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7 > 2017年第6期

“出海”须先补短板

作者:
时间:
2018-11-19 14:05:11

这是中国品牌崛起的关键时刻。“中国品牌日”的到来,意味着“中国品牌”战略已经上升至国家层面。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跨越,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位置,无疑是考量因素之一。

4月25日,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品牌汽车逐步实现向发达国家出口;到2025年,中国品牌汽车在全球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个时间表,与不少中国品牌的海外规划不谋而合。在全球经济不振、中国成本优势被弱化的状况下,国家希望通过品牌建设引导中国企业走出去。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也在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出海”提供机遇。

高端市场仍属空白

中国品牌的“出海”之路,与其成长之路一样,充满曲折。

中国汽车出口,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2001年,随着奇瑞风云轿车率先出口叙利亚,开启中国品牌轿车的“出海”之路后,江淮、吉利、长城、力帆、长安、比亚迪等中国车企也纷纷向“外”走。

由于起步较晚,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成为中国品牌的主力市场;而在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市场,中国车企始终没有获得根本突破。

早在十年前,奇瑞和华晨为了试水欧洲市场,曾远赴海外进行碰撞测试,但结果不甚理想。而在北美市场,吉利、比亚迪也都表示过“破冰北美”的野心,但后来均无疾而终。这使中国品牌进军发达市场的梦想大大受挫。

在技术、品牌、营销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即便是在亚、非等不发达市场,中国品牌也会受到经济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从出口数据看,在2012年达到100万辆的顶峰后,中国品牌的出口即掉头向下。2016年,我国出口汽车81万辆左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71万辆左右),已是连续四年萎缩。其中,贸易壁垒和地区经济形势动荡是主要原因。其次,也与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不信任、中国汽车品牌力弱相关。

“中国汽车在海外不算成功。”一位在海外征战多年的中国品牌海外市场负责人告诉《汽车人》记者。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相对廉价的整体形象,对中国汽车品牌的“出海”之路提出了挑战,也迫使企业进行创新改变。

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丰田汽车进军美国,曾遭遇同样的冷遇。在吸取教训,并针对美国消费者的偏好进行适应性改造后,丰田靠低成本、高质量和柔性化生产进入了美国市场。

现在,中国品牌正在做相同的事情,并初步见效。“敌人没有一天天地烂下去,但中国品牌在一天天强大起来。”东风乘用车总经理李春荣对《汽车人》表示,“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关系,已经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阶段,有些细分市场甚至已经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2017就是趋近转折的一年。”

技术创新是中国品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筹码。中国重汽已经连续12年位居行业出口首位。通过与曼公司合作,中国重汽实现了对世界先进技术的深度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自卸车、牵引车等高附加值车辆迅速占领市场。一季度,仅重卡就实现出口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21%。

新一轮布局已经展开

立足海外市场,中国品牌们正在展开新一轮布局。

日前,广汽宣布将于2019年向美国市场出口传祺车型。同样是2019年,LYNK & CO品牌代号01的量产车也计划进入欧美市场,这也是名爵MG品牌重返欧洲市场的时间表。

在这一轮进军海外市场的方式上,中国品牌或延续国内市场的实用路线,稳步向上,并以创新品牌对标国际市场。

中国品牌的后来者广汽传祺,将“打造产销研全球化的国际企业”作为目标。“在海外市场,如果不从品牌建设、渠道建设、服务体系、零件供应以及品质保证各个方面做好,就会使得中国品牌逐渐沦为廉价货的代名词。”广汽乘用车总经理郁俊表示,传祺的海外之路要先树品牌,然后才追求销量,为传祺10年甚至更长时间健康持续地发展做好规划。

当然,注重长远的发展,就意味着短期难见业绩和先期的巨大投入。海外市场的广告推广与品牌辨识度的建立需要过程,不仅需要投入大笔资金,效果也要在几年后才能显现。如果企业长期以销售和结果为导向,对于品牌塑造显然无益。这看似一个矛盾,但后者显然更能致力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有着前瞻眼光的中国企业,已经提高对品牌的重视度。已经成为共识的是,品牌的背后,需要产品力、售后服务的快速响应能力以及体系能力做依托。尽管中国品牌与跨国品牌的差距在缩小,但不意味着差距不存在。毕竟中国品牌自身的体系能力提升,仍需要时间做积累。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品牌的海外战略未必会快速见效。

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品牌借政策东风出海,做强自身,仍是面对挑战的最好选择。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