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6 > 2016年第10期

汽车骗补是市场怪胎

作者:
时间:
2018-09-30 15:03:03

如果将财政部领衔的四部委(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彻查新能源车骗补行动,比作一场北方的夏季雷雨,再合适不过。风卷云袭,不经意间,天庭雷霆震怒,倾盆大雨兜头而下。然而转眼就力度转弱,迅速收梢,就像一切都没发生过。

不错,这很中国。

大行动和小结果

从1月21日起,到9月8日财政部官网贴出的骗补名单,调查经历了222天。这中间经历了什么样的反复和波折,不在其中,很难体会。不过,国务院办公厅牵头组建督查小组,负责指导各地的调查活动。就行业调查规格而言,已经空前。前后组织了3次大规模调查。值得指出的是,调查完全是中央派员一竿子插到底,不假手地方,也不依赖后者汇报。显然,中央在这个问题上已经丧失对地方行业主管官员的信任。

黑名单上,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以及河南少林客车,这5家被查实的骗补资金10亿元。绝对数字不小,但是,仅去年中央财政就预拨购置补助资金175亿元。而去年地方拨付资金不详,估计有100亿元左右。从2013年以来,3年补助的盘子超过500亿。

既然大家都同意骗补已非个别的小偷小摸,成为规模化、系列化的“标准操作”,那么10亿元只占总补贴2%,显然,这不是骗补金额和名单的全部。

财政部公布黑名单的当天晚些时候,一份号称更完整版的“骗补名单”浮出水面。被调查的93家企业中有72家企业存在骗补和违规谋补行为,涉及补贴资金92.7亿。当然,官方对这份“名单”不置可否,而名单内的两家企业迅即发表声明,否认了“中央来信”。

也就是说,中国汽车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行业审查行动,就抓了5个倒霉蛋?其他厂家品性高洁,濯清涟而不妖。可能吗?从逻辑上来讲,我们应该相信,哪个版本更接近事实?

政策与市场

最迟从今年年初,新能源补贴政策粗放、补贴过高的问题就已经暴露无遗。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无论从企业数量还是产能,都已经轻松吊打全球。“弯道超车”玩得不亦乐乎。问题是,这是真实的市场动能,还是政策释放出的“反市场”怪胎?

仅去年12月份,新能源商用车产量就飙升至63525辆。在此之前,很多企业单月销量只有几十辆。而在去年年底高峰时,很多企业单月销量达到平时数十倍。销量报表的曲线之陡峭,简直可以画成“对数”形式。

很多舆论指出,6-8米的商用车是重灾区。因为生产这种车型最合算,仅央补+地方补就已经超过车辆制造成本。这还是车企老老实实搞研发、走正规生产路子的前提下。如果李代桃僵(只上牌不上路)、增灶减兵(电池重复“利用”)、利润率可达400%。说老实话,政策到了考验人性的时候,人性多半经不起考验。

去年年底的时候,再傻的政策制定者也发现问题之严重:上牌车辆不足销量的一半。一般而言,上牌数量略少于销量是合理的,毕竟办手续需要一定时间,但时滞不应超过3周。但两者之间差距越拉越大,就不正常了。几乎所有疑似“幽灵车”从来没有出现在任何道路上。

后来发现,即便上了牌的车,其中一些也有问题。它们被卖到主机厂商的关联公司,而非普通用户。不出所料,这些车只存在于纸上。调查人员只须会数数,骗局一戳即穿。

这么高的两级补贴,超过整车成本,实现了劣币驱逐良币——费力研发的是傻帽,轻松改装轻松“赚”钱。至于在政策制定之初,“骗补问题始料未及”之说,请问政策制定能否如此天真?几百元的家电补贴,都有骗子在努力。几十万一辆的补贴,为什么审查机制会失效?

在这个“行骗产业链”里,新能源企业准入、租赁企业资质、电池标号追溯、续航里程等参数要求,如此之多的政府审核环节,全都形同虚设。是骗子太高明,还是监管小清新?

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管理松懈甚至权力寻租,或者合伙诈骗资金就地分肥,骗得能这么轻松?这就是中央撇开地方单独核查的原因。

转折

一家拥有新能源商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只要不是“太笨”。一年可套取补贴可以达到上亿元。显然,调查动了很多人的奶酪,后者是不会束手待毙的。3、4月份,各地在调查期间,不断传出一些企业经营者自杀、“病逝”的消息,但消息旋起旋伏,并未引起太大波澜。

如果像现在的惩罚力度,最严重的吉姆西不罚款、追缴非法所得的同时吊销执照,值得去寻死吗?这里面大有可玩味之处。其中的内幕可能永远没有揭开的一天。形成的一条龙产业链中,在前面站台操作的人,其实只是白手套。钱最终不会落入到这些人手里,他们只是拿薪水的马仔。这些钱最终的去向,只会是那些有“资源”,能获取资质、应付审查流程的人拿走大头。

在上半年调查期间经历的波折不言而喻。4月下旬,国务院督察组牵头第二轮核查启动,这意味着当初预计的4月份结束调查、5月公布结果的计划不可能实现。原因在于,在上一轮调查中发现,骗补不是个别的,而是一种普遍的行为。

因此,2016年发布的1~3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全部重审,第4批的车型也退回重审。这次核查结果又再度失约未公布。

直到国务院主持的西安会议上,才发布了调查的初步结果。不过,调查方将这些诈骗行为分为“骗补”和“违规谋补”。熟悉政治语境的人都明白了,后者受到公开处罚的可能性小。对同一种行为,设计两种标签,说明中央不打算打击面过大。

有意思的是,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总结骗补和违规谋补的三种行为方式的时候,并未界定,哪种行为属于前者,哪种属于后者。显然,两者仅存程度上不同,并无性质区别。

诈骗(套取)国家资金,已经触犯刑法。

最高法在出台《关于规范办理套取国家专项资金案件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对套取专项资金使用人罪名适用的四种情形:伪造申报材料、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的;申报过程中有行贿、伪造印章等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套取资金上指使、协助弄虚作假的;审查中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国家资金被骗取的,都要以诈骗、行贿、伪造印章、贪污、玩忽职守等罪名起诉。

显然,在这场全行业狂欢的盛宴中,以上行为均存在。高法出台的司法解释已经予以界定。那么到底会有多少人定罪呢?到目前为止,没有公开报道。

行政处罚不能代替刑法,这是司法实践的基本常识。检察机关可能还在等待调查结论的最终出台才能采取行动?希望如此。

作为亡羊补牢的措施,在名单公布之前,补贴退坡机制就已经出台。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较2016年下降20%,2019年至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退出。骗补调查结束之前,很多企业都没有拿到2015年中央补贴,地方补贴更是不见踪影。

补贴虽然退坡,但仍将发挥作用,更严格的监管体系已经启动。但空前的调查过后,一地鸡毛。今年1-8月新能源车商用车产量7.2万辆,销量6.5万辆。和去年最后一个月的产销量相当。宇通、中通等商用车厂家半年报中透露,现金流分别为-18.6亿元和-10.1亿元。均为去年补贴款未到位所致。

如果企业现金流全指望政府补贴,这个市场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行政因素在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即便实现增长,也是不可持续的、虚假的。对市场的破坏是实实在在的。补贴政策的副作用,并非大规模核查、追加措施所能弥补。

用行政力量干预市场,需要更谨慎一些,想得更周全一些。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