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9期

体制下的市场经济

作者:
时间:
2011-09-06 14:39:41
这个月,最大的新闻,莫过于美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作为美国最大的债券国,中国已经屡次公开表达对美国债安全性的担忧。
 
然而,担忧归担忧,中国不仅缺乏反制金融手段,更重要的是缺乏魄力和决心采取行动。已经有观点指出,被美国慢慢拖下财政泥潭,将是中国近期所面临的难题。
 
这只是一则当下的新闻事件,其政治高度与经济高度,也远非我们所能企及,但借此引申出一个我们力所能及能够探讨的问题——中国政府所能够给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经济环境究竟有多大?且不说美债危机引发中国股市的连锁反应让中国企业情何以堪,体制之内的企业,尤其是大型央企,大型国企,什么时候才能不因其“国有”属性,而必须承担一些没有必要的“政治任务”?
 
国企改制,这是一个多年的老话题,但即使从上个世纪80年代贯彻至今,即使在90年代开始取得突破,即使在新时期已经看出成效,但国企背负的公众“骂名”,却未见太多消停。大家普遍认为,国企做得好,是因为有政府资源的庇护与优惠政策的支持;国企做得不好,那更是触犯众怒,拥有最好的条件,却做不成像样的事情。
 
无论哪个行业,国企领导人都会受到这样的委屈。但国有企业必然要承担国家和人民的意志,这是国有企业存在的根本理由,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这样。但中国最伟大的企业,能不能从国企中诞生?即使世界500强的中国身影,基本为国企占据,但在汽车行业中,吉利、长城这样的民企,反而能够得到更多的信任投票。
 
国企到底怎么了?当舆论的宣泄点一致对向了国企在某个阶段的第一负责人时,这只是一种民众的情绪爆发,而并非触及最本质的问题。身处体制之内,并非由某个具体人就能改变长时间存在的弊端。即使是与全球经济接轨最为密切的汽车产业,也无法避开这一门槛。国企,因其国有属性,始终都是一个敏感的关键词。作为中国国有汽车的草根企业,长安应该是身处市场化竞争最前沿的央企之一,仍然难以摆脱其显著的“国企特征。”领导者的决策,必须考虑到其主管单位与主管部门的“政治需要”。
 
基于此,本期《汽车人》推出封面故事《国企之忧》。扼住国企市场化发展的根本,在于体制的顽疾,夹杂在政治与经济夹缝中的国企高管,在市场化运营过程中,带着行政级别,很难用纯粹的市场手段来指导企业经营。当然,这并非能说是他们的问题。
 
与之对应的,我们希望能从国外企业的市场化运作中得到启示,详情请见本期专题《丰田的回归与前行》。
 
当然,中国有其特殊的国情,不能完全模仿国外的体制变革,但改变是必须的事情,对中国国有体制之下的所有行业,包括汽车在内,这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幸,因已有的开放基础,汽车产业或将成为先行的示范者。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