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4期

于洪江 不功利的微博达人

作者:
时间:
2011-04-13 17:30:20

截至2011年3月15日,一汽马自达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洪江新浪微博的粉丝数,已经达到了236299个,其微博条数足有1003条。这两个数字,虽然在海量信息时代算不了什么,但在中国汽车行业中,当车企高层管理者纷纷涉足微博之时,却是一个先行者的标识。
“我开微博时间相对较早了……”当《汽车人》问及如何拥有汽车圈最多的粉丝时,身处重庆的于洪江,在电话那头一笑。在他看来,这并无太多可言之处。
此时,距离其2010年4月15日开微博,将近一年。那一天,他的第一条微博这样写着:“微博,简约不简单,感受微博时代。”
感受,需要用眼,用耳,用心……在于洪江的微博中,记录了其一言一行,从戒烟到健身,从出差随行随拍到热门微博转发,一个真实的于洪江,逐渐在微博中浮现出来。好一个“浓睡不消残酒”的于洪江,好一个“最喜小儿无赖”的于洪江,或许正因此,一个没有太多企业硬性营销色彩的微博,粉丝人数才会迅速飙升。
虽然微博平台的商业价值正在作为一个热门课题在营销领域蹿红,即使是作为一个“营销人”,于洪江对此却并不那么热衷,“微博不能太功利,可以辅助企业营销,但不能单纯作为一个促销工具,否则会降低微博的魅力。”他说。
 
从回避到公开
曾经的于洪江,并非现在的微博达人,对于微博,他有自己的顾虑。正是因为早就知晓微博强大的传播功效与互动性,当率先在国内推出微博业务的新浪,第一次邀请他以实名认证方式开通微博时,他婉言拒绝了。
“一个企业做得再好,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也不可能让每一个顾客满意。所以,开通微博很可能会直接接到投诉。以前消费者找我基本是找不着的,现在一下就能找到我,感觉会有点麻烦。”于洪江告诉《汽车人》自己当时真实的想法。
谁都不喜欢麻烦,但有时候,思维的转变也是很快的事情。
彼时,正值一汽马自达内部思想调整时期,大家都在讨论,未来企业究竟应该如何适应飞速发展的网络经济时代?是该严格把关信息来源渠道,还是进一步透明公开?而这已经不单单是涉及到微博问题了。“最后企业达成的共识则是,要逐渐拉近企业与公众、与车主的距离,而不是脱离网络时代的节奏。”源于这样的想法,当新浪微博第二次向于洪江发出邀请时,他欣然接受。“新浪微博再找我的时候,正好是与我们企业的整体思路一致,同时我们也让一汽马自达的全体员工开了微博,不完全是为了促进销售,这就是一个让企业走向公开透明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与多数管理者不同的是,虽以“于洪江”真名开微博,但他并没有将“一汽马自达”作为自己的微博标签,仅是辅以个人说明:“安全负责任地享受驾驶乐趣。”显然,他不愿意在微博中有太多的企业色彩,尽管在业界,他的名字是众所周知,但无论如何,他都希望表达出自己的态度:“越是个人化的东西,越能增加亲近感。”
于是,我们能够看到有这样的文字在他的微博中跳跃出现:
“向朋友们推荐一本书《这本书能让你戒烟》,我从每天三包到实现完全戒烟全靠它!”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一边去!”
 “我终于找到限速30公里的路了,在桂林。难道美丽真不能与智慧并存?”
…… ……
 
开放的心态
当企业更公开地面对公众,当管理者被推向台前,新的问题不可避免会出现。比如,企业信息的保密程度是否会减弱?企业管理者又如何处理较之前更多、更直接的提问、质疑甚至批评?
“微博是一把双刃剑,所有的信息都是面对面,而且传播速度超出了想像,所以这对企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微博这一新兴网络平台,于洪江认识得很清楚,“但我也说了,既然企业理念要转变,企业所有员工都会统一思想,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至于大家所担心的企业信息泄密,他认为并不存在,因为“不会有那么多的秘密,成本、产品等核心信息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当然,正如他之前所言,自己的微博收到了很多来自网友的直接提问与质疑。
比如,2011-3-15,13:01分的微博,于洪江在收到网友“@尹珩”对某经销店的投诉之后,回复:“我们会去了解。”但很快,又有人质疑:“于总日理万机怎么会关心你这些小问题呢?”
比如,2010-4-19,09:11 的微博中,于洪江记录道:“利用休息日去看了《杜拉拉升职记》。一般去电影院都是看大片,这次重点是看我的植入式广告。马自达车和美女、俊男还真般配。徐静蕾开MX-5,黄立行开(莫文蔚坐)睿翼都让人眼睛一亮。这个广告投对了。”这让人认为是在微博中二度进行企业营销的嫌疑。
面对非议,于洪江甚是坦然,因为自己发的每一条信息,不可能让每一个粉丝都完全接受。他甚至笑言,自己以前担心的终于发生了,因为确实有很多网友绕过企业服务热线等专门机构,直接找到他去反映问题。“都认为找到领导就好办事嘛。但既然是所有信息面对面,那原则上就要做到不回避,如果时间允许,尽量是每个问题都会回复,但有时候因为刷屏太快,可能也会漏掉一两条。”
他进一步透露,自己的微博是受到一汽马自达有关部门的“监测”,因为这样能更快知道用户有哪些不满,针对问题派出专人去专门解决。而从一定程度来讲,这也是企业危机公关的前奏,能在最短时间内消除不满情绪。
至于说对《杜拉拉升职记》电影的评价,于洪江回应:“即便说我是宣传企业,那真的是我有感而发,而且,我有这么大的粉丝群,虽然不能说总是利用,但在该用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呢?”
 
最大的价值是媒体
有感而发,无论之于企业,之于社会,还是之于个人,之于生活。这就是于洪江简约而不简单的微博生活。
他也一直强调,对于微博的商业性,需要适度利用,所以尽管有车企已经采用线下活动来与微博营销进行配合,他也只是认为:“线下活动从目前来看,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即使我有汽车圈最多的粉丝,但是细化到不同的区域,又能召集到多少呢?”
不是为了开微博而开微博,而是企业文化与个人生活的结合,这不仅仅是于洪江的微博,也包括了一汽马自达所有员工的微博。也正是依托微博这个平台,借用全员力量,在趣味化产生个体共鸣的过程中,“企业形象与品牌文化的传播,大于直接促销的作用。”于洪江说。
当《汽车人》提及,如何看待企业管理者个人微博的粉丝多集中在媒体群中时,于洪江则回答:“微博带给我的最大价值,就是拉近了与媒体之间的距离。”
一直以来,媒体与企业的关系被视为微妙,前者希望能有更多的新闻看点,后者则更多希望树立正面形象,这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
2010年12月,被一汽马自达寄予厚望的新MPV马自达8上市,某媒体主编在马自达8的产品定位上有不一样的认识,双方在网络上展开讨论,一度成为汽车微博上关注的热点。就这件事情,于洪江表示:“正是因为这是一个很公开的平台,所以大家有不同的观点都可以亮出来,坦诚沟通,这同样是拉近与媒体距离的地方。”关于大家担心是否会因为直面的交流变成一场网络辩论赛的问题,于洪江则认为,不需对此产生压力,只需要考虑该话题是否值得去探讨,同时也是一个考验企业公关能力的机会。
“我们会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通过微博循序渐进地推广出去,让媒体能够去接受它,同样,我们也会从媒体朋友的观点中去吸取经验,这是一个相互沟通的过程。”他说。
只要沟通无障碍,只要思想成共识,那么,媒体与企业的关系,就不是单纯要求发稿那样简单了。无疑,微博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正如企业与公众的关系。显然,这也是于洪江对微博价值最为看重的地方。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