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8 > 2018年第3期

电动车性价比将超过燃油车

作者:
时间:
2019-01-23 14:39:59

可以预期,最迟到2025年,电动车性价比将超过燃油车,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成本将低于化石能源。到那时,市场将以强大的力量推动这场汽车革命和能源革命,实现绿色出行、绿色生活。

当前,全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汽车革命。支撑汽车革命的是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倒逼汽车革命的是减少碳排放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这些变化将对未来经济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一,汽车这一曾经改变了世界的机器正在被改变。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成为主要国家和产业界的共识。随着一些国家提出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和我国双积分政策的出台,这个趋势已经更加明朗。

第二,传统汽车自身的痛点和变革的重点。传统汽车不够清洁,要转向电动化、零排放。如今互联网造车新势力正是看到了传统汽车的痛点,因此涉足汽车领域,是中国区别于欧美的特点。因为新势力造车的进入给汽车业注入了新的基因,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重新定义未来的汽车,确保电动化的汽车把稳互联网智能化和未来出行的方向,并提供足够的资源,实现与未来的对接。

第三,孤立地把汽车动力从燃油转向电力并没有太大意义。车载电池是一个个移动储能点,也是一个个移动微电源,通过能源互联网的衔接,可以与再生能源形成最佳组合。目前虽然有各种储能手段,但从灵活性、规模、成本等各方面看,车载电池是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的一条根本途径。

未来的电动车因其数量庞大,总体有强大的储电容量,足以保障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发展。可以预期,最迟到2025年电动车性价比超过燃油车,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成本低于化石能源,到那时市场将以强大的力量推动这场汽车革命和能源革命,实现绿色出行、绿色生活。

第四,汽车革命引发的是一场体系化、生态化的变革。电动汽车它不只是用电能替代燃油,它更是拉动这一轮工业革命的支柱型引领型产品,它有极强的能力,广泛吸纳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电子电力、先进制造等方面的新发展、新势能,成为众多产业融合创新的一个大平台,促进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

技术路线的变轨也会带来能源原材料制造业、服务业和就业岗位的结构性调整,较大程度上会重塑产业生态。汽车本身不再是一个死物,它有了不断迭代升级的活动,可以满足不断提升的用户体验,出行服务商成为更加重要的用户,他们对车辆要求的话语权会加重,汽车销售总量会受到制约,而对可靠性、耐久性的要求会提高。汽车厂商横向与协作厂家、纵向与出行服务商和用户不再是一次性买卖关系,而是长期合作伙伴,整车企业的收益将更多来源于持续的增值服务。围绕未来汽车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将加速涌现。

第五,电动车+互联网+自动驾驶将助推共享出行。在中国,互联网已经深入人心,而新生代消费者他们天天就生活在互联网上,他们越来越接受少拥有、多分享的理念,传统的以汽车为中心的城市交通体系,很多已经严重超负荷,成为大城市病的一大顽症,电动车+互联网+自动驾驶与共享出行搭配,为重构城市交通出行、再造城市交通体系开拓了新视野、展现了新空间。

第六,未来的汽车,不仅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也存在巨大的想像空间和创新空间。汽车企业要像上汽、长安那样把互联网合作伙伴请进来;而互联网企业要像阿里、百度、腾讯那样把手和脚伸进去,协同创造我国未来汽车更加美好的前景。

“产品定义”的改变,为新品牌的脱颖而出提供了机会,特斯拉是第一颗新星,但绝不是最后一个。中国企业要十分珍惜这次换道先行所创造的条件,要改变在燃油车品牌上的被动状况,把品牌建设上升到公司战略的高度,用新的理念、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最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塑造出优秀的品牌。

第七,政府要为未来汽车大规模进入市场做好准备。未来的汽车作为支柱型龙头产品,连接着能源革命、交通革命、技术革命和消费革命。它是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将绿色能源、智能电网、未来出行、新一代移动通信链接在一起的纽带。

有关方面预计,到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的产销量将超过1500万辆,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基本普及,保有量将达到8000万辆。这个预测要变成现实,涉及能源结构的调整、智能电网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支持、产业链的调整改造、就业岗位的转移以及法律法规的调整等等,可以说,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而每一方面都是周期较长、牵动全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这些都是产业发展所必需,而仅凭企业又无法做到的。为此,政府需要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给市场和社会一个应有的预期,有序地进行推进。(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