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7 > 2017年第9期

宏观经济不错,为何车市低迷?

作者:
时间:
2018-11-27 10:37:02

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我国汽车市场这些年来的发展就像一个新生儿长到18岁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就是长大、长大、长大……而只有成年人才会更多受到大周期的影响。

我们知道,每一年当中,过春节的那个月汽车销量不好,7月、8月的汽车销量也不好;而“金九银十”和年末的12月,汽车销量最好。这是一个明显的以年为单位的周期性特征。但我们对车市的周期仅理解到这一步是远远不够的。

为何与经济相悖

“周期”这个名词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我们对它的理解仍然有限。比如最重要的“光照周期”,主要是由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决定的,它直接影响着地球万物。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自身的运行,光照周期不同,万物的规律也有各种不同。在一天24小时内,猫的性格会有明显的周期变化。人也一样,女人以月为周期的特征相对明显,却不意味着她没有以天为周期、以年为周期的特征。

我们知道,除了牙齿以外,人身上的细胞每七八年时间会全部换一遍。也就是说,现在的你和八年前的你,除了牙齿之外,其他全都不一样了。如果观察更长周期的话,还有青春期和更年期。大周期中蕴含着小周期,而大周期外还有更大的周期。

普及大小周期的概念,是为了观察汽车市场。

众所周知,2017年上半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是自2013年以来表现最差的。《汽车人》多次发文,认为上半年汽车销量表现不佳和利率市场的陡然上升有直接关系。消费者的资金成本上涨了,部分理财产品的需求抢了汽车消费的需求,所以人们的买车意愿被推迟。

笔者曾与黑色系期货商品分析师进行沟通,他们认为影响黑色系价格走势,最明显的指标也是利率。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央行都拿统计结果说话,表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各个重要指标看着都不错,为什么偏偏汽车市场不好呢?利率确实上涨了,但是大宗商品不错,消费不错,货运不错,用电量也不错……为什么偏偏乘用车市场不好?

我们先来看黑色系的大宗商品市场,其中的逻辑是一致的。利率上涨,而黑色系不跌反涨的原因是什么?理论上说,利率上涨,这些商品价格应该跌才对。

任何一个对期货稍有理解的人都能给出靠谱的答案:因为这些黑色系已经熊了七八年,它下跌很久了,现在处在一个大周期的底部反转阶段。而利率的突然上涨,只是一个小且相对小的周期的影响——小周期怼不过大周期。

大周期的需求力量导致商品上涨,淹没了小周期的负面影响。

对于一个横跨7至9年的周期而言,这波车市的颓势,极大概率会延续今年全年。

大周期力量初显

回到汽车市场再看。大家对我国汽车市场周期的理解,多是限于一年内的波动。在之前我们还没有车市周期的概念,因为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还太年轻。

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我国汽车市场这些年来的发展就像一个新生儿长到18岁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就是长大、长大、长大……而只有成年人才会更多受到大周期的变化影响。

在经济形势还不错的情况下,我国汽车市场却出现了萎缩。这可以解释为,在逐步成熟后,我国汽车市场开始步入更长周期的轮回。准确地说,更长的周期轮回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开始变得明显,比过去更明显。

这么说当然有根据。比如商用车中的重卡,在经历“四万亿”推动达到销量顶点后,就开始步入漫漫“熊途”,直到2016年下半年才开始稍有起色。这一波重卡的大周期,从波峰到波谷历经七年。

如果说相比整个汽车市场,重卡市场的存量太小。那么我们看“世界第二大”的美国汽车市场,也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美国汽车市场在2007年达到销量顶峰,随着金融危机步入“熊途”。但随着2009年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救市政策,使得美国经济开始逐步筑底回升。至2016年,美国汽车市场已经连续七年上涨,刷新了销量的历史记录。2017上半年,美国的经济数据也非常不错,但是汽车销量却突然下降。数据显示,上半年的美国汽车市场共销售了845.68万辆车,同比下跌2.21%,终结了连续七年的升势。

从金融危机到如今的美国车市,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非常显著的、时间跨越7年至9年的所谓大周期。同时我们发现,这个车市的大周期和经济周期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在时间上却不完全一致。

回到国内来看,很可能是同样的逻辑。之前的中国汽车市场波动非常大,与货币政策的波动性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但是我们并不能够看到一个明显的横跨七八年的周期。原因就是笔者在前文所形容的“成长”概念。而随着我国车市的体量逐步趋于成熟,像美国那样横跨七八年的较大周期的影响力开始越来越显著。

如果这个逻辑是对的,那么对于一个横跨7至9年的周期而言,这波车市的颓势,极大概率会延续今年全年,并有较大概率在2018年仍然发挥作用,市场反转可能需要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相关推荐/h4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