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6 > 2016年第10期

传承重汽精神 引领“智造”未来

作者:
时间:
2018-09-30 13:54:33

9月19日下午,由中国重汽主办、汽车人传媒协办的“中国重汽60周年庆典发展论坛暨中国重汽智能化战略及车辆展示发布会”在济南举行。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理事长孙伯淮、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徐向阳等嘉宾莅临现场,共谋中国重汽未来发展之路。

60年的奋进,中国重汽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科学发展,走出了一条有中国重汽特色的道路,中国重汽的发展模式对于中国重型汽车工业也有极大的启迪意义。转型时期,中国重汽如何推进智能化战略?中国重型汽车行业又如何面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带来的考验?

在汽车人传媒社长李苗苗的主持下,与会嘉宾围绕“践行中国智造2025,中国重汽在行动”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充分肯定了中国重汽60年来坚持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经营模式和发展路径,更对中国重汽未来发展之路提出真知灼见。

论坛 观点摘编

在活动上,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纯济表示:“我们有信心、有决心,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重汽精神”,以“国之重器”的使命担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为振兴民族汽车工业,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他根据中国重汽60年发展历程发表了如下观点:

第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担当、造车强国,是中国重汽起家发家的精神法宝。1956年,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前身为军用汽车修理所的济南汽车配件制造厂,中国重汽的第一代创业者主动向国家申请整车制造项目——红旗牌轻卡项目,当年开始量产, 1960年,生产制造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八吨载重汽车,结束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后来又成功研制中国第一辆8X8独立悬挂重型越野军车——黄河牌JN252,填补了我国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的空白,在“两弹一星”的伟大工程中建立了功勋,为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所有这些,都是老一代重汽人凭借着强烈的使命感,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挺身而出、主动担当,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国汽车人不懈的追求,引领着中国汽车工业不断向前。

第二,不畏艰难,知难而进,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是中国重汽历经曲折,化危为机,最终走向成功之路的精神灯塔。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度辉煌的中国重汽陷入极度困难的境地。面对重重危机,我们作为新一代中国重汽人临危受命,勇挑重任,重整旗鼓,再次进发,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了“一年扭亏、两年持平、三年发展”的目标,成为中国国企改革的鲜活成功案例。中国重汽人的创业激情再次被唤醒,企业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之路,产销量连续几年大幅增长,效益成倍翻番。2004年,中国重汽借壳上市,成功登陆国内资本市场。2007年,冲破内外阻力、克服重重困难,在香港联交所成功实现红筹主板上市,搭建起更为广阔的国际化发展平台。

第三,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坚持国际化战略,是中国重汽与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同步,企业正在发生着由大到强的巨变。六十年来,我们引进斯太尔技术、曼技术,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重汽以放眼全球、进军世界的胸怀和视野,从简单的卖车到销售服务网络的建立,再到如今当地组装、产能合作的转变,真正实现海外采购、设计、销售,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国际化道路。目前,中国重汽已经连续十二年保持行业出口首位,出口总量占全国重卡行业出口总量的39.6%,基本实现了出口量占企业总销量三分之一的目标,国际市场的新优势正在形成。

实现车辆智能化、推进新能源重卡进步,是中国重汽一如继往、主动践行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是六十年创业精神的具体实践,是放眼世界、走向未来的伟大战略开端,也是继续引领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由大变强,进而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变的历史必然。

第四,面向市场、自主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站稳脚跟、走向未来的力量所在。六十年来,中国重汽努力践行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道路,虽几经波折,但始终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发展、自主品牌的道路不动摇。从斯太尔技术的引进到我们与沃尔沃的合作,特别是与德国曼公司的战略合作,我们坚持合作中提升,提升中合作,深度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合作中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创新中实现自我发展壮大。目前,中国重汽从改革重组之初的“零专利”,到现在拥有授权专利3345项,特别是发明专利173项,成为国内重卡行业专利最多的企业。今天,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型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三位一体”的,新建成的济南市新地标——中国重汽科技大厦,向世人郑重宣告:中国重汽将始终与世界商用车先进水平同步,始终站在国内行业最前列,为民族汽车工业的创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回顾中国重汽光辉曲折的发展历程,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几乎近同;中国重汽始终是我国重卡产业的坚挺脊梁;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与时代同步;展望未来,也必将与世界比肩。

第六,新的时代,为汽车工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以智能化、信息化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正在使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巨变。中国重汽在产品智能化上做了大量工作,总体要求仍然是:始终与世界商用车先进水平同步,始终站在国内行业最前列。

中国重汽总经理蔡东正式对外发布“中国重汽智能化战略”。他表示:“中国重汽立足自主,开放合作,在突破车辆智能化、网联化方面已取得核心技术。中国首款智能卡车—重汽汕德卡车型,在安全性能方面有重大突破。”

在发言中,他对中国重汽智能卡车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进行了阐述,提出中国重汽要打造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走在国内行业最前列的智能卡车。

在安全性上,实现主动安全“零伤亡、零翻车”;在经济性上,实现节能降耗15%以上;在舒适性上,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彻底解放繁重的人为操作。

作为国内技术领先的商用车制造企业,中国重汽积累了大量整车智能化技术研发流程体系的建设经验,制定了完整的智能卡车产品开发流程,形成支撑流程运作的设计规范20余项、试验验证标准90余项。

目前中国重汽在智能卡车领域累计科研立项30余项,研发投入数亿元,系统地解决了智能卡车整车平台、驾驶辅助系统、车联网、无人驾驶系统、车辆智能化个性化定制系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等关键系统开发中的一大批技术难题。

蔡东表示,目前中国重汽I代首款智能卡车—汕德卡已具备个性化定制条件,今年四季度即可与用户全面对接,明年可全面实行个性化定制。

中国重汽将全力推进智能卡车发展,通过智能网联技术,综合利用智能环境感知技术、车辆传感技术、互联网+高精度地图技术、整车智能集成技术等,实现高度智能化自动驾驶卡车的产业化。

智能化运行系统形成以互联网+智能卡车为特征的产品,建成覆盖智能营销、智能制造、智能服务体系的综合管理平台系统,提供更加丰富的智能个性化定制产品。

中国重汽的60年非常不容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过成功的辉煌,也有过挫折,经过这60年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特别是为我们国家近40年来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从物流的角度、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我提几点看法:第一,重汽要进一步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第二个建议,要紧贴市场,以用户为中心。比如说在工程用车方面,像混凝土搅拌车、翻斗车,重汽基本上在国内市场占了半壁江山。近年来,我们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也进行了调整,第三产业已经超越工业制造业成为最大的产业,从物流的角度看有很大的变化。这些年电商发展非常快,快递需求,车辆个性化要求增多,希望重汽能利用一手交易的大数据了解市场、贴近市场,实时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市场份额。

第三个建议是,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补”、“一降”。“一补”、“一降”对重汽来说,非常的重要。补短板、降成本,其中补短板非常重要。在国内需求大的车型,重汽目前产品产量比较低,这是我们的一个短板,要及时补上来,使重汽产品结构更加均衡。降成本,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除了技术、质量,很重要的是成本。生产企业习惯于在生产领域技术管理环节去降成本,但现在物流领域里面特别流行一个观点是,现在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供应链很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协同,协同就是对重汽内部的不同部门、不同环节按供应链管理理念做好协同,同时跟重汽上下游企业搞好协同,优化成本、提升重汽的竞争力。

第四点建议,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中国重汽作为国企,除了经济效益以外,还有很大的社会责任。在五大发展理念里面的绿色发展是一个方向。如果做不到绿色发展,那是不健康的。重汽作为国企,应该负起社会责任感,在绿色物流、绿色卡车方面做出表率,要先行一步。

过去60年来,中国重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希望下一个60年,重汽能够通过技术、创新、质量、品牌,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能够成为在全世界卡车企业中叫得响、有实力的品牌。希望重汽能够成为“”第一”,祝福重汽!

在中国汽车工业中,中国重汽就是一张名片,就创新而言,是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的一个典范。我60年代大学毕业,像我这个年龄毕业的大学生心中,对汽车品牌名片的认识大概是一样的。我第一个职务就是一个小厂的总师,那当总师就要熟悉底盘、熟悉传动,所以到现在为止,一汽的老解放、东风、老黄河的底盘系统深深镌刻在我的脑袋中,永久不会忘记。这是中国汽车的名片。那个时候黄河150、江淮150、黑龙江150、黄海150到处复制重汽的黄河,所以它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贡献非常巨大。

到现在为止,自强不息,努力发展,重汽60年的辉煌真的不容易,中国汽车的一张名片也不光是我说,咱们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10年之前在上海开会的时候,当时邵奇惠部长是理事长,我记得时任东风董事长徐平同志就走到马书记面前说,东风要很好地向重汽学习,你们就是一张名片,这句话我印象非常深。

为何说重汽是中国汽车人自强不息、创新发展的一个典范?中国汽车60年,干得非常艰苦,这里有各方面的原因。就自主创新来讲,我们也是干的不错,我们老被其他人误解。比如到教育部开会,一帮院士中午吃饭,问我是哪个领域的。说你们汽车都是合资,汽车人没有出席。参加中国科学院的会议也有这样的误解。合资、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谁做的好?可能乘用车做的差一点,商用车里面做的好不好?我觉得做的足够好。这里面的典范就是中国重汽。通过对斯太尔消化、吸收、再创新,满足了中国对重型车旺盛的需求。1983年我记得陈幕华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签约引进斯太尔91系列,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中国重汽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在反过来看斯太尔还是我们的对手吗?韩国重型车,现在是我们的对手吗?我们和日本的水平也不相上下。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挡住了进口,所以中国汽车人在自主创新上有才华、有智慧、有能力、有战略、有思想,我们做的足够好,中国重汽是一个重要代表。

如果说什么建议的话,我要给一句话——中国重汽不仅属于中国汽车产业,也属于国际的汽车大家庭!走出国门,建设属于世界的中国重汽!

我讲6个字,一个是悠久,第二个是厚重,第三个是包容。讲到悠久,到目前为止我所了解的中国的很多知名汽车企业,如果讲传承的话,我看济南是最长的。当时的汽车命名为黄河,实际上也是考虑地处黄河,同时黄河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我们有着悠久的文化的传承,所以我说中国重汽有悠久的历史。

第二个是厚重。分享一个故事。在十八大召开之前,我陪着两位老部长到北戴河,向当时的一位中央领导汇报技术装备的问题,这位中央老领导说小汽车是小学生,中汽车是中学生,大汽车是大学生。我想从他讲的话里面说明几点,一个是充分肯定了中国重汽在发展过程当中的成绩,第二个是他强调了大汽车的装备属性,第三个就讲到了智能化的问题。我认为中国重汽是大学生,是博士生,所以讲它很厚重。

第三个词是:包容。从这些年重汽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包括技术的引进、融资,国际市场布局等都能体现。前一段时间,我在摩洛哥,向一个部长了解那个地方有什么中国企业在那里,对方表示,就有中国重汽。他强调那个地方不仅仅是摩洛哥这么一个市场,实际上背靠整个非洲,同时又面向欧洲和美国。另外,它有2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还有56个国家有自贸协议,完全可以做一个海外市场跳板。从这个意义上讲,重汽非常有远见。包容广泛地吸收来自各个方面积极因素发展企业。

最近习主席也就企业发展讲过几句话,我觉得非常深刻,企业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管理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只有很好地抓住企业的创新、质量和管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牢牢把握主动,我也希望重汽在管理上下好功夫。

用什么来总结重汽60年?我总结有两句话:第一句话重汽人不简单,为什么?汽车行业是一个国家重视的行业,很多企业有政策的倾斜和保护,但是我敢说重卡行业,重汽没有什么保护,也没有什么大的支持。重汽重新站起来,而且是在不利的条件下站起来,在和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的竞争中站起来,我觉得重汽人不简单。

第二句话叫山东人有文化。什么叫有文化?兼收并蓄。重汽人自力更生经历过,引进技术经历过,合资企业经历过,上市也经历过,最近这十几年把所有这些方面的好处、优势都发挥出来,能够集中起来这一点不简单。有文化在哪里?更多的是吸收各个方面的经验、技术、思想,发展到今天。

说一点寄语,我觉得今天在中国做到第一的企业,要做世界第一。我们有能力成为第一,我希望中国的重汽变成世界的重汽,而且能够在重卡领域永立潮头。

我们这一代重汽人非常有幸,经历了中国重卡的一个快速发展历程。老一代重汽人自力更生,从模仿、试错的方式方法,走到如今我们整个行业的研发手段可以进行大量工程技术分析的一个过程。

我们还会经历今后的重卡将变为车联和物联的终端;还会经历今后的重卡不完全是柴油机,会有新能源,或者还可以看到今后的由可燃冰变成天然气,天然气也会成为重卡的能源,电动化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也将会遇到;我们还将经历中国的卡车从完全的一个生产工具走向智能化,从车辆的安全、车辆的环保、车辆的节能,给客户提供更高的价值,提高效率方面,智能化这条线贯穿起来,我们是可以在未来经历的。

重汽的发展经验中,有一个很关键的战略就是国际化战略。重汽走出来的路跟别的公司不同,在国际化过程中、引进过程中始终坚持自主。回顾重汽60年发展历程,这个经验非常宝贵,对其他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但是重汽强调引进来、走出去,再往前走一步,走出去还可以下功夫。如果再来一个阶段,走出去参与全球的收购或者是投资,我认为是下一步的关键发展阶段。要把中国重汽变成世界重汽,这里面要打造全球价值链,把全球最好的资源整合进来。如果能向全球性的公司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从过去被动的国际化,走向主动的、外向型的全球化,我觉得重汽实现这样的目标就有可能。

现在,整体来讲全球的汽车产业都处在一个革命性的转折阶段,从重卡角度看,国家在智能化环境里面对于交通设施、对交通规则规制等等的改变,智能化的使用提供了环境;再一点是产品的智能化,包括重卡产品智能化;第三点是要引导和考虑用户消费和使用的智能化。重型卡车的智能化主要是考虑如何给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引导他们创造更新的经营方式,降低他们的成本;第四,重卡的使用环境非常复杂,我们要借鉴乘用车的经验和技术,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有所突破,考虑到路况、使用特点等等,要重视到重卡自身的特点。重汽提出智能化战略是很有前瞻性的,我相信重汽能够一如既往地像前60年一样勇于开拓,在智能化方面走在前面。

在智能化发展过程当中,首先是一个分步实施的过程。重汽有一个智能通,围绕着车队的管理和用户的使用的智能通,我们有车队管理和手机的APP,这是智能化的第一步。展望未来,终极目标是实现自动驾驶。在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方面,商用车、重型卡车应该是最早实行。另外,智能化可以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车本身的技术,就是动力总成的智能化。第二个层面是车和外界的互联。动力总成的智能化是整个汽车智能化的最核心的、最基础的东西,我们可以继续发挥这样的优势。在感知这一块,整车企业要跟其他的互联网企业或其他企业学习,我们可以整合国内外的资源,打造出重汽有自主特色的智能化的汽车,发展智能化的战略。

我觉得重汽有一个特点,它希望自己创造一些东西,要创新一条特色的路来走,希望引领行业向前,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投入大,也非常辛苦。尤其是进入市场经济以后,我们的行业已经是一个完全竞争、充分竞争的行业,作为一个国企为背景的公司,如果在技术创新上、在产品面向市场方面做不出自己的差异性的时候,这个公司就很难继续往前走,因此,中国重汽必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必须要有自我创新的精神,这也是中国重汽一直坚持的发展路线。

论坛总结

“十三五”期间是中国汽车业发展最好的时机。这是因为,中国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对于汽车研发的投资是最大的,中国仍然会保持一个非常开放的外界环境,中国工业的支撑汽车产业的各方面技术,包括机械、电子、智能技术、电动技术等各方面技术会更好。

这其中,我觉得可能要重视几点。第一,继续重视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喊了这么多年,现在发展很快,最近有一个趋势,一方面有人觉得不新鲜了,另外一个方面说“骗补”。这两年中国电动汽车的创新是迅速发展,去年一年中国的电池性能提高1/3,价格下降1/3。中国的车用电机成本下降40%以上,中国在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和商业模式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我预料照这样坚持5年,我们电动汽车技术就真的领先于世界。

智能网联汽车是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发展的很好。一是我们中国人聪明,第二,智能网联汽车涉及到安全问题,中国必须独立发展,必须国家管控。全世界都越来越重视,并且会更加重视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特别是自动驾驶的汽车如果出现安全问题的话,会比以几十公里、一百多公里速度飞速行驶的汽车产生安全问题,会比静止不动的计算机、银行的服务器危险要大的多,所以这是两个背景。在智能网联汽车各个方面,从总体设计到智能汽车、智能交通系统,到产业链都有良好的发展。甚至于有可能借此形成汽车行业许久以来没有达到的梦想,就是由我们中国自己的基础硬件和软件、控制系统。

着眼未来,智能制造已成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大势,中国重汽紧跟时代发展,在智能卡车制造领域率先布局。未来已来,中国重汽智能化已经起航,60年再出发,中国重汽再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潮头。

/h4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