,可能会毁掉自身。拿出截然不同的新产品,不啻于一场缺乏胜算的冒险。

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正在退烧

有趣的是,在收入扩张速度放慢之后,自诩为“永远盯住科技前沿”的少数互联网企业,诸如亚马逊、谷歌、苹果,也许还有优步,它们对烧钱项目的支持立场,都在悄悄地后退。

谷歌去年重组,成立“字母表”母公司(Alphabet)。希望能在财务上审慎的同时,继续保持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但是,谷歌的董事会最近谋求出售3年前收购的波士顿动力公司,为这种构想蒙上了一层阴影。

“大狗”机器人(好吧,也许应称“机器狗”)获得五角大楼定单功败垂成,大大打击了谷歌的雄心。虽然在财务上,波士顿动力公司并未对谷歌造成像样的伤害,但卖掉没有短期获利公司的行为表明,最具实力、最有情怀的互联网公司也不能容忍项目不靠谱。财务上的前景正在钳制这类公司以前的任性行为。

难道车企的谨慎习惯传染给入侵者了?华尔街的投资者也许才是一系列商业行为的仲裁者。

他们不喜欢科技公司或者任何别的上市公司去做成本高昂且分散精力的项目。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很少有车企寻求多元化——比如做做房地产或者投资创投项目什么的,因为投资者认为这将导致财务上的损失。相形之下,获益的可能性太低,导致得不到投资者的支持。

曾经近乎财务自由的谷歌项目团队,也不再任性。主管研究团队的高管,给大多数初创项目2年的证明时间,若未获成功就强行中止。这也是谷歌眼镜暂缓上市、转向“企业级客户”的原因——它们距离商业上的可靠前景太远,不再获得财务上的慷慨支持。

以前谷歌这类公司,凭借投资者无条件宠幸,能够迁就古怪点子,尽管后者可能耗费数十亿资金和很多年才能实现。在当前这种谨慎的氛围下,一切都变得不合时宜。

有投资者指责谷歌在研发、新员工招募和资本项目方面的支出激增,尽管谷歌的互联网广告业务机器仍然“坚如磐石”并仍在增长。因此,有必要对当年获得宽松环境的X试验室项目予以严格的压力测试,只要它们没有表现出拥有重要且足够的前景,就会被撤除资金支持,将团队骨干调往别处。

不得不说,这不就是车企最常做的事吗?一辆车研发过程中最糟糕的局面,莫过于被向董事会负责产品审查的机构枪毙,然后团队所有的工作归零。现在,终于轮到互联网公司对自己曾经珍爱的古怪点子举起屠刀了。幸好这一切来得不太晚,在危机时代到来之前需要有勇气这么做。

华尔街认为,激进的创新固然能让任何大型公司保持领先优势,但不正确的方向可能会让一切创新努力在结出成果之前,触摸到财务高压线。遗憾的是,没有什么灵验标准,可以甄别哪些项目不靠谱,而哪些又能最终带来可观收益。因为所有项目负责人,都会不遗余力地游说拿着刀子的人,声嘶力竭地诉说自家项目的靠谱。

当互联网公司对待创新的态度向车企靠拢的时候,我们还能嘲笑汽车产品的改进速度吗?基于财务纪律的考量,也许比创新本身更重要,因为它能让你活着。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