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7期

中国车业守望者

作者:
时间:
2011-06-21 10:32:41
作为一位已经在中国汽车产业奋斗近40个年头的古稀老者,陈清泰依然以他的热忱和睿智,满怀信心地守望着中国汽车发展的未来。
抽言:在陈清泰看来,要想解决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仅仅依靠企业自身难以解决,这更需要国家从战略的高度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以推进。
本刊记者 卢山
 
陈清泰,从曾经的二汽(东风汽车)厂长,到现在的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尽管已经离开了汽车产业一线,但年纪已逾七旬的他,至今依然关注着中国汽车产业。对新能源战略、对汽车市场发展、对自主创新政策,陈清泰以一位学者的视角,对中国汽车产业继续进行着关注与研究。
 
关于陈老的生辰,一说是1939年,一说是1937年。《汽车人》一直力图邀请陈先生进行采访,当面求证。但由于陈老职务、身份的变换,最终未能成行。对于本刊来说,“本命年”的本意是以年轮作为切入点,希望以年代的划分,全景展现中国汽车业人士的风貌。正基于此,我们摒弃对具体年龄的苛求,将陈清泰列入1939年,作为30年代汽车人代表,相信并不为过。
 
梦想照进现实
 
陈清泰和中国汽车结缘的时间,甚至比很多当下车业一把手们的年纪更长。从1962年清华大学动力系汽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到1984年8月,继饶斌和黄正夏之后,成为第三任第二汽车制造厂总厂厂长,再到1992年5月兼任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直至2008年3月起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可以说,中国汽车伴随了陈清泰的一生。
回到上个世纪的1985年,如今的东风还是当年的二汽。彼时,刚刚上任厂长的陈清泰和整个二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那一时期,中国尚没有诞生真正的私人汽车概念,发展轿车的政策决策也是在两年之后才将出台。作为大型重点国有企业的二汽,中型卡车几乎是惟一的产品类别,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完全由国家控制。
想要发展,就要做出转变。陈清泰认定,发展轿车产品和扩展卡车种类,是二汽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回忆二汽最初的改革,尽管已经时隔近30年,陈清泰依然充满感慨:“当时的汽车工业可以说处处是禁区。”那时候的环境是,生产重卡车的企业不允许生产轻卡,同时仅仅依靠给国家计委打报告,也依然无法让二汽向轿车方向转型。
事情终于在1987年出现转机,随着在北戴河会议上,姚依林宣布:“中央决定,中国要发展自己的轿车工业。”中国轿车生产的大门终于打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将面临一个新的起点。同时,在会议上决定,全国建设一汽、二汽、上海3个轿车生产点,其中二汽生产普及型轿车,排气量1.3L-1.6L之间。随着国务院批准了二汽可以筹建一个年产30万辆轿车的项目实施,陈清泰的轿车理想终于从一个梦,走向了现实。
展望未来中国车业
 
如果把陈清泰的汽车人生分为两个阶段,无疑从进入清华汽车专业,到成为二汽厂长,带领二汽稳步前进,是为第一阶段;从1993年任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到2008年起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是为第二阶段。而在这后20年里,尽管已经离开了汽车产业一线,但陈清泰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中国汽车的发展。
事实上,早在2009年,陈清泰就曾发表文章,力推中国加快发展电动车。陈清泰认为,科技创新是历史上各国摆脱危机并持续性发展的基础。特别随着石油能源的日渐枯竭,新能源产业正成为发达国家未来新的支柱产业。尽管混合动力与燃料电池等技术也在进一步发展,但电动车已经成为当前新能源发展的主流方向。
中国汽车企业如何在不放松对传统汽车技术追赶的同时,看清并抓住全球汽车发展的趋势和机遇?采取措施支持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陈清泰表示,目前中国电动车产业化也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汽油车相比,在电动车产业化初期,产业规模与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仍未能得到解决。电动车售价高昂,性能上仍有缺陷,导致消费者对电动车可望而不可即。而由于用户数量少,则导致了充电设备的缺乏和不完善,又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热情。
在陈清泰看来,要想解决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仅仅依靠企业自身难以解决,这更需要国家从战略的高度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以推进。而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陈清泰,也一直在为此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发表学术文章努力而进言。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以1800万的数量,立于世界产销量的鳌头。但中国虽是汽车大国,却难称汽车强国。作为一位已经在中国汽车产业奋斗近40个年头的古稀老者,陈清泰依然以他的热忱和睿智,满怀信心地守望着中国汽车发展的未来。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