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10期

等待戈多

作者:
时间:
2011-10-11 11:12:07
 近一两个月来,每到美国东部时间周五下午,私人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就开始坐立不安。他们在等什么?在等待美联储的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QE3)。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贝克特的荒诞剧《等待戈多》,两个流浪汉日复一日“等待戈多”,从健谈到无语,最终奄奄一息。
等待的理由
戈多是谁?戈多不是上帝(God),也许是挣扎于衰退边缘的美国经济的新希望。奥巴马政府出台44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主打减税,试图拉升就业率,避免双底式衰退。但《金融时报》马丁·沃尔夫认为,美国还没从上次衰退的大坑中爬出来。
面对这两个月美国经济数据和股市的惨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应该每天纠结于到底要不要启动新一轮资产购买,即QE3。按照前两轮QE启动的理由,“过去6个月期间经济急剧减速”,那么现在理应采取行动,而不是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继续用格林斯潘式的语言制造机锋。
奥巴马的刺激政策听起来数额巨大,注入实体经济只有650亿美元,大部分面对中小企业。其中只有50亿是真金白银地投入,其余都以减免雇主赋税和工资税体现。美国大型制造企业,特别是刚刚恢复增长的汽车业,在其中分不到蛋糕。屏住呼吸等待的是迟迟不来的QE。
随着QE带来大宗商品和贵金属飙涨,抬升了汽车制造成本。同时,油价上涨抑制了大排量车的美国国内需求,但QE提振了老百姓的消费信心。与生产和使用成本上涨相比,终端需求显然更重要,后者直接拉动就业率。而这几个月失业率居高不下让奥巴马政府头痛不已。这已经成为共和党攻击的重点,政府也盼着QE早点来。
何况,QE压低的汇率提高车企出口竞争力。以中国为首的海外市场早就成为通用和福特的利润奶牛,生产本地化并不能改变产业链全球化的趋势。全球采购意味着定单更多地流向汇率洼地,美国本土的零部件厂商,也乐见相对昂贵的欧元和日元。
迟迟不来的背后
饱受舆论轰炸后,伯南克也不想表现得太过自私,只顾国内。更重要的,前两轮QE起到的效果令人怀疑。QE压制了长期利率,至少到2013年前美国实际中长期利率都运行于接近零的区间,这一点毫无疑问。问题是企业投资未见改善,就业率也没有提升。是等待的耐心不够吗?
按理说,压制长期利率后,贷款的企业和长期负债(比如购房)的家庭都受益,他们理应更敢于花钱。现在的情况是,企业忙于囤积现金,家庭则向中国人学习储蓄。这两者明显对经济前景不大乐观。虽然美国第二季度增长率达1.3%,在发达国家中成绩不坏,但和敏感的华尔街期望2%相比,还有差距。在经济切实实现增长之前,提升投资水平失之鲁莽。
因此,车企在新兴国家采用扩张性投资政策,与竞争对手争夺地盘,在国内则有点缩手缩脚。通用今年在国内上点规模的投资,就是向俄亥俄州托勒多市的一家小型汽车变速器工厂投资2.6亿美元,计划于2012年年底生产新型的8速变速器。该计划在20亿的投资篮子中,也是惟一能说清用途的。这和它在中国的大举扩张形成鲜明对比,仅沈阳北盛第二工厂扩建产能一项,就投资70亿元人民币。
宝马为在美国市场上对抗梅赛德斯和雷克萨斯,斥资7.5亿美元改造位于南卡的斯帕坦堡工厂,共引进4款车型。宝马和通用在美国实施不同策略,反映了本土和海外企业对美国市场的看法存在差异。
美联储实行QE的目的,就在于消除本土企业的悲观预期,现在美联储自己对这种货币手段能起到的效果有些没底。伯南克还呼吁“明确透明的预算目标”,矛头直指前一阵子两党关于债务帽的掐架行为,这等于抱怨党争削弱了公信力和市场信心,债台高筑又导致了信用降级。一句话,美联储认为光自己使劲没用,得大家配合。
如果不实行QE,美联储声称还有更激进的货币政策。排除间接的资产购买,美国政府可以实行更激进的手段。大规模刺激计划算一个,但奥巴马雷声大雨点小、不知啥时启动的计划不在其内。
中国的抵触
中国对老外导演的荒诞剧,本能地抵触。如果这出戏只为了从口袋里掏钱,自然不打算入场。可惜,在美元主导的世界里,我们身在剧中。何况,这是一部多幕剧。
在第二幕(QE2),美国遭到新兴国家为首的口诛笔伐。去年年底的匹兹堡会议,财长盖特纳被喷得满脸口水。中国官员、智库和媒体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批斗高潮,中国人明摆着不喜欢QE2。
但QE1的时候,中国人没这么大反应。时移世易,中国饱受通胀之苦,实行事实上紧缩的时候,美国人还在和衰退做斗争,并无暇顾及扩张性财政政策给新兴国家带来的输入型通胀。两国政策步调不一致,削弱了各自政策的有效性。美国对中国的影响远大于中国能施加的。中国的紧缩政策遭到严重抵消,有可能造成通胀压不下来,经济增长率倒下来了。这是比较恐怖的“滞胀”结果。
最近,人民银行拟扩大上缴存款准备金范围,而非更有力的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便是决策层在货币政策上的两难体现。
中国极力遏制境外热钱涌入,各种私募投资基金和财团正在做相反的事,他们将资金从利润低下的发达国家撤出来,渗入到充满机会的新兴国家。而封闭的中国银行体系用人民币兑换热钱,这些人民币已体现为央行的负债。中国持有的外汇则用来购买发达国家国债,这些钱又回到来的地方。热钱搬家过程中,中国只好用大量M1对冲外汇占款,本身引起的通胀难以控制。
对中国车企来说,QE也不是什么好事。美国经济刺激的好处我们没得到,通胀转移倒是“享受”了。美国市场的边都没摸到,前两轮QE的利好被日本厂商“近水楼台”了。跨国企业可以利用市场的差异性做文章,我们还没这个资格。
中国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对抗QE系列的终极武器;与此相对应,我们也应该推进车企的国际化,以应对市场的不平衡。
看来,不管“戈多”来不来,所有人都应做好准备。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