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23 > 2023年第11期

车企距离年度目标有多远

作者:
时间:
2023-12-05 14:57:31



中企目标定得普遍偏高,这显然是有中国特色的,即目标的功用,中外有别。


文 /《汽车人》孟华

今年初,几乎所有一线二线车企,也包括创业企业,都照例公布了2023年销量目标。如今,前三季度销量出炉,年度目标能否实现已有端倪。

对多数车企而言,结果已定,那就是无法实现目标,和2022年的情况相差不多。

这里面,到底是对自身实力与市场短期前景的预估出了问题,还是另有所图?换句话说,这些目标,是基于严肃科学的态度制定出来的吗?

其实,至少有部分(不是个别)企业,在公布的时候,就知道完成的希望不大,否则也不会用“挑战”、“争取”等措辞。

站在年初的时候,可能以2022年实际达成销量为基准,2023年目标相对基准提升比例小的,往往被舆论划分为“谨慎”、“保守”、“务实”;而提升比例大的,则归为“激进”、“理想派”。这么划分可能比较粗糙,只考虑了机械的比例,没考虑到实际走势。

十大集团,冷暖不一

上汽集团2023年目标是600万辆,2022年销量530万辆,目标增长13%,看似“保守”。截至9月底,完成销量337.7万辆(同比-10.4%),达成了56.3%的目标,剩余1/4的时间,无法完成是板上钉钉的。

中国一汽今年目标400万辆,2022年销量320万辆,目标增量24.8%。截至9月底,完成销量242.9万辆(同比1.12%),达成了60.7%的目标,完成的希望比较渺茫。

比亚迪年初声称“锁定”350万辆,挑战400万辆。这个目标相对2022年销量(186.8万辆)相当激进,但比亚迪增速很快,年初似乎对350万辆有把握。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悄悄改成300万辆目标。截至9月底,完成销量207.9万辆,如果按照300万的目标,实现目标的69.3%。鉴于其动能惊人,只能说这个修改后的目标,有不小的希望。

长安汽车2023年目标280万辆,相对2022年销量(234.6万辆)增长19%。这个比例不大不小,似乎很难界定想“冲”还是想稳一把。截至9月底,完成销量187.0万辆(同比11.24%),实现目标的66.8%。完成的希望尚存,但是需要超水平发挥。

广汽集团年初定了267万辆目标,相对2022年销量(243.4万辆)增长10%。截至9月底,达成销量179.4万辆(同比-1.69%),实现目标的67.2%。在几家国企中,广汽完成比例仅次于奇瑞,最后一个季度销量想实现的话,有一定希望,必须寄望于埃安和传祺的高水平发挥。

东风公司2023年目标350万辆,相对2022年销量(246万辆)增长42%。如果不算创业企业的话,这个提升比例仅次于比亚迪和长城。截至9月底,完成销量149.1万辆(-20.73%),为全年目标的42.6%。这样一来,和上汽情况类似,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奇瑞汽车的做法比较特殊,未设置2023年目标,但是树立了出口目标,出口保72万辆,冲刺90万辆。截至9月底,奇瑞整体销量125.3万辆,同比增长40.6%。其中出口69万辆,占了总销量的一半以上。距离出口最低目标只有一步之遥,达到最高目标的76.7%。这样看起来,最高目标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吉利汽车2023年目标165万辆,相对2022年销量(143.3万辆)增长15%。截至9月底,实现销量115.5万辆(同比16.7%),完成目标的70%。吉利完成年度目标的希望不小,基本上和比亚迪相当。但吉利超预期完成的希望,现在看很难实现了。

长城汽车2023年目标160万辆,相比2022年销量(106.7万辆)高出50%,是除了比亚迪之外非创业企业中最激进的,看得出来长城憋了一口气。截至9月底,实现销量86.4万辆(同比7.7%),完成目标的54%,完成的希望几近于无。

北汽集团和2022年一样,没有设置集团级别的目标,只有品牌目标,本文不讨论。

创业企业目标完成度更低

创业企业中,2023年目标从50万辆(埃安)到4万辆都有。如果年度目标按照最低来算的话,前三季度完成度在2/3以上的仅有三家:理想(97.6%)、埃安(71.5%)、岚图(68.6%)。

完成度在40%以上,但不足66.7%的,依次为腾势(62%)、极氪(56%)、蔚来(44%)、零跑(44%)、深蓝(43.4%)、小鹏(41%)。

完成度不足40%的,依次为哪吒(39%)、智己(33.6%)、阿维塔(17.5%)。

显然,除了前三者(理想、埃安、岚图),其余品牌基本没有希望完成目标。新势力的目标和实际销量相差的如此之大,并不能说明他们无视现实。

从财务角度,新势力提升销量规模的需求,比传统车企要迫切得多,因为新势力继续用规模摊销固投和研发。销量对于新势力而言,既决高下,也决生死。

另一方面,因为它们中的大多数销量基数比较低,这样一来,市场内外的偶然因素,或者某一款车突然成功,就足以将它们中的大多数销量拉起来,特别是那些销量目标在20万辆以下的。但实际上,它们中的大多数仍然很难在今年跨过这道坎。

为何中企目标普遍偏高

产品在市场能走多大的量,不用等产品上架,做产品的研产部门,以及做营销和需求调查的前台,基本上都有数了。有少数大跌眼镜的时候,可能没有考虑到一些竞品和临时因素;但多数时候,他们即便站在年初,光从直觉上就能知道,自家品牌到底有没有希望,完成喊出来的销量目标。

虽然产品部门对上对外,尽可以吆喝得高高的,但舆论仍然不能忽略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之所以喊那么高,从对外角度考虑,可能出于扮气势、让对手忌惮自己,就像热带雨林的海帆蜥那样“张帆鼓喉”放大身形恐吓对手;从对内角度考虑,用来提振士气,鼓舞干劲,毕竟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增强投资人的信心,特别是对于尚未上市的新势力。不过,如果实际执行下来,和目标反差太大的话,可能对于信心有更大的反噬。

若这么考虑,目标定得务实一点,似乎更好,至少被现实打脸会轻一点。但从另一面,目标要定得“狼性”,有侵略性,显得比较有进取心一点,可能会取悦于上级或者投资人。如果没做到打脸了,反正都是打,性质不变,力度不重要。

对于跨国车企、成熟品牌,诸如丰田,目标和实际业绩,往往惊人地吻合。譬如今年定出1020万辆全球目标,完成的希望很大。丰田还有个特色,就是根据情况不断修订目标。显然,丰田是将目标逐月分解,用来做供应链管理的,要求比较精确。

就算历史比较短的特斯拉,2023年全球销量目标180万辆(比2022年的交付量提升37.4%),半年完成全球销量88.9万辆,完成率49.3%,完成全年目标应该很有把握。

当然,也有严重偏离目标的,诸如Lucid和里维安(Rivian),为数似乎不多。

如果说市场竞争激烈所致,那么这一点是比较容易预见的,需要在做计划的时候将其考虑进去。《汽车人》可以断定,这些企业所称的销量目标,和内部计划是两码事,企业也不根据目标来排产和做供应链管理。

这里面,我们始终不愿意相信负责制定目标的高管们,专业性不强,对市场前景看的不透,对自身缺乏清醒认知。对自身实力的准确估量,也是认知体系的一部分。

我们始终假定大家的认知没问题,只是出于某种考虑这么做。中企目标定得普遍偏高,这显然是有中国特色的,即目标的功用,中外有别。【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