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8期

丁磊:疾速转型

作者:
时间:
2011-08-08 10:42:19

黄豆豆激情四射的舞蹈,羽泉领唱《勇敢的心》……灯光,舞台,音响……熟悉汽车业的人,在那场张江高科技园区“创·未来”新品牌发布会上,应该都在嘀咕一件事:“这感觉,这场面,太像上海通用了。”
丁磊换了发型,素雅的黑底白条纹领带,配上素色的西装,看起来甚为低调。相较离开上海通用时,清瘦些许。当主持人介绍到丁磊名字时,昔日的上海通用总经理,今天的张江党委书记、总经理起身,他看上去有点拘谨,但场中雷鸣般的掌声。
平静的外表之下,有澎湃激动的内心,他也背负着太多的期望。有张江人说,丁磊来到张江,对于他们来说是幸运的,甚至是幸福的,“因为在之前,几乎没有一个大型国企的老总会来高新区接手。”
这是沉寂半年之久后,丁磊在张江的首次华丽亮相。
回头来看,从上海通用调任张江,23年的汽车生涯画上了一个休止符,曾经在汽车领域掀起的巨浪,在风云变幻的汽车江湖中,也将成为历史印记。但如今的使命更有挑战性,丁磊面对的不再是汽车这个单一的固化商品,也不是能够通过一条产业链集中起来的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建国际一流创新科技园区”,这是一个更为概念化的愿景,而支撑这一愿景实现的要素,则是包括政府、园区管理者、创新创业者、社会企业家、资本市场等多方力量,需要握住的盘子更大了。
这是“汽车人”的转型,但又不能完全脱离汽车的影子,去看待转型中的丁磊。
“汽车是很重要的产业,但并非唯一的产业。我还想做得更出色,所以我还会更辛苦。”这是丁磊的原话。终究,这依然会是一个励志性的故事。
 
上海通用之鉴
7月28日,张江新品牌发布会现场,某位政府人员对此并不理解。“唱歌,跳舞,这个活动究竟什么意思?”他将这个问题直接抛向了丁磊。
“用小资源撬动大资源。”丁磊很坦然地回答,“从招商引资的角度来说,先把气氛做起来,把形象做出去。至少一提张江,大家脑子里会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网、健康医疗……在张江诸多的技术领域中,尽管这些都是代表未来方向的新业态,却并未有效地融入到“张江”这个统一的“篮子”中,且各个板块所涉及的企业繁多,内资企业多达1056家,外资企业还有849家。
只有“诸侯”,没有“天子”,张江本身就是一个大而散的局面,这就像一个无组织无秩序的军团,内耗着自己的有生力量。
“就说这次宣传。过去虽然也有宣传,但是不集中,大家各做各的。如何将上千家企业用一种简单的东西凝聚起来?”丁磊说,这是比当时做汽车更难的问题。
但殊途同归。只有精神的追溯,文化的认同,才能够调动一个庞大棋盘上的各个棋子,形成有效的合力。丁磊很自然地将上海通用的经验,运用到对张江的经营上来。
在张江过去很多分散的品牌LOGO中,即使难以取舍,他坚持也要放弃多余的,择其最优并集合成一个统一的大LGGO。而在上海通用,他也一直主推企业品牌,尽管下面分别有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等子品牌,还有二手车、售后服务等关联品牌,但都有相关部门分别推进。按照其说法:“只要企业品牌做好了,对下面的品牌都会有加分作用,总量就会上去。”
这一观点,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得到了最有力的印证。当母公司通用汽车面临破产危机之时,上海通用却逆势而上,转危为机,成了通用全球的救命稻草。上海通用的形象,不仅被业界树立成了金融危机的强者,更是中国力量在全球经济中的有力展示。有了“来自上海通用”这件统一的“外套”,所有的子品牌自然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可。
有限的资源必须得到整合。再过几个月,张江的全新LOGO,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园区内。“投资者进入园区,看到我们随处可见的LOGO,肯定会认为我们的管理和传播还是不错的,这个小小的投入,就产生了很大的招商投资的价值。”
丁磊的大构思是,要让文化成为张江未来经营的核心竞争能力,正如当年上海通用从荒芜的平地崛起,成长为今天的强者。“如果你要讲规模,那我可以做得很快,让民间资本进入的话,一天就能把规模做起来。规模可以复制,技术可以收购,人才可以获取,不可复制的是什么?是文化!”
采访过程中,丁磊提到“上海通用”的频率很高,回忆起当年场景,他历历在目,对于汽车的感情,不言而喻,但也由此,张江在其经营下的转折开始了。
他说当年处于创业期的上海通用,约300个大学生组成了初期团队,而现在,基本都处于中层干部的职位,他们正是上海通用文化的继承者。“但是现在,你要说再有一批大学生进入,要形成这样一个文化,已经是不可能了。你要现在再去成立一个上海通用,也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水平。”
丁磊的判断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有特定的梦想与追求,奋斗的动力,更要来自于企业本身。当中国汽车,尤其是中高端品牌还是空白地带的时候,建一个现代化的工厂,造一款一流的汽车,这种理念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汽车人的统一梦想。但今天,虽然这些理想已经不符合现实,但在那个历史阶段成形的上海通用文化,却是独特且可以传承的。
19年的发展,张江并非说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只不过,这种文化的价值未能发挥出来,因为,它本应该作为企业强大的驱动力。
在新品牌发布会现场,丁磊与政府、与企业、与媒体不断强调着这样的观点,而在这之前,他在内部也传递给了张江的管理班子与员工团队。此次发布会,算是将其文化经营思路,进行了首次的实践,至少,能够通过一个简单的平台,将旗帜树立起来,张江所有员工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
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作为张江文化的载体,当天张江新品牌发布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创新创业,汇聚汇成”,而如何让品牌内涵真正得到包括政府在内的所有实体得到认可,并有主动意识去执行、去完善,方是丁磊希望达到的效果。
“我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也不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但是我经历了一个合资企业从无到有,从中国本土的奋斗到成为跨国公司全球重要的战略力量,这么长的产业链,我能看到高层面的东西,现在我把我知道的东西,分享给大家,一旦他们知道了,他们可能做得比我还要好。我的价值就是,带给大家一种视野,一种高度。”
也许,在主导上海通用的岁月里,丁磊并没有想到有一天,这能够成为其他企业的最好借鉴。
 
政府角色转变
1992年成立的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的龙头区域,对于上海市乃至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直属中央,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政府色彩注定无法褪去,但在与市场接轨的大潮中,张江这几年都未能做出太好的成绩,这是摆在丁磊面前的难题,他必须力挽狂澜。
政府角色与市场角色,二者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大?丁磊希望能够借用上海通用的经验,将这个距离一步一步地缩小。但在某些方面,他依然会感觉到压力。
让市场作为企业运营基本判断准则,这是必须的,但是政府的规范之手如何放?如果管控太多,会不会存在太多的行政痕迹?在上海通用的时候,尽管上汽同为国有企业,但汽车行业的高度开放与全球化合作,并不是张江的现状。在构成张江的主体中,既有企业,又有政府与中介机构、还有大学和科研院,以至在网友的评价中,张江甚至是一个“政企不分的怪胎。”
虽然这有点言过其实,但是,张江的确存在国企的通病,政府的作用,在市场化的浪潮中,如何平衡才能真正实现国企的市场化经营?
“创新的动力来自于企业本身,如果把这个话倒过来说,也就提醒了我,政府应该让企业能够得到自由的发挥。”而政府的角色到底是什么?丁磊将其定位为服务园区,而不是之前的管理园区。
身处张江,他考虑的事情比过去更多了。尽管大家都说张江太复杂了,但是丁磊依然希望,能够用一条主线去理顺它,而这条主线就是,以市场为经营导向,以文化为竞争核心,
以政府为服务依托。
要实现前两条,不过是对企业经营方式的完善,但要实现第三条,却是对国企传统观念的一种颠覆,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磨合,甚至也会引来更多的猜疑。
但丁磊坚持。他提出,政府服务职能必须健全有效,要更多地放开管制,强调服务,建立更为宽松、自由的的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园区自我管理平台的形成,他甚至还在引导形成以园区企业为主体价体系。
“也许政府管制一下,规划一下,企业会发展得更好,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不去管控,企业可能会成长得更好。政府一定要转换角色,不要认为自己就是家长,要用市场力量,资本力量,促使企业产生内在的创新动力。”
 “股东出钱了,上百亿砸下去,你认为由谁来衡量你?实际上,很难说政府能把这个资源发挥到最大”,丁磊告诉《汽车人》,“就像政府土地补贴,即使补贴两三个亿,但这个钱是死的,如果在资本市场,一百个亿是有可能滚到一千亿,只要资本市场关注我们这些企业的创新,它们会从战略上,行业中帮助我们企业的发展,这会比政府有效得多。”
如何尊重市场?尊重资本的经营活动?这是丁磊来到张江后一直思考的问题。他对自己的定位,也不仅是身在张江集团的一名行使政府职能的高管,同时还需要经营张江集团旗下的市场化公司,包括上市公司与投资公司。
他透露,集团下属两个子公司近期很快就要启动OTC交易项目了。所谓OTC,又叫柜台交易,指在证券交易所以外的市场所进行的股权交易,能为数百万计达不到上市条件的企业提供股权交易平台,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也有助于形成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公司没上市,但是你要融资怎么办?银行不肯借给你,政府只给你小的补贴,但它可以把自己的股权挂在这个交易中心,让投资者去选。”丁磊这样解释。“市场与资本”,这就是他对创新的衡量尺度,他希望张江的企业,能够在灵活的资本市场中,寻找到最能帮助自身更快发展的途径。
从经营角度来看,政府,毕竟不是资本家,对资源的支配会有不同的考虑,但资本市场却不一样,如果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够吸引资本的进入,不但从发展初期保证了资金,也同时引进了战略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对于行业有一定的理解,甚至可以帮助有潜力的小公司进一步规范,为以后的上市打下一个基础。
“过去我们研究汽车行业的生态环境,现在,我们要研究不同行业的品牌和产品所处的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环境,包括政府的力量,资本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创新的力量。”
引进史玉柱和虞峰这样成功的企业家到张江董事会,让企业家去管理园区,这本身就是张江很大的创新。有媒体甚至评价,“丁磊主导张江的思路初定,创业者将视张江为‘圣地’”。
丁磊笑称自己是一个“总园林师”,要带领一个团队帮助张江形成适宜“创新”的土壤,培育更多的创新创业的“小苗”,并在市场化和资本化的环境里,长成“参天大树”。
当然,他并不会纯粹地任由企业在市场中“横冲直撞”,风险控制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职责。但是,归根结底,市场与资本,是检验创新的惟一标准,无论是之于人才价值,还是科技成果。
 
没有永驻,只有永恒
尽管淡出汽车圈,但丁磊在张江的首次亮相,当天被转发到微博之后,依然引发了汽车圈的热议。这个曾经创造上海通用历史巅峰的“汽车人”,再见之时,即便身为“张江人”,也撇不开汽车的影子。
旧的面孔,新的角色。大家好奇的是,丁磊成功转型,从上海通用到张江,这半年的心路历程,究竟如何?
没有带走上海通用的一卒一兵,只身来到张江,放下23年的汽车情结,就连他的现任秘书,也是从张江秘书班子里挑出来的。这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都不是容易的事。丁磊做到了,但你不能否认期间也同样有过纠结。更何况,在中国汽车圈,如丁磊这样,带领企业从发展壮大到走到金字塔顶的时候,因政府一纸调令转向一个陌生领域的先例,实在鲜见。彼时,大家都在猜测,他是否将远离自己的“黄金时期”?
2月份,当变动开始出现时,他从上海飞到美国,在通用总部进行了工作交接。随后,在硅谷、在旧金山、在芝加哥、在纽约……他选择用一种随行的方式,来消化这一职业生涯中的大事记。
“一个星期左右,我基本想通了。有意义的事情多了,但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说这话时,他笑得很爽朗,带点理想主义者的印记,还有点复旦学子的憨厚情怀。
他并没有详细透露太多,也许5年之后,他会再来讲述这个故事。而现在,无论是在哪一块土地上,只要是做有价值的事情,他说自己都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即使明天让我去教书,我也会踌躇满志地去,积极的心态,会让你很快乐,也会让你的团队受到感染。”
事实上,在上海通用的时候,丁磊就是如此行事。他的团队对他的评价是:“看上去性子有点慢,但内心有着坚定的爆发点。作为领军人物,他有自己的气魄,他的引导,对员工的尊重和包容,对文化的强调,让我们更成熟,这些感染,是在行政权力之上的。”
如果熟悉了丁磊的这个特点,那么张江的董事会与股东,就不会奇怪,他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完全熟悉集团的业务,并能够给出一个初定的发展思路。当然,汽车这个全球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条最为复杂的支柱产业,也给了丁磊最大的底气。他将汽车的某些观念,转化到了张江的经营中,所以,你也能从他现在打造的张江团队中,看到一些熟悉的上海通用影子。
其实,有时候走出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反而会看到一些曾经没有想过的问题。
“如果上海通用的人,离开上海通用,他们会以一种什么方式去证明自己呢?”丁磊喃喃自语。他所指的是,当企业为个人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强大的平台后,如果有一天出去了,是否有充分的准备去应对未知的挑战?生存的忍耐度会有多大?
“Stay hungry,stay foolish”,他将苹果CEO乔布斯于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所做的这一演讲,当做自己的职业信条,也一直传递给上海通用的团队。“保持一种饥饿感,保持一种无知感,你就能够不断地学习,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不要以为上海通用很强大了,一定要跳出这个行业来看全局。”
当然,面对一个复杂且还存在诸多问题的张江,丁磊并没有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救世主”的角色。从零开始,保持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才是他的重心。
他还有着自己的信仰,崇尚佛学,研究佛学中的“平衡”哲学,“因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因与果,讲究一种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佛学是什么,就是‘唯势’,既不被自己的主观愿望所左右,又不被客观因素所束缚,这是一种超脱,既能随心所欲,又能驾驭。你不能说上海通用就好,张江就不好,如果完全为客观所左右,那你就不会看到张江的潜力。”
23年汽车生涯,6年上海通用岁月,在第4个本命年之际,丁磊以另外一种方式,开始诠释自己的新价值。而这个重大的转型,他仅用了近半年的时间。
而这,源于其强大的内心。
“一个人永远不能一个舞台上,总会有离开的时候,但在台上的时候,你就尽力去做好你的角色,等你离开这个舞台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还是干得不错的,还是做了几件事情……”很早之前,还在上海通用的丁磊就说了这样一段话。而现在,转型张江,他则用了8个字对此总结:“没有永驻,只有永恒。”
如果问到现在的状态时,你肯定会听到他说:
“我现在很幸福……”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