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7期

庞大 模式的生命周期?

作者:
时间:
2011-07-21 15:39:41

庞大无疑是当前汽车行业的聚焦点。先是登陆A股,随后搅进了抢购萨博的混战中,紧接着接手韩国双龙在中国的销售权。
最新的消息是,从今年8月起,双龙汽车将正式启动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活动。庞大集团和中汽南方将在中国30个地区设立代理公司,负责双龙汽车在中国的经销活动。到2013年双龙在中国的经销商数量将增至150家,销售规模增加到3-5万辆。
是向主机厂家叫板赢得更多话语权,还是欲在汽车制造业大施拳脚?无论如何,这实在不像是一个纯粹汽车经销商所作所为。频频出手后,这家中国汽车流通行业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意欲何为?
对此,庞大掌门人庞庆华的解释是,在汽车制造公司中占有一定股份,并不代表庞大会开始涉足汽车制造,而是希望能够更加稳定地发展其经销商。
由于厂家目前授权经销商销售车辆是一年一授权,汽车经销商为了保证自己的权益,希望能够深层次地进入核心领域,通过股权的紧密联系,达到市场份额的长期的销售权。这也是庞大收购萨博、签约双龙的出发点。
中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则认为,这是集团经销商快速扩张的一种模式,无论是收购萨博也好,还是取得双龙中国销售权,其实都是基于一个经销商扩张的层次去做这些事,为的也是在经销渠道中更有主导权。“这种扩张方式会发展很快,并且行之有效。”他向《汽车人》补充道。
对于媒体评论的“庞大签约双龙开创了汽车流通行业全新的营销模式”的说法,新华信汽车渠道研究总监邱琰不以为然。
“庞大一直就是这么做的,或通过车型买断,代理某个不太知名品牌或者国内没有的品牌。签约双龙这只是以往营销方式的延续,谈不上创新。”他对《汽车人》说。
实际上,庞大惯用的“批发+零售”模式手法,历来已久。
2009年年初,克莱斯勒退出中国市场时,由庞大全权管理克莱斯勒300C与铂锐两线产品全系车型在中国市场上总体销售,实行了产品包销政策。再向前看,更有获得斯巴鲁中国最大的区域代理的成功经验。一直以来,庞大都是斯巴鲁车型在国内最大的代理商,2010年,通过庞大售出的斯巴鲁汽车,占斯巴鲁在华总销量的60%以上。
“双龙和斯巴鲁在车型方面非常相似,庞大与双龙合作的目的就是打造‘另一个斯巴鲁’。”庞庆华告诉《汽车人》。
无论萨博还是双龙,谁都可能是庞庆华手中第二个“斯巴鲁”,但问题是,成功几率有多大?
 
再寻“斯巴鲁”
如果说收购萨博是突如其来的机会,那么庞大与双龙的合作应该是深思熟虑的结果。由于国内SUV市场销售火爆,庞庆华最终下定决心,要在双龙汽车上复制斯巴鲁模式。
对庞大来说,联姻萨博,签约双龙,希望自己的业务能够有进一步的扩展,并希望在汽车制造业中分得一杯羹,从而在汽车经销业务上也有更强的话语权。
作为斯巴鲁在中国最大的区域总代理,“再造斯巴鲁模式”,是庞大上市前夜对股民做出的重磅承诺。资料显示,2009年,庞大轿车业务利润为9个亿,其中斯巴鲁板块贡献了7个亿,是其他所有轿车业务的3.5倍。
但不久前,业界传出奇瑞签约斯巴鲁消息后,庞大股价应声而落。业内人士分析,在奇瑞斯巴鲁联手后,奇瑞必然会建立斯巴鲁销售公司,庞大的区域总代理身份无疑会被动摇。因此,庞大此时需要将资金和精力放在新的合作伙伴双龙身上。
对于奇瑞斯巴鲁合资会影响到庞大总代理地位的说法,中冀斯巴鲁总经理李金勇给出了“没有任何影响”的表态。他的理由是,奇瑞和斯巴鲁合资国产后,如果放弃庞大和意美两个最大的经销商,重新建设网络首先是巨大的浪费,而且也难以短时间内提高销量。另一方面,也会让本来产品线就比较短的斯巴鲁遭受“分身”的尴尬,经销商难以吃饱。
在中国,由于很多进口车经销商都没有批发权,要向进口商去提车,而斯巴鲁联手庞大,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批发加零售的经销模式,形成相对垄断,所以利润率相对较高。不过,一旦奇瑞和斯巴鲁的合资公司运作起来,三者之间利益重新洗牌已是必然。对庞大来说,失去一部分经销利润是意料中的事。
 “斯巴鲁进入中国时,无论是资源还是商务政策,都会在价格上做很大让步,就利润而言还是很可观的。但就品牌来讲,很难言成功。”邱琰告诉《汽车人》,这也是斯巴鲁不再仅仅满足卖车,而是希望在中国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如此,对于庞大而言,寻找新的“斯巴鲁”极有必要。而萨博与双龙,都是看上去不错的选择。
“庞大选择双龙是看中了中国越野车未来的发展空间,双龙主要产品集中在越野车上,如果不是看在双龙有SUV产品的份上,我想庞大不会对它感兴趣。”中国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副会长苏晖对《汽车人》解释道。
为了在中国代理销售双龙汽车,日前庞大集团在北京成立了独资子公司——庞大双龙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中冀斯巴鲁总经理李金勇将负责双龙销售,他在销售斯巴鲁汽车时曾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双龙高层透露了新的经营规划。2011年,庞大将在国内建立50家双龙4S店。在经销渠道建设方面,庞大双龙将采取3种方式,第一,对上汽原有经销商进行网络整合、统一形象。第二,招募新的经销商加盟。第三,庞大集团在个别城市建立独资的直营公司。
确立新代理商的同时,双龙还树立了成为中国SUV市场销量冠军的目标。此外,庞大还将在北京建立庞大双龙培训中心和零部件库。这一切完全是延续中冀斯巴鲁的发展轨迹,再建庞大双龙。
 
可预知的风险
尽管拥有经营斯巴鲁的经验,渠道建设方式也如出一辙。但而今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双龙与斯巴鲁自身状况也不尽相同,这为庞大把双龙成功打造成另一个“斯巴鲁”,带来了难度。
“完全用斯巴鲁模式不可想像,双龙没有斯巴鲁这么大的影响和名气,同样的品牌、同样的车型、同样的城市,品牌能否成功的关键还要看谁去经营,庞大已经具备了巨大的渠道优势,具备运作双龙的前提和基础。”苏晖说。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虽然斯巴鲁和现在双龙都是取得区域总经销权,但当时经营斯巴鲁项目是SUV市场处于培育期,现在SUV市场已经非常火爆,未来的风险就比较大了。”
虽然在当前车市下滑的背景下,SUV市场1-5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竟然还高达30%,全然见不到油价上升的负面影响,但也不能想得太乐观。因为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另一特点就是变数很大,这两年SUV增速很大,也可能过几年,消费风向陡然转向。
在邱琰看来,斯巴鲁无论从销量、品牌影响力而言,归根结底还是个小众品牌,只能说在中国市场从一个未知品牌赢得了一席之地。根据双龙历史来看,要达到斯巴鲁在华水平难度很大。
“上汽放弃双龙也是因为遇到了诸多困难,如果有较好的前景也不会放弃。当然庞大有着终端优势,能够克服一些不利因素,但现在市场比斯巴鲁进中国时复杂得多,庞大运营双龙要实现运营斯巴鲁得到的支持力度,有些难度。” 邱琰说。
而在更多行业人士眼中,韩国双龙这样一家在中国一度没落的企业,更像是一个烫手山芋。
无论是双龙汽车本身,或其新控股股东,还是双龙的工人,以及双龙汽车的上下游,都难以让人提气——曾经双龙罢工事件,给外界留下了深刻的暴力印象,强大的韩国工会,吓退了不少潜在投资者。
不仅如此,产品缺乏综合竞争力也是双龙的弱项。没有了上汽的强力投入,双龙技术优势大为减弱,而且,双龙相对强势技术局限在柴油发动机上,但柴油路线在柴油荒的中国并不被看好。
加之连年不正常经营,双龙公司现金流经常捉襟见肘,零部件供应商不愿与其合作,许多供应商宁可前期供货款付之东流,也不愿越陷越深。
“如果双龙不存在这么多问题,当时也就没有上汽的退出了。”邱琰向《汽车人》强调。对于“双龙”这盏不省油的灯,庞大经营成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庞大的期望值千万不要太高,应该循序渐进,见机行事,视市场的认同程度投入相应的资源,建立相应规模的经销网络。
 
庞大只是个案
当闪电收购萨博事件被理解为在汽车产业链上游制造业大展身手时,庞庆华再三强调,庞大绝不改变经销商身份,不去涉足汽车制造领域。在厂商和经销商地位不平等的情况下,庞大希望通过入股汽车企业的方式,进入厂家核心领域,以便取得长期稳定的利益。
 “庞大很早就尝到了总代理的甜头。”某经销商集团老总接受《汽车人》采访时认为,庞大收购萨博看中的是总代理权,而能否合资生产对庞大来说并不重要。因为制造整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庞大强项。
  对于这种观点,长城证券分析师曹鹤表示了赞同:“庞大的战略安排是进入整车制造领域,流通企业强大之后,希望将整车的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不奇怪。”
而在苏晖眼中,庞大收购萨博,签约双龙,是在厂家和经销商关系仍然不对等情况下,经销商寻求的一条长期稳定发展之路。毕竟目前,经销商相对制造商,完全处于弱势地位,市场不好时,经销商会出现破产现象。但就整车企业而言,由于不充分竞争状态,很少有企业宣布破产,其强势地位的由来也是掌握了资源。
崔东树对此并不认可:“通过掌握获得资源方式,改变不了经销商弱势的现实,更不可能根本上改变制造商主导汽车市场的现状。”
而在中国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看来,厂家与经销商关系已经慢慢发生变化。随着经销商逐渐长大,厂家更多程度上会依靠经销商,尤其是专做某一品牌的经销商。毕竟厂家只有通过经销商卖车才能拉动生产,通过自身强大,经销商能够获得更好的商务政策与合作条件。这也是庞大收购萨博、签约双龙的出发点。
的确,掌握渠道能为经销商在与厂家谈判时增加砝码,也会给整车企业带来一定挑战,但具体说对于整个流通行业,则不见得会有多大影响。
这是因为庞大经营模式在流通行业不具有可复制性,无论是其进入整车制造环节,还是其独有的经营模式。在庞大旗下,包括汽车园区、汽车卖场、4s店、持股4S店等,涉及的产品品类与经营品牌众多。而庞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渠道优势,这也让庞大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加之萨博、双龙这样的品牌,在国际上并不属于优势资源,它们需要庞大这个强力的推手,在中国实现自我救赎,而类似这样的品牌,并不是太多,也无法为寄望成为“另一个庞大”的诸多中国经销商集团提供机会。
更重要的是,很多进口车已经不满足通过“总代理”去卖车,而是希望自身品牌得到进一步提升。“汽车经销权,尤其是进口车经销主导权,意味着巨大的利益,厂家不会轻易放手,只能会慢慢收权。”崔东树说。
比如,宝马、奔驰等高端进口车,在中国也是努力打破渠道垄断权赢得发展。而斯巴鲁选择与奇瑞合资,同样也出于在中国更多发展的愿望。
“从这个角度说,全国总代理这个概念,只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中,某一个品牌的现象。随着未来逐步打破,这种态势不具备延续性。”邱琰说。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