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23 > 2023年第10期

中欧汽车合作时代即将落幕?

作者:
时间:
2023-10-26 11:31:17



欧盟没有单纯从经济利益出发,更多从地缘政治视角选择了对抗。中欧汽车产业的基调,将从合作为主转向竞争为主线。

 

文 /《汽车人》黎野

 

当地时间9月13日上午,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的“盟情咨文”讲话,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这很可能成为中欧汽车产业关系发生剧变的一个转折点。

 

从这一刻起,两者的产业链合作、市场互相开放将要让位于竞争为主的氛围。而且,“竞争”将被双方螺旋升级的政策,可能扭曲为敌对情绪高涨的对抗。如果政策落地,那么这一天标志着中欧汽车合作时代结束了。

 

“反补贴”调查的真正推手

 

9月12日,也就是讲话前24小时,是欧盟内部暴露的分歧,利益攸关方已经在做最后的博弈了。结果很明显,德国人未能阻止法国人。

 

很多国内媒体将冯德莱恩的表态,视为冯个人的独走,这个认知是存在谬误的。这一推定,不但忽略了布鲁塞尔庞大的官僚班子,还忽略了欧委会、欧洲理事会、欧洲议会的复杂互动关系。

 

该进程最晚在6月份就埋下了。斯特兰蒂斯CEO唐唯实在去年和今年多次扬言“对付中国电动车”,不过是场外声援政治议程而已,他作为企业高管,其实也做不了更多。

 

在去年,欧委会贸易总司的副司长兼首席贸易执法官丹尼斯·雷东内特(Denis Redonnet)就透露,正在考虑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双反调查。这相当于欧委会的执行层,对此先有了想法,其间对外多次放风,意图是寻求成员国和欧盟高级官员的支持,形成共识。

 

在此期间,欧盟产业主管蒂埃里·布雷顿(Thierry Breton)公开支持调查。他说:“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数量迅速增加,已成为欧盟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

 

早在去年5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演讲中公开表示,欧盟不应该允许中国扼杀其最重要的汽车产业,还举出了光伏产业的例子。

 

这件事现在看是做成了。6月底欧洲理事会(即欧盟成员国首脑协调机制)峰会上,欧盟领导人对此展开了讨论,当时这一议题很敏感,讨论结果也没有公开。

 

根据现在的信息,当时约定第一批调查结果在7月中旬公布。换句话说,调查早就开始了,但结果却没有如期公布。原因是什么呢?恐怕在于欧盟内部存在德国这样的反对派。

 

而冯德莱恩的讲话,就是代表以上所有支持启动流程的政治力量,根本不是她个人的事。当然,从德国人角度,冯德莱恩是妥妥的“德奸”。作为一个德国人,每到关键时刻,她就站在德国利益的对立面。这只能反映了柏林和布鲁塞尔,存在利益对立。若非要归结为冯德莱恩和朔尔茨个人恩怨,是犯了政治幼稚病。

 

德国人又是在最后关头(9月12日)才出来试图阻止,事实证明没用。但也不能说完全没用,因为6月底说的“双反”调查,到了9月13日冯德莱恩的嘴里,就蜕变成反补贴调查,“反倾销”不见了。

 

看出区别来了吗?在决策前,欧盟官方公开放话支持调查的,都是欧盟事务官层面,而非首脑。而成员国方面,法国总统马克龙是扛旗的,他不隐晦自己的观点。在这些“呼吁”背后,法国政府如果没有丝毫的推动,才是非常奇怪的事。

 

弱势德国政府

 

那么反对派呢?全都面目模糊、语焉不详。出面谈话的,都是些欧盟内的咨询机构、企业高管、媒体,换句话说,都是对布鲁塞尔没有影响力的民间舆论。此事确实关乎到他们的利益,但他们的声音和主张,实际上被屏蔽了。

 

作为大众汽车或者BBA的保护神,德国政府在干什么?答案很可能是什么都没做。现在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支持率只有18%,而整个执政联盟的支持率38%。如果现在就大选,整个政府都要下台。这么一个弱势的政府,号召力和对欧盟的影响力都较刚上台时孱弱了很多。

 

我们再次高估了德国现政府在欧盟的话语权,总是将其经济实力和欧盟创始国身份,等同于在欧盟内的话语权。现在欧盟由“低地派”(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掌权,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但就是事实。

 

德国一直充当的角色,是欧盟奶牛,而非话事人。现在议会辩论时AfD党首魏德尔都直接指着鼻子骂朔尔茨,后者默然以对,谁能认为他是天生的受气包。

 

“倾销”指控很难确立

 

有意思的是,在慕尼黑车展上,朔尔茨亲口承诺,政府将投资1100亿欧元给电动车产业。这不就是补贴吗?结果欧盟那边现在高举“反补贴”大旗,现实比剧本更有幽默感。

 

至于“反补贴”调查,那肯定一查一个准。我们倒要问一问,世界上主要工业国,哪个没给电动车产业补贴过?反而是中国现在退出了生产者补贴,而欧盟那边,还在补得起劲。

 

既然WTO框架下,允许成员国以“双反”名义保护国内产业,那么欧盟可以选择以这种方式垒砌贸易墙。中国理论上也可以这么做,因为调查欧盟,更容易得出补贴结论。

 

问题在于,欧盟电动车出口到中国毫无竞争力。中国以同样方式,根本打不到靶子。很多媒体都提到斯特兰蒂斯旗下的AMI,在英国售价8095英镑(约合7.36万元人民币),微型车,居然是8马力,续航75公里,220V慢充,看上去更像一个玩具。这玩意拿到中国来会被山东的低速电动车吊锤。

 

过去10年,欧盟每年汽车贸易顺差都有700亿-1000亿欧元,带动了数以百万人就业,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的欧洲制造业,是围绕汽车设置的,这么讲不为过。

 

对中国汽车产业有技术优势的时候,讲自由贸易,现在开始垒墙。而这个动作本身,就意味着承认在市场层面已经很难竞争过中国电动车了。

 

至于双反中“反倾销”被撤掉,原因很简单,市场销量证据不支持。目前,欧盟卖出5辆车中,有4辆是欧盟内制造的。大众ID.3在中国卖12.56万元人民币,在欧洲卖31万元人民币。如果以同一尺度衡量,到底是谁在倾销?

 

2023年上半年欧盟电动车销量排行榜,中系产品排名最高的是MG4,排名第6(30779辆)。事实上,除了这款车,没有第二款车登上榜单前10名。

 

慕尼黑车展上,可以看到中国展车的价格高出欧洲同类车(可能由于建网、分销、物流、关税等费用)。不管从价格还是从量的角度,“倾销”指控很难确立。

 

第一时间发动贸易报复

 

《汽车人》在《8月中国整车出口:量升价跌,无近忧,有远虑》一文中,曾经讨论过此事。当时预测欧盟最终会以自身经济利益为考虑,只将“双反”作为威慑手段,而不会此时扣动扳机。

 

事实证明,欧盟没有单纯从经济利益出发,更多从地缘政治视角选择了对抗。不用说,德国人大概率要成牺牲品,除非中国愿意单方面吞下苦果。

 

不过,《汽车人》对此事发生的必然性和初期走势,预测对了。我们要说的是,不要只从规则上去理解“双反”,什么企业应诉,到本地建厂,都是“做题家”思维。

 

在中欧CAI(中欧投资协定)被搁置之前,还可以这么做。现在欧洲已无意政治独立,中国不可能总是从维护双方关系的角度出发去息事宁人。换句话说,视欧盟为第三极的想法已经烟消云散了。否则中国不会那么不客气地对待博雷利(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俗称“欧盟外长”)。

 

以往,人家出的题不管多么不讲理,我们总是努力地作答,现在已不是正确的思路。这几年与美国打贸易战的经验是,第一时间就要掀桌子,要挑对方的软肋和痛脚进行报复。

 

至于调查持续13个月,还是更短时间就出结果,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中欧汽车产业的基调,将从合作为主转向竞争为主线。

 

德国人已经预见到中国的怒火。9月12日,德国联邦政府宣布华为等中国5G设备“没有安全隐患”,将继续给中国通讯设备商颁发许可证,从而结束两年的调查。

 

但是,相比汽车产业这个战略利益,这个甜枣给得太晚,而且也太小太寒碜。

 

当前欧盟的意图,是防患于未然。在中国电动车泛滥之前,就提高关税,而不是形成市场消费惯性之后才这么做。既然决心堵住中国电动车,到当地设厂是无法取得对方欢心的,欧洲人已经举出当初日美汽车贸易战的例子,现在美国还不是充斥日本车?

 

欧盟一个思路是提高中企建厂成本(环保大法和电池溯源等),另一个干脆从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角度否掉。但后一种办法更担心报复,因为中国市场上中欧合资企业还占据显著市场地位。

 

欧盟的小算盘,恰恰是希望中国对等报复。因为欧洲电动车卖中国,量太少了,未来成本竞争力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最多只剩下一些高端品牌有希望。但是,如果欧盟迈出了实质性且至关重要的一步,中国为什么还要在对方划定的范围对等还击?

 

早打、大打、打痛挑衅者。这中间,不需要区分法国人和德国人。报复过程中必然附带自身利益的损失,但欧盟并未太多考虑现实经济利益(美国对华芯片制裁的时候,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中国如果一味吝惜经济利益,就会落下风,就会损失更多的利益。

 

能战方能止战,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虽然不是真正的战争,但道理是相通的。【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