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9期

英拉时代

作者:
时间:
2011-09-06 15:22:54

近年来,世界各国似乎掀起了妇女执政的热潮,但东西方存在差别。
西方女人借政治天赋加入党团联盟,平步青云。德国默克尔、冰岛总理西于尔扎多蒂、澳大利亚总理拉加德均属此列;而东方女性跻身政坛则多依靠家族势力,意大利的索尼亚嫁到印度25年后,被推举为国大党主席,甘地家族里不问政治的遗孀竟被树为影子总理,这是东西方政治文化差异的最好例子。泰国新任总理英拉·西那瓦同样如此。
 
英拉宣言
8月8日宣誓就职的英拉,与两位前总理——胞兄他信、姐夫颂猜一样,来自西那瓦家族。从政8个月就当选总理,家族的政治势力显然助益良多。夏天的大选中,支持阿披实的黄衫军(中产阶级、军队、僧侣等既得利益团体代表)用尽手段,不断质疑英拉的“他信”标签,以及她的议员资格。无奈为泰党的票仓过于庞大,红衫军(贫民阶层)的助威声中,英拉还是以压倒性优势击败阿披实当选总理。
自上世纪30年代起,泰国一直摆脱不了军人干政的阴影。他信实际上是被军人政变推翻,后又“补充了”政治手续,以贪腐的罪名迫其流亡。阿披实为下院推举上台,非民选。大选中被抛弃在意料之中。
英拉在就职演说中提到自己的两大任务是民族和解、人民福利。从根本上看,两者是一回事。自2006年他信下台,泰国的政治动荡就没有停止过。其原因在于,贫富鸿沟撕裂了泰国不同阶层的族群,占70%的贫民阶层未能分享到经济增长的好处,说简单点,就是城乡矛盾。所以,利益公平分配就可以弥合差距,体现社会公平,自然就能实现民族和解。
英拉坦诚地表示,自己要继续实现他信未竟的政治承诺,给中下层人民带来福祉。发展经济是惟一选项,否则一味增加福利只会把国家拖垮。蛋糕做大了,再谈公平分配的问题。
 
汽车支柱
动乱的5年,泰国的旅游和汽车业均遭到重创。先后经历过黄衫军、红衫军的街头“战争”之后,不仅曼谷的商家门可罗雀,远离首都的工业园区班菲、罗勇等均受到影响。
2010年,阿披实政府实施和解路线图5步走计划,局势初步稳定,汽车工业生产恢复增长,但很不稳定。今年3月受到日本海啸零部件供应不畅的影响,再次遭受打击,二季度出口量萎缩了24.6%。
虽然东南亚的几个国家都把汽车作为支柱产业扶持,但多半名不副实,于泰国而言,其是不折不扣的东南亚汽车产销中心。在2011年180万辆的“期望产量”中,本国消费不到一半。泰国没有自主汽车产业,泰国14家汽车生产厂全部为合资企业,日本厂商占8家,日系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其中丰田拥有3家。
和中国追求的不同,泰国汽车生产基数不小,出口基本上“两头在外”,沦为跨国巨头的组装车间。以泰国的国力和国内市场容量而论,这一定位并不委屈。
从今年前6个月的产销数据看,今年的产量预期很难实现。泰国相关汽车机构负责人表示,明年将达200万辆,但同时附加了诸如“政局稳定、政策落实到位、海外零件供应得力”等条件,信心明显不足。
2007年,奇瑞与泰国正大集团在泰成立整车合资企业,国内车企中第一个涉足了中泰合资生产。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称,东盟国家对工程运输车辆、乘用车、客车和商务车等需求旺盛,并青睐中国产品。泰国作为东盟中汽车消费能力较强的国家,受到中国企业的普遍重视。在泰国各地工业园中兴建的零部件厂和整车组装厂中,新工厂的投资者除本土外,分别来自美国、日本、中国。
中国企业正加紧在泰国布局,以辐射整个东盟。零部件企业的知名度不如整车厂,但他们看到了泰国车企对上游零部件的海外依赖程度较深,所以零部件投资的力度大于整车厂。
 
中泰局势待观望
投资的中国企业认为,泰国民选政府上台,民族纷争逐渐平息,有利于政局趋于稳定,即有利于投资。
然而,英拉刚上台,施政头绪繁多。说是全面“复辟”他信政策,但阿披实的一些缓解冲突、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也保留下来,至少目前还没来得及动。最低工资提高到100泰铢,对汽车合资企业资方毫无威胁,因为他们近期招工时打出的日薪都在300泰铢左右。而政府的减税政策承诺,必将促进汽车消费和出口。内阁就位后,英拉必然责成部长们梳理前任政府的产业政策。能否兑现承诺,存在一定变数。
单从英拉竞选、就职的一系列言论看,这些尚未出台的政策不会弃置。但是竞选语言向来不可过于认真对待。国内舆论从英拉的“1/4华裔血统”、“对华印象良好”、“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邻国”等言论,就判断出英拉必然延续对华友好政策,未免失之幼稚。
1949年后,华裔移民大幅减少。但历代泰国王室鼓励华泰通婚,50%的泰国居民都或多或少拥有华裔血统。英拉寻求如此规模的社会群体的认同,在情理之中。但大家都知道,泰国一直是跟着美国指挥棒转的。对泰王国的友好程度,不可寄望过深。
鉴于族群对立情绪远未消除,新政府根基未稳。对新政府来说,汽车产业虽是要务,却不是急务。英拉彻底稳住阵脚后才会考虑到它,这一段过渡时期的局势如何,仍需要投资企业严密关注。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