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3期

中海油,美国并购再出手

作者:
时间:
2011-03-13 14:50:00
 
10年前,如果全球能源界刚知晓的待售项目火速沽出,大家都会猜想会是神秘的“阿拉伯富豪”为此买单。如今,挥舞本票的中国人突然成为荤素不计的大买家,一副要吃下所有项目的架势。
势头在近期越来越明显。中海油在短短3个月内连续出手,先后收购了美国切萨皮克公司旗下两大项目各33%的权益:鹰滩页岩油气项目、丹佛-朱尔斯堡盆地及粉河盆地油气项目,交易总价值现金21.6亿美元。
上述两大收购,与中海油2005年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不同,此次运营商与大股东还是美国公司,遭到政治反弹的可能性不大。在撇开政治因素的前提下,有观察家认为,这些并购活动无疑是国内供需现实作用的结果。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预期,指引了中国三大油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全球圈地运动。
不过,这方面的作用不宜夸大,收购这些项目至少目前对保障国内的能源供应并无明显好处,因上述两大油气项目的销售目标仍是美国国内市场。即使掌握的收益权全部折合成能源本身运到中国港口,相对目前每天1020万桶的需求来说,仍然杯水车薪。能源供应依然依赖贸易,而非并购。
中海油当初成立的目的,就是为获取海上油气开采的技术,通过与外国能源公司合作、合资的形式进行。在已经获得水下1500米油气开采技术之后的中海油,需要复制成功经验,迅速掌握页岩油气技术。最好的例子是,美国的页岩油气产量近年来迅速攀高,降低了对中东资源的依赖。
其实,这类地质资源在中国同样广泛存在,有的产能储备可以稳定上百年,但我国尚无完备的页岩油气开采技术。从能源安全的角度讲,求人不如求己。可见,中海油出资的目的,更多在于开采技术而非资源本身。在这点上,与2005年并购优尼科目的并无二致。一个几经辗转失败,一个轻而易举成功。可见,中海油的交易策略成熟得很快。
其实,世界上重要的能源巨头都很喜欢与其他公司合作,他们彼此持有对方项目权益。这样做,不但可以分散风险,而且能够保障供应体系的稳定。一连串的收购表明中国油企制定了价值驱动的远期战略,具备全球雄心,接下来的项目经营中,他们还需证明自己的经营手腕和风险管理水平。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