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6 > 2016年第4期

中国重汽:引进来,但要“以我为主”

作者:
时间:
2018-09-19 14:55:4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重汽走的路是什么?是引进来,但是30年后是走出去,引进来和走出去这一来一去是一个天价比,实现了一次升华。”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对《汽车人》表示。

“东荷、西柳、泉天下”,有济南市新地标之称的中国重汽科技中心,也为国内重型汽车行业树起技术新标杆。

在这里,坐落着包含整车、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等关键总成及相关零部件的试验室群。这是国内测试功率最大、装备最全的重型汽车试验检测基地。整车试验、发动机噪音检测、动态倾斜等试验的装备条件,已经基本与国际接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使中国重汽在重型汽车整车装备试验能力方面,创造了国内一流的新水平。

无论是改革重组,从濒危中崛起,还是 “二次创业”,转方式、调结构,中国重汽始终坚持培育自主研发能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研发团队,开发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成为贯穿中国重汽发展的主线。

与行业内的对外合资合作的模式不同,与曼合资后的中国重汽走的依然是自主道路。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重汽走的路是什么?是引进来,但是30年后是走出去,引进来和走出去这一来一去是一个天价比,实现了一次升华。”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对《汽车人》表示。

以“我”为主

回望中国重汽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中国重汽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选择上都将自主发展置于重要考量标准之一。尤其是改革重组后,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下的每一步棋都富有深意。

1956年,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厂成立。1960年制造出中国首辆重型卡车黄河系列JN150,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同年5月,毛泽东主席到济南视察时,参观了这辆车,朱德元帅亲笔题词“黄河”。可以说,自主基因在起步时就注入其中。

1984年,济南汽车制造总厂与中国其他整车、发动机及零部件制造商合并,组成重型汽车工业联合公司,从奥地利斯太尔公司引进整车技术,在国内联合生产“斯太尔”系列重型汽车,济南汽车制造总厂是主要项目单位之一。

在加速消化吸收“斯太尔”技术的过程中,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利用斯太尔先进技术优化“黄河”第二代产品,在斯太尔产品和黄河产品的系列化、通用化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2001年1月18日,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济南正式宣告成立(简称“中国重汽”),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卡车公司重型汽车合作,成立合资企业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第二年本土生产的第一辆沃尔沃重型卡车下线。

2003年12月18日,中国重汽进入资本市场,两年时间后,中国重汽集团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OWO重型卡车第10000辆驶下生产线,标志着HOWO重卡当年投放市场当年产销突破万辆,这在当时中国尚属首次。

2009年7月,中国重汽与德国曼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曼出资5.6亿欧元购买中国重汽香港公司25%+1股的股权,开创了中外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在国内汽车合资企业大多依照50:50的合资股比,满足于利润时,中国重汽能做到“以我为主,自主发展”,这与中国重汽人有着浓重的自主情结与志气分不开。

“所有的工作,最核心的是就是千万别放纵了自己的自主权,成了别人的傀儡。一旦要是让别人控制了你,你不管有什么好的想法,不管有什么创造力,不管有什么聪明智慧,你只能是敲边鼓,只能是帮别人唱戏,中华民族这场戏是个舞台上就成了别人变成了主角,我们变成了配角,这是我们太亏了。”马纯济表示。

在他看来,实现中华民族的汽车梦,是每个中国汽车人的梦想。从开始到现在,重汽一代一代的领导者都没有忘掉自己的责任:要给中国人造车,要走向世界的这样一个汽车梦,这是始终不渝的一种动力。

技术创新

站在巨人肩上,中国重汽自主创新的热情从未暗淡。巨大硬件投入背后,可以看到中国重汽对于技术创新的热情。

在技术中心的整车试验室,聚合了重型汽车底盘测功机和高低温环境仓,汽车前、后防护试验台,侧翻试验台等一流设备。

在诸多实验室中,首先引人注目的是重型汽车底盘测功机和高低温环境仓。为国内水平最高的极限环境条件下、最大汽车总质量的整车室内实车行驶试验系统。用户通过设定转鼓的阻力值(即汽车道路阻力、坡道阻力)为在转鼓上行驶的汽车施加反向力来进行汽车道路行驶试验。

环境仓则来自德国IMTACH公司,整车环境仓长25m,宽8m,高8m。据工作人员介绍,在转鼓上进行的试验项目有:燃料消耗量试验、动力性试验(最高车速150km/h)、热平衡试验、重型汽车整车排放试验(国Ⅵ法规预估内容)、汽车悬架系统振动试验、排气制动试验、传动效率试验、电动/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试验等。

试验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环境仓温度、湿度参数任意设定,可设置极限环境条件参数和标准环境条件。据中国重汽副总经理于有德介绍,实验室可以满足从零下-45℃的极寒环境到60℃的极干热环境设置,实现恶劣环境下产品功能试验。

在整车试验室区域,还有侧翻试验台、商用汽车被动安全试验区等,可以进行侧翻稳定角的测量(强制性检验项目),整车质量参数测量,整车的重心高度等试验项目。

整车之外,中国重汽发动机检测部承担发动机整机及其零部件鉴定试验、科技成果鉴定试验、监督检验、产品质量仲裁检验、排放检测、其他委托检测及国内柴油发动机关标准及排放法规的制定与修订等工作。

在发动机试验室,《汽车人》看到,适逢某发动机企业正在做发动机第六阶段排测试。正在试验测试台架系统和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生产厂家分别来自奥地利AVL公司和日本HORIBA公司,是国内第一套同时满足欧盟及美国最新排放法规要求排放测试系统。

某种意义上,身为重卡行业领军企业的中国重汽还是行业标准的推进者。

这些与欧洲同步的先进重型卡车技术和设备,受益于中国与曼的合作。但中国重汽并没有满足于引进外方先进技术,而是更看重在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为此,重汽集团每年投入技术研发的费用高达十六七亿元。

与曼合资后,中国重汽同步引进德国曼公司的全套先进技术。双方的步调一致,产品、技术、生产、质量等方面统一标准。

据中国重汽技术中心于天明介绍,中国重汽获得了所有44个发动机部件的释放性标准——这是一家公司在发动机领域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在充分消化吸收合资技术并完成技术升级的过程中,中国重汽完成了13L天然气发动机的开发,掌握了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而这只是中国重汽自主研发的成果之一。

中国重汽通过“有自主权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中方主导企业的话语权。这也为它形成新的产品优势,走出海外,参与世界商用车巨头竞争奠定了基础。

走出去,不只是产品

现在国际市场的销量占重汽业务的三分之一,希望未来能够提升到二分之一。”这是马纯济勾勒出的重汽未来的业务版图,也是开放发展的重汽模式重要体现。

2016,对于中国重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一年。

中国重汽的第一个甲子之年,“十三五”规划大幕拉开。 在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海外马纯济眼中,这是中国重汽的“改革创新升级”之年,也是企业抓住新机遇,发挥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之年。

经济下行压力下,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实现重汽稳步增长?新机遇又在哪里? “用改革创新贯穿全年工作、用国际化带动企业现代化”是马纯济给出的答案。

连续11年位居国内重卡行业出口量首位,中国重汽国际市场新优势正在形成,国际市场已成为重汽发展的有力支撑。

接下来,重汽将借助“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来积极发展国际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自主品牌、民族自主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

接轨国际

过去的一年,尽管遭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国重汽全年仍销售整车15.8万辆,其中重卡9.88万辆;实现销售收入616.6亿元,利税总额27.2亿元;出口创汇9.24亿美元,同比增长28.3%,是国内重卡行业中运营质量最好的企业之一。

从企业自身看,经过改革重组15年的发展,特别是“二次创业”以来,中国重汽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曼技术产品得到市场广泛认可,产品系列化初见成效,已形成新的产品优势。

随着曼平台T系列重卡以及曼TGA的国产化车型——汕德卡全面进入市场,改变了重汽自卸车、重载车占据优势、公路用车相对短板局面。今年以来,汕德卡销量继续大涨,一季度的销量有望相当于2015年全年的销量。

目前,中国重汽构建了6个海外组装厂 ,有300多人常驻境外,上千家营销网点,营销网络体系已基本覆盖非洲、中东、南美、中亚及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马纯济表示,下一步,重汽会下大力气去拓展发达国家的市场覆盖,实现海外市场由非洲、东南亚等不发达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拓展,实现当地资源与重汽资源的结合。

“试图用高端的产品来进军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为重汽未来的发展做布局。”蔡东如此解读中国重汽的国际化实施方略。

“目前,中国重汽出口量达到整体销量的30%,未来还将超过50%或者更多。”马纯济认为,国际化将始终是中国重汽的发展重点,下一步还将大力建设国际研究中心,聘用国际人才,通过借助智能化、市场化、国际化实现更大的突破,预计2016年整车出口将达2.8万辆。

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海外马纯济

深化国际化

“世界比中国大,中国重汽要放眼国际市场,才能获得长足发展。国际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公司的发展。”马纯济表示,中国重汽的“十三五”,国际化将是关键一环。

“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为国际化战略创造有利条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将打出“组合拳”,在马纯济看来,这一切都是中国重汽的发展机遇。

马纯济认为中央的”一带一路”政策将为重汽带来巨大的机遇。对此,他有着独具一格的认识。

第一,在一路一带中,中国重汽要从搭车改为开车,成为这班车的火车头,为“一路一带”的发展提供动力。

第二,走出去,不仅是技术、产品、人才走出去,更要高度重视产品标准的合作。过去由于对于国外法律,文化缺乏了解,企业工厂建成后,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因此,更要提高法律国际化水平。

第三,在国际合作中,要真心交朋友,交真朋友。与海外国家,尤其是非洲、中东国家,不仅是产能合作,更要把新技术,创新能力、先进文化理念拿出来与兄弟国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进步。

去年,中国重汽大力加强国际市场营销服务网络和境外配件中心库建设,已在40个国家建立了办事处,发展86家一级经销商,境外组建了6个组装厂;抓住东南亚、非洲市场启动的有利时机,实现了区域销量大幅增长。

但不论怎么合作,中国重汽LOGO都不能变。“走到哪儿,只要看到LOGO变了我就生气,当场就说不好听的。这个东西不能变,绝对不能变,谁动都不行。变了这个就没了中国味儿,就没了中国重汽的味儿,中国重汽这面红旗一定要插在这个地方,高高飘扬才行。 ”

这也是开放发展中坚守自主的重汽模式的重要体现。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