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3期

王者保卫战

作者:
时间:
2011-03-11 09:49:38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对第一的向往和崇拜。“谁是第一?”类似的话题向来被人们津津乐道。
谁会是未来汽车业的老大?3年前,通用易位;2年前,丰田登顶;1年前,丰田遭遇史无前例的大召回……频繁的易主,让人们更难预料不定的结果。
其实,谁得第一并不重要。每个汽车制造商都可能在一定阶段实现发展的跳跃,这是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如通用、丰田那样,在成为世界第一之后所遭遇的种种波折磨难,值得揣摩回味。
对消费者而言,并不会在意谁的市占率更高,谁是销量第一。他们所在意的不过是:谁的汽车更耐久,谁的服务更贴心。真正的第一,不在表面,不是销量,或许就如丰田章男所言:“让我们的汽车与消费者之间真正地谈一场恋爱吧。”
 
丰田,纠结的“原点”
依赖惯性,丰田捧得全球冠军,虽然这个第一的头衔仅是比第二名多了3万辆,但没有人会否认,这已经是丰田能取得的最好成绩。遭遇了汽车史上最大规模的商业召回后,丰田第一的背后,写满了辛酸苦辣。丰田高层心里明白,能做到这点并不只是侥幸,更多靠的丰田老本,也就是丰田章男所强调的回归原点。
在美国政府澄清丰田刹车门实乃误传之后,丰田汽车似乎开始反弹。据美国市场调研机构的日常跟踪统计数据,对丰田的不实指责澄清后,丰田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开始逐渐回升。不仅如此,丰田还决心继续巩固自己在新能源汽车上的领先优势。此前,丰田表示将会在今年3月的日内瓦车展上发布IQ城市车的全电动版。
虽然产品攻势凌厉,但丰田并不打算提高资本的投入。此前曾表示,可能在未来10年内每年的资本支出,将维持在7000亿日元左右(约84亿美元)。而该金额不及丰田在全球金融危机前每年1.5万亿日元财政开支的一半。
在吸取了全球大召回教训后,丰田对于大规模扩张似乎表现得更加拘束。丰田章男一再强调的回归原点,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改进汽车生产工艺水平,在降低资本投入的同时,稳定汽车质量。
这并没有错。过去70年里,丰田正是在即时化生产(JIT)和员工自主化的基础上发明了风行全球的精益生产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被其他工业领域所效仿的TPS哲学。与通用、大众等通过捆绑并购做大不同,丰田的产品品牌全是自己一手打造。在财务上丰田一直偏于保守,不会通过贷款负债经营,直到金融危机前夕丰田保持了70多年的盈利,这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不啻为一个奇迹。
但在外界看来,如果丰田要实现真正复兴,仅仅回归原点还不够,更应有打破陈规的勇气和决断。在新一轮“全球第一”的保卫战中,“原点”似乎已经不能满足新竞争形势的要求,丰田必须有更积极的应对举措。
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丰田也承认,已经落后于竞争对手。一向以敢说真话著称的丰田中国元老服部悦雄对此叹息:丰田发展太慢了。与比自己进入中国晚得多的通用、日产相比,丰田的中国政策显得朝气不足、暮气过浓。
很大程度上,丰田在华发展缓慢,与自身定位并未彻底融入中国有很大关系。上海通用泛亚研发中心日渐成熟,丰田中国研发中心才刚刚奠基;在零部件采购上,丰田自我封闭体系的采购,虽能保证内部运作流畅高效,但在最重要的成本环节却难有大的突破;目前,1.6升小排量汽车占中国市场的60%左右,而在丰田的销量中,小排量车只占到了30%左右。相比而言,完全经历本土化研发的通用雪佛兰赛欧,则有效地拉动了通用在华的市占率和影响力。
无论是本土化研发还是小型车战略,都透露出一个症结,那就是丰田在华过于保守谨慎的心态。《汽车人》也曾就此专门咨询丰田中国总经理加藤雅大,加藤认为,在丰田的行事风格中,强调一步一个脚印,不会做超出当下自己能力的事情。但他同时也承认,丰田需要步伐更快一些。
虽然中国市场表现逊色于通用,但在与通用的全球竞争中,丰田依然保持胜算。按照当下局势判断,美国、中国市场,二者旗鼓相当;欧洲市场,通用保持一定优势,但在日本和东南亚市场,由于传统消费观念的封闭性,丰田成为当地的霸主,通用几乎毫无作为。在另外一个人口大国印度,丰田也暂时领先于通用。
在跨国企业的企业文化中,没有哪个企业比丰田更善于反省和谦逊,“持续改进”正是丰田哲学的核心基因。正因为此,没有人会不相信丰田在历经波折后会充分吸取教训,但反省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完全回归原点,在传统基础上的融合创新,也应该是丰田当下应该思考的一个新课题。
 
通用,如意算盘
 
盘踞了全球第一近70年的通用汽车,不甘心大位旁落。过去一年,它与丰田的距离拉近到了3万辆,对于各自超过800万辆的庞大体量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对通用而言,改变的不仅是销量,还有它重夺第一的心态。
如果说去年此时,通用还在为走出破产保护而辗转挣扎,那么一年后,通用再次迸发出豪取全球第一的信心和勇气。
虽然依然落后于丰田,但从增幅来看看,通用12%的增幅远高于丰田的8%。对二者来说,过去的一年都是历经诸多波折,而涟漪过后,通用复苏的速度显然强于后者。
上个月,首次来华访问的通用汽车董事长兼CEO丹·艾克森(Daniel Akerson)表达了王者回归的信念:“丰田是一个好公司,但我们有一套详尽的计划。”虽然艾克森没有把话说透,但明眼人都能读懂他内心的渴望,那套“详尽的计划”,就是针对丰田重夺全球第一的蓝图。
一年前,人们还在为这个巨无霸的生存能力担忧, 短短一年时间,通用高层也历经地震,掌门人了从瓦格纳、惠塔克换到了眼下的艾克森。谈起这段动荡往事,艾克森颇为感慨。他说:“我们学到了很多教训,希望不再重蹈覆辙。”
工厂使用率不足,成本结构不可持续,被艾克森视为通用陷入危机的病根。这位曾任私募基金凯雷集团总经理的金融高手,从财务角度谈了金融危机带给通用汽车的启示。“作为一个周期性行业,由于过度举债,使得通用汽车在景气周期中不敢投资于研发和扩张,而是用来还债;而在紧缩周期中,又不能获得足够的现金流来渡过难关。”
未来3到10年,艾克森认为,新通用汽车的业务模式会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会有更高的工厂使用率、更低的债务和更低的库存。”
实际上,艾克森治下的通用汽车,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只知道埋头生产大马力汽车的公司,开始变得更懂得理财和金融,更加注重成本、债务和资金利用率。特别是在去年11月,随着成功IPO募得231亿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政府救助资金后,通用也不再那么捉襟见肘,有了更多博取未来的资本。
或许,这也正是通用提出“取回在上汽集团1%股份”的由来。2009年年底,上汽自通用中国处收购上海通用1%的股权,交易完成后上汽合计持股比例为51%,确立控股地位。但此一时彼一时,在IPO募得231亿美元,底气更足之后,通用首先想到的是回购上海通用的股份,并不是说通用多么需要在那额外1%的收益,关键是在于,中国对通用实在是太重要了。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在通用看来,如果没有均衡的股权关系,那么通过中国实现全球第一的梦想就难以踏实推进。在这一点上,艾克森比他的历任前任们都看得更清楚。
数字说明一切。过去一年,通用在中国和美国分别实现235万辆和221万辆的销量。虽然只是14万辆的差距,但这足以确定通用汽车下一个10年的战略重心。
在为期4天的中国行程中,艾克森将拜会中国政府高层,与上汽、一汽两个合作伙伴洽谈,并参观合资公司在华的工厂。与以往相比,艾克森首次谈到了在华独立实现整车开发的可能,这也是跨国车企首次做出这样的承诺。
虽然类似的表白,在如今的跨国公司中已属常见,但对通用来说,或许更加言之有物。过去6年,通用连续取得在华销量第一,即使在庞大的销量基础上,通用在中国销量增幅依然高达28.8%,高于丰田的18%。
抓住对手依然纠缠于召回事件的有利时机,凭借中国全球这个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继续上位,正是通用汽车的如意算盘。
 
大众,野心加速
在过去全球车业6+3格局大部分时间里,大众汽车一直作为一个配角,在第五名的位置左右徘徊,仅仅3年时间,大众排名不断往前蹿,这其中既有它自身努力的因素,更是全球经济起伏动荡、跨国车企因缘变幻的结果。
经历破产重组后的通用汽车早已放下了昔日老大的架子,丰田汽车更是将“第一”视为一个充满荆棘的头衔。无论主动被动,通用与丰田的退让,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大众上位的机会。
仅销量而言,大众与丰田、通用还差了一截。2010年,它与二者仍有100万辆以上的距离。虽然如此,一向谨慎的德国人却早已放出大话:誓夺全球第一。
早在去年3月,大众在总部沃尔夫斯堡召开年会披露,今后3年,将大手笔投入266亿欧元,到2018年其产销量将达到10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仅一年之后,大众野心加速,计划全球夺冠的时间被整整提前了3年。据大众内部人士透露,超越丰丰田的时间被提前到了2015年。
之所以大幅调整计划,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市场。中国早就在数年前超越德国,成为大众全球销量最大的单一市场,大众集团CEO文德恩更是中国比拟为大众的第二故乡。
此前文德恩和大众中国前总裁范安德预计,到2018年,中国市场将为大众贡献五分之一的销量,即200万辆。但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仅在2010年,大众在华销量就已达到192万辆,而一定程度上,这还是在两个合资企业产能不足的情况下的表现。大众中国副总裁苏伟铭曾不无遗憾地告诉《汽车人》,如果之前产能到位,大众在华表现将远不止如此。
如果说之前的预测还有些保守,那在内外因素利好的交相刺激下,大众的夺冠计划已开始相当激进。
去年年底,大众表示将在未来5年内投入516亿欧元用以支撑扩张式发展。其中计划在中国新投资106亿欧元,这将帮助大众实现在未来4年里产量增加到300万辆的目标。文德恩日前明确表示,在中国强有力的市场需求和财务报表支持下,将向丰田发起最后一击,夺取其全球霸主的地位。
虽然在中国做得风生水起,但业内人士也指出,若想在全球范围内称王,必须保持一个大体均衡的市场分布,正如木桶理论所言,最短的一块短板决定水桶的容量。
对大众而言,这块短板恰恰是全球利润最丰厚的美国市场。虽从人员配置和组织机构上不断调整,但大众美国依然不见起色。过去一年,对于心高气傲的大众来说,看着日本人、韩国人在美国赚得盆满钵溢,心中不是滋味。
虽然大众不断加码,但美国或许将是一个长期难以拿下的硬骨头。与被大众轻易洗脑的中国消费者而言,美国有着传统悠久的汽车文化,很难轻易被左右,这块市场一直牢牢地被美国本土“三大”所掌握;另一方面,对于初级消费者省油、够用的需求,日韩系汽车比大众做得更好。实际上,不仅是大众,包括PSA、菲亚特、雷诺等一众欧洲车企,在美国市场面前,多是一筹莫展。
而大众汽车真正的隐患,或许正是目前所最热衷的多品牌战略。大众、奥迪、斯柯达、西亚特、宾利、兰博基尼等品牌已经让大众成为拥有最多品牌的车企,而保时捷、斯堪尼亚的加盟以及与铃木的结盟,让大众集团成为历史上幅员最广的汽车帝国。
文德恩认为,大众旗下的品牌全部独立运营,各品牌通过不同的研发和生产设施来制造汽车,并制定自己的销售战略。但问题在于,品牌多了,必然有交集,交集过于集中,必然会事倍功半。大众辉腾还能再赔多少钱?斯柯达品牌能否真正放开手脚?这都是品牌战略的难题。
此外,目前大众行之有效的平台战略也并非无懈可击。
让文德恩得意的是,“大众可在一个平台制造多品牌、多系列的汽车。如果选择一种零部件,需求量在一年内最多可增至供300万辆使用的数量。”但丰田去年高达800万辆的全球召回却血淋淋地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个最不起眼的零部件瑕疵,也可能引发多车型、上百万辆车型的灾难性。曾经被业界公认为质量最有保障的丰田尚且如此,在国内一向以小毛病居多著称的大众汽车,更难说自己有多完美。
没有人会否认,大众正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也少有人怀疑,大众拥有冲顶全球第一的实力。只是今日的盛世之下,又有多少人能明了明日的危局呢?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