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10期

捷克•车•志

作者:
时间:
2011-10-16 13:57:17
  
  去欧洲多了,对于汽车的审美也发生了变化。这倒不是刻意地去比较,而是想静下心来观赏,或去思考。就像第一次去罗浮宫,被好奇和传说以及奢华撞晕了,视觉冲击足以令人眼花缭乱,身心疲惫犹如行走在摩肩接踵的上海南京路或是北京的王府井,根本静不下心来观赏你所要看的画作和雕塑,尽是人流和喧哗。再去时,就没有那么匆忙和急促,或被追撵的紧迫,而是从容地静观游人如织的神态与左顾右盼的眼神,即便是留给我的时间极少,也要坐在廊檐台阶上望一会儿呆,把街景和景物当做“城市的表情”,再不愿凑热闹,挤一身臭汗。
    这是一种经验。也是对自己的深省。我以为,凡是人多拥挤的地方想必都是旅游景点,哪怕是再有名的地方,供你想像的空间早已被导游和指南填满,就不会有片刻的宁静,也未必是你想看或奢望的。于是,我还是抽出时间观察经济发达国家的汽车与消费,结合自己的体验寻思些什么。
欧洲人文与汽车风格
“车、建筑、人所构筑的画面会联想到静和动所呈现的场景。”在我的视角里,“古老”与“现代”同构——上了年纪的老爷车或是刚出炉的新款车,如同在老城区瞥见新建筑,对比鲜明,反差强烈,但不失为“以古为新”或“以新为古”的和谐共生,在欧洲随处可见。如果细心观察,又总能在“现代性”中看到历史的影子来回摆动。置身这样的环境,如梦如幻,大有在过往的岁月中找回逝去记忆的可能,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石一巷,在历史的犄角旮旯里都能翻检出意外,收获惊喜……
走马观花于欧洲一些国家和城市,几乎大同小异,倒是有历史的老城和小镇会不时为之惊叹,心想,越是有根的、沉默无语的建筑越让人敬畏,哪怕是破败的城墙和残缺的砖瓦或是碎石嶙峋的山道,石头铺成的街巷,都会有坠入历史、感知博大与深邃的体验。很显然,历史与文化及经济决定了审美的价值取向,也反映在器物上,难免不烙上人为的痕迹,或称之为个性和风格。汽车业概莫能外。它就像建筑,谁也不会无视它的表达或存在的意义。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观赏欧洲的自然风光,河流山川,空旷田野,低矮云彩和油画般的天际线……
我以为,不经人工涂饰和雕琢的美,自然天成,雄浑壮丽,纯粹真实,震撼人心。人是自然之子,理应崇拜自然,大地母亲才是一切的归宿。所以,每当汽车在地平线上出现时,我会激动起来,那是人车自然融为一体的一幅油画,流动的云彩,奔跑的汽车,静默的原野,由此想到了《向日葵》(梵高)、《自新大陆》(德沃夏克)……
这样的景色不论在德国乡村,还是在奥地利山区、意大利平原都能看到。这种空灵与清纯,让汽车也变得单纯起来,洗尽了铅华。
在欧洲,我看到不少人以收藏汽车为荣,当做历史珍藏,也有人把它看作是艺术精心呵护倍加珍惜,更多的人是把汽车当做了激情的表达……
谈到欧洲汽车,意大利跑车的设计常常超乎想像,惊艳四座,往往喻为先锋而独领风骚,被津津乐道;法国车的浪漫弥漫的温馨则让你无法拒绝对它的回眸又恋恋不舍;德国车的精致如艺术般释放出高傲征服力,就连小车都带有贵族的气息。
这样的感觉,不得不以厚重的人文历史做参照,在审视欧洲汽车丰厚积淀时,同样能看到承袭了歌特式、巴洛克式的建筑遗风,也有被现代派和功能主义所左右的痕迹。然而,在众多风格和门派中,惟独洗尽铅华的捷克汽车最低调,似乎是个被关注的盲点,尽管它在经济和政治上远不如它周围的国家那样强大,但它在欧洲的历史和文化地位却不可低估,让人敬畏的不仅这里有保存良好的历史建筑,还有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汽车亦如此。
躲进历史深处的优雅
捷克人如同他们的汽车那样,温和而又朴实,只有一个牌子,叫斯柯达。它是国车,并以小车居多,但不寒酸,也不像意大利小车那样杂,单一,可靠,颇具人文气息,自信而淡定。4年前我在造访捷克时,满街还是陈旧的老车,如同不变的城市景观,不施粉黛,却面如桃花,躲在历史的深处,是那样的谦和与优雅。如今,有昊锐(Superb)、明锐(Octavia)、
晶锐(Fabia)这些新车,让城市和景物鲜亮起来。 
   “捷克不仅是欧洲的心脏,也是文化的中心。”捷克人的自豪是有“根”的自信。无论是音乐还是艺术,这里是欧洲文明的高地。尼采说过,“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同样,在捷克看到满街奔跑的斯柯达,并不会与自尊联系在一起,而是很自然地想到了生活。捷克人对于汽车的理解也许只是代步的概念,他们在乎生活质量和品位,关注的是内心的诉求,很少见有功利的涂饰与挑剔。朋友告诉我,捷克不缺时尚,有一流的创意人才,杰出的设计家。流行于世界的BOBO族和波希米亚的时尚就源自于捷克。
    学设计的必须去欧洲,而捷克则是不可不去的地方。这里是设计的天堂,更是美不胜收的艺术之都。
在我的记忆里,上个世纪70年代,捷克的家具就风靡上海,被当做西方最时尚的设计引进,备受推崇。老上海们对于捷克的印象除了洋气之外,它的优雅艺术历来受到主流文化的青睐。在文坛上,最有影响力的要数卡夫卡,与《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齐名,进入新世纪,米兰·昆德拉又风靡校园。在音乐上,斯美塔纳、德沃夏克的名字,更是如雷贯耳,他们的唱片和磁带是乐迷们百听不厌的名曲。
近代捷克小车设计常使人想起简洁明快的家具,还有精湛工艺的玻璃制品等。但更多的还是这个国家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留给人们的想像空间。其实,来到捷克,就会发现,捷克的小车历史比德国还要悠久。早在1932年捷克就有了自己的国民车,比甲壳虫问世还要早几年。翻开当时的广告和海报,捷克小车的风格并不逊色于意大利的时尚,倒是与欧洲建筑风格相似,保持了古典与精致,崇尚艺术的表现,与它的人文环境一脉相承。如今,在布拉格旧城广场还能看到这些老爷车作为观光车游弋在老城的大街小巷里。
卸去昔日的奢华,以简朴的厚重,还亲民的可爱。
我想,这就是捷克人的智慧,一个民族的生活态度。
小城活力与矜持
    要了解斯柯达不能不提到赛车。因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汽车的萌发时代,映衬着百年汽车成长的历史,并以丰厚的积淀和经验将汽车置于纯粹的境界。就像在布拉格,“除了满目应接不暇的美,这座城市似乎没有政治。”
    对捷克人来说,汽车的代步功能就像他们的肢体延伸,也是他们激情诉求的延展。其中,一年一度的汽车赛季,成了捷克人的节日。这种参与度,如同伏尔塔瓦河流淌着的优美旋律,又像波希米亚风格,豪放不羁。如果不身临其境,无法感同身受。在我们看来,赛车还是圈子里的“奢华”,在捷克则是全民的“健身”。而对斯柯达来说,赛车运动似乎是他们品牌中不可或缺的DNA,早在一个多世纪前,斯柯达就投身其中,凭借赛场雄风,席卷欧洲,名扬四海。从历史的角度看,斯柯达代表了汽车运动,这在捷克无人质疑。
今年的洲际拉力挑战赛(IRC)有一站在兹林比赛(8月26-28日)。我有机会近距离地观看了这场赛事。
为了节省时间,我选择了2011 IRC兹林Barum拉力赛决赛这一天前去观看。
兹林,捷克东南部的一个仅有8 万人的城市,却是享有捷克最美的地方之一,又是通往欧洲不少国家之门的交通要道。陪同观赛的捷克知名车手阿明·施瓦茨在决赛的前一晚就通报了当天的赛况。战绩显示,斯柯达参赛的车队已经包揽了此次比赛的前4名,为明天决赛拿下好成绩创下了良好的条件,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胜券在握已无悬念。但,施瓦茨说,明天的比赛将会更加刺激,引人关注。其中也少不了惊险,博人眼球的精彩。
在我下榻的酒店和城市的海报中,尽管距离兹林几十公里,布鲁诺已经闻到了这场赛事的硝烟。我注意到,赛事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当地人的生活里,无论是电视,还是报纸,乃至酒吧,铺天盖地的赛事气氛打破了往日的平静,人们的注意力被明天的决赛所吸引。捷克是个小国,人气不足,一个国家的总人口还低不上上海一个城市的人口。但这里的车轮,过往如织,在石头铺成的街区飞驰,让人眼花缭乱,哪怕是再窄的巷道或急转的陡坡,人车各行其道,安然无恙。悦耳的胎噪,替代了稀少的人气。
捷克的城市远不如德国一些城市热闹,尤其是一些小城市,那种宁静,除了车轮接地发出的摩擦声,几乎很少听见市井的喧哗。所以,汽车由此成了城市活力的代表,在矜持的包裹下依然还有激情在澎湃。
赛道就在家门口
据介绍,Barum捷克拉力赛始创于上个世纪70年代。先是业余,后成为专业,经40年发展,此赛事名声大噪,享誉欧洲,跻身“顶级欧洲拉力赛联盟”,被誉为“WRC汽车神奇纪元的开始”。如今的捷克兹林已经获得了举办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的资格,Barum捷克拉力赛也就成为洲际拉力赛(IRC)的一部分。值得赛车界关注的是,斯柯达Fabia晶锐Super2000的参赛,意味着斯柯达占据这项赛事霸主的地位开始了。在IRC赛车历史上,斯柯达车队已先后6次包揽了前3名。
“在家乡赢得胜利,横扫领奖台,这是最高的成就。”
  这是斯柯达参赛者的心声。对于他们,赛车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生活方式,如同他们对于音乐和艺术的钟情。当地电视新闻报道,在第一天的街道赛中,整个兹林市有一半市民涌上街头看比赛。万人空巷,名不虚传。在决赛的这一天,赛道移至郊外,村口路边,挤满了人,草垛顶上站的也是人,全家老小,席地而坐,分享赛车带来的快乐。流动货车,支起帐篷,烤肉飘香,诱人垂涎,果腹的休闲食品顿时抢手起来……
用警戒线拦起来的临时赛道,就是平时的普通的公路。而被拦在赛道外的乡间小路、小镇巷子则成了停车场。
看赛车也有拉拉队。有不少是上了年纪的人,手持国旗,或把国旗做成衣服穿在身上,脖子上还挂着喇叭前来助威,摇旗呐喊,声嘶力竭。不少小孩骑在大人肩膀上,发出惊奇的呼声,比大人还起劲。年轻人则骑着摩托在赛道边上来回赶热闹。这样的阵势对于我来说还是第一次。最为壮观的是,直升飞机俯冲追着赛车低空航拍,赛车在急转弯中发出刺耳的尖厉声,那瞬间的呼啸从身边卷起满地灰尘,激起一片声浪,煞是刺激。
这就是赛车运动带来的快乐与亢奋。用当地人的话说,这也是娱乐。而对每个人来说,想成为一名赛车手,就像对骑士那样向往。
赛车不是贵族运动
决赛很快就见分晓。前方报来消息,斯柯达车队包揽了此次赛事的前3名。下午在兹林市广场举办颁奖仪式。为了解捷克人对赛车运动的热情与喜爱,邀请方特意安排我参观“服务区”,由前台走进幕后。
所谓的“服务区”,就是车队维修和休息的营地。热闹的景象就像“庙会”,也是各车队展示形象、招待宾客的地方,临时搭建的帐篷,竖有各自的“番号”和标志。环顾四周,商贩云集,车迷如织,人声鼎沸。此刻最抢眼的就是车手及其粉丝,还有作为点缀的模特。
“服务区”的氛围,不止是人气旺盛,人群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还有车迷分成的粉丝与拉拉队,你方唱罢我登场,印有车手的海报和宣传品,有的还被制成帽子、T恤、背包和纪念品,花花绿绿,琳琅满目。
“汽车赛事在你们看来是否是贵族运动?”
面对我的提问,穿着一身休闲服的斯柯达的高官断然否定,赛车运动对于斯柯达不是贵族运动,这是传统。他说,无论是对于员工还是消费者,赛车都是量产车,人人可以参与,比赛无门槛。
当企业不景气的时候还能保持对这项运动的投入和热情吗?
回答是肯定的,不论企业发展如何,或遇到怎样的变化,百余年的历史证明,斯柯达对于这项运动的坚持已融入了企业骨髓,上升为理念,植入品牌,成为自觉的文化。
如果说“从前每一个捷克人都是乐师”的话,那么,现在每一个斯柯达的员工都是车迷。捷克人谈到赛车,近乎痴迷和癫狂。在颁奖现场,数万人聚集在广场上,耐心等待获奖车队到来,酷热之下,太阳当空,人们期待与车手见面,如追星族般全然不顾烈日下炙烤守候几小时。用当地人的话形容,获胜车手就是“英雄”,备受追捧和尊敬。
倾城庆贺,买酒尽兴。以赛车的名义当做节日,被单纯地当做了娱乐,纵情狂欢。
在远离兹林的一个赛道训练基地里,中国媒体有幸与斯柯达车手体验了一把赛车的速度,分享赛车带来的热血沸腾。车手们说,赛车几乎是每个捷克男孩从小就想追逐的梦。对于赛车运动,斯柯达运动部负责人坦诚地表示,他们并不在乎输赢,而在于这项运动的普及,成为草根都能参与的乐园,这样才有意义。
是的,汽车不仅是代步工具,还是唤醒民众活力的载体。在捷克,斯柯达成了汽车运动的代名词。由于理念的单纯,使得赛车也纯粹起来。于是,人们喜欢这个品牌也就无需解释,习以成俗,就像蒙古人喜欢赛马,演绎了精神,铸就了灵魂,被引以为自豪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收藏家的历史观
兹林这个城市虽不大,但有一个老爷车收藏馆很出名。在欧洲车厂眼里,此藏馆有很多宝贝,光顾者络绎不绝。这里的藏品有奔驰、布加迪、阿尔法·罗密欧,还有斯柯达等老爷车。我是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在今年兹林汽车拉力赛开赛前有老爷车比赛的新闻中找到了这位馆主。这家在欧洲出名的藏馆主要是以收藏斯柯达老爷车为主,由于有不少稀缺的车型,使这家藏馆的身价不菲,被看作捷克最大的私人汽车收藏馆之一。
馆主是个博士,名叫拉蒂斯,也是奔驰、大众、标致、斯柯达的经销商。我问他馆藏中200多辆的老爷车都是从哪儿弄来的?他告诉我,这是他父亲积攒下来的。因为其父是个车迷,也是一位车手,很早就开始注意收藏史上稀少的车型。比如奔驰汽车馆都没有的绝版车型他这里都有,1924年的布加迪修复如新还能参加比赛的车型,而全系列的斯柯达在这里成了主角,连厂家都认为,他收藏的车型比他们自己都全,有的甚至他们也没有。
拉蒂斯不是一个简单的收藏家,他对收藏的理解是从珍藏历史的角度出发。而且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隐藏在背后的故事。他告诉我,在他收藏的200多辆车中每辆车都是可以上路的,并且都附有资料。我问他,你为何对老爷车感兴趣?他坦言,这是他父亲的遗产,也是一笔文化宝藏,他所做的既是对父亲的承诺,也是对历史的尊重。“那你如何来维持这个藏馆?”拉蒂斯说,他有庞大的资产实力和经营保障做支撑。他带我参观了他的老爷车修复车间,以此证明他的实力可以常年不断地担负起维护这些老爷车的重任。
“斯柯达是有历史的。”拉蒂斯告诉我,早在上个世纪初,斯柯达在欧洲就是以生产豪华车出名的汽车厂商。作为历史的见证,他领我参观了当时比欧洲其他厂家涉及还要早的斯柯达奢华汽车,不仅有气派,而且有不少承袭了欧洲古典建筑流派在这些车上的投影。令我最感兴趣的是,拉蒂斯提供了1908年就有斯柯达出口到上海的线索。为了证实这一线索的真实性,我向厂方提出查抄确切的资料和证明。由于年代久远,在相关历史档案中有与上海的纪录,只不过是记录了当时出口到日本途经上海的信息。车型叫“辉腾”,在年代上也有一点出入。不过,从生产年代上推论,此车属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产品(出口到日本的“辉腾”是为日本皇太子定制的)。当时的商标还是L&K(创办人瓦科拉夫·劳林和瓦克拉夫·克莱门姓名字母的缩写)。
我问斯柯达的豪华车为何也叫“辉腾”?因为我在奥迪博物馆里也看到过名叫“辉腾”的豪华车。拉蒂斯解释,“辉腾”是当时顶级豪华车的象征。不过,上个世纪初斯柯达在参加环球旅行时确实到过上海,这是事实。这在斯柯达汽车博物馆里有记载。
拉蒂斯是个生意人,但他是个车迷。在他的老爷车修复车间里,停放着不少仿制的老爷车,均以赛车为主。他说,这都是为了怀旧,历史上这些车都是赫赫有名的名车。与我见到的收藏家不同,拉蒂斯还会动手修车,自己还参加赛车比赛。可以说,他是斯柯达民间收藏的专家。
把历史复活的车迷
今年60岁的徒斯先生从捷克北部特意开着一辆比自己年龄还要大15岁的斯柯达老爷车来到布拉格。此行目的是为了接受中国媒体的采访。这是产于1936年斯柯达汽车,车名叫蒙特卡罗(MONTE CARIO)。他把车停在查理大桥下,依偎在伏尔塔瓦河边上。
这是一辆只能在艺术馆里才能看到的精美艺术品。在上午暖色的太阳光的照射下,银色车身楚楚动人,雍容华贵,加上车主一身别致的打扮,留着漂亮的胡子,在古城的衬托下,仿佛时光倒流,如诗如画。
徒斯很乐意将自己的珍爱展示给人看,尤其是愿意接受远道而来的中国媒体的采访。他说,这才是汽车艺术,无论是设计还是制造,都有手艺的痕迹,也有那时留下的烟火气。
他说得很到位。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有这番见解不可小瞧,尤其是对车的保养与呵护,看得出捷克人的修养不一般。
提到这辆车,徒斯有点得意。我注意到,除了他特意穿上上个世纪30年代的服装之外,还特地把车擦得锃光瓦亮,供人观赏,就像展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那样,流露出几分成就感。他用温和的目光注视着人们对这款车发出赞赏和惊讶的神态。
我问徒斯,现在像这样的车还能找得到吗?
徒斯肯定地说,现在全球仅有4辆。就连斯柯达博物馆也未必有。
那你是从哪儿买来的?徒斯说,他是1997年从布拉格一位犹太企业主手里买来的。他回忆当时的场景说,这辆车买来时破旧不堪,花了8万克朗,但我却用10年时间,足足用了30万克朗才修复了此车。可以说,他是用心血复活了这辆车。
谈到此车经历,徒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眉飞色舞。看得出,他对此车的珍爱犹如对宗教那般虔诚,同时又显现出他在汽车鉴赏方面的造诣。这款车严格地说是双门跑车,将后尾的门盖掀开,就是能容纳两个人的座椅。设计的精巧与聪明,造型的优美与华贵,即便是用今天的审美标准来衡量也不落后,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设计上比现在的汽车设计还要“性感”。
徒斯的自豪远不止于复活了一辆车,而是再现了一段历史,让捷克车重又恢复了曾经拥有过的辉煌。他对我说,从这辆车上能找到捷克的文化,反映了捷克人的创造能力。
我想,这就是斯柯达的“根”,连一个普通公民都能自觉地维护这个“根”,此品牌还愁没有生命力?
斯柯达设计师很自信地对我说过,他们具有设计豪华和时尚车型的能力,但决不会为设计而设计,一切都会遵循“接受”和“实用”为原则,拒绝华而不实。捷克人的理性并没有被艺术的浪漫所左右,而是从“功能设计”出发尽力挖掘聪敏的智慧。当我在莫尔道河畔看到布拉格竟然能容忍“跳舞的女人”这样扭曲的建筑造型矗立时,足以证捷克人对于设计有着怎样的底气和开放的气度!
捷克是个“俯拾遍地皆黄金”的地方。这里的人不缺审美的细胞,他们对于美的理解并不孤立,而是善于融入生活,将生命的热爱和自由转变成物化的文化。由此,斯柯达品牌在民间的认可度也就可见一斑了。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