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3期

上海,丰田的“故乡”

作者:
时间:
2011-03-25 11:07:46

 10年前,丰田在上海成立代表处(2001年5月)时,我就有意借此将丰田与上海的渊源写成故事,阐述丰田重返上海的必然性,把世界三巨头(通用、大众、丰田)落地浦东并在陆家嘴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勾勒出来,旨在证明“不再上海成功,就在世界败北”的分析。       
早在1999年,通用把总部迁至浦东汤臣,大众将办事处设在金贸大厦,丰田紧随其后,入住汇丰大楼。正如《21世纪汽车大对决》书中所预测的那样,他们将在汽车以外角力,不仅要看财务报表,还要看文化的比较。
       这种判断,除了汽车技术梯度转移的因素之外,外界注意到世界经济的重心也开始东移。10年之后,“世界汽车格局看中国,中国格局看上海”已然成为事实。
今年2月10日,我在丰田纺织(中国)有限公司产品展厅里看到一个用玻璃罩子盖着的纪念物—— 一块陈旧破损的红砖头。觉得好奇,后在一块说明牌子上看到才明白,原来这是从丰田上海纱厂铁工部办公楼拆下来的旧砖中拣出来的“遗物”(另一块砖头则收嵌在日本丰田汽车总部大楼前的纪念墙上 )。
这就引起我的关注。心想,丰田真把上海当做了“第二故乡”?此举的深层含义在我看来并非往事如烟,其背后的故事也许更有现实意义。据丰田纺织(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志强先生介绍,丰田现在已经在原丰田铁工厂旧址建起了“上海丰田纺织厂纪念馆”(以下简称“丰田纪念馆”)。2008年8月落成。现在尚未正式对外开放。但在日本和丰田集团内部已经是口耳相传,变成了寻祖认宗的地方。后经查,从去年起,“上海丰田纺织厂”已经被列入上海工业遗产保护单位名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还专门出版了一本《上海工业遗产实录》专辑,其中就有丰田纱厂的图文介绍。
丰田在上海有着浓重的情感及心结。回想起来也真有意思。10年前我在寻访丰田在上海的历史,还只是凭着感觉和对老上海的兴趣,以及苏州河与上海工业起源的探秘,是在一无资料、二无指引的情况下,完全是表象的非专业的“游历”。不过,此印象的深刻性不仅在于对城市记忆的恢复,而是对于以前过往的历史细节有了质感与体悟。但我依然觉得这是浮皮潦草的事,尚未进入历史隐秘的深处。从我与丰田相关人士接触,提及此事所浮现出来的暧昧态度中就会觉得,他们是矛盾而又顾虑重重。相对于我与欧美汽车厂商的接触中所表现出的直率态度有天囊之别。这也就为我进一步了解丰田在上海过去的历史大门被关上了。
现在好了,上海的官方已经把丰田在沪的旧址列为“上海工业遗产保护”保护名录之内,也就不必再秘而不宣,心存疑虑,或遮遮掩掩。但事实是,当我探访已经名正言顺的“丰田纪念馆”,提出采访时还是婉转地回避了。工作人员彬彬有礼,表示,“参观可以,采访不行”。尽管如此,我还是两度踏访了丰田在上海的“原点”,即在中国的发迹地,这对于我了解丰田汽车的起源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还原上海丰田纱厂
 
丰田纱厂在老上海的记忆里是抹不掉的。提到东洋纱厂就会想到丰田。
《剪影上海》的作者郑祖安先生是研究上海地方史的专家,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也是我的老朋友。提到丰田,他说,这是进入苏州河“仓栈工业区”最早的一批日商企业之一。对于今天不少年轻的上海人来说,这是尘封的历史。
上海工商业的起源与这条河有关,这实际是上海真正意义上的“母亲河”。
上海至开埠之后,苏州河两岸就成了外来者的租界,经济流动的“大动脉”,苏州河也就陆续变成了“仓栈商业区”和“仓栈工业区”。用今天的话说,就叫做“商业区”和“工业区”。这种划分在百年前就已经形成,细想起来这也不是今人的发明和时髦,早在上海发轫之初就已自然形成。
“高耸的大自鸣钟是小沙渡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它的清脆钟声与周边日本纱厂上下班的汽笛声组成了纺织基地的繁忙景象。”
这段描述,可以帮助我们回到历史的记忆里,追溯到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上海纺织业兴起和繁荣时期。陈祖恩在《寻访东洋人》这本书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纺织业大举向上海进入。以上海为中心的日本在华纺织是日本纺织资本在国外的一个重要支柱,也是日本对华投资的主要部分。至1925年,日本资本已超越英国,占据了上海纺织业的霸主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发明“木制人力纺织机”出名的丰田佐吉先生很早就看到了中国市场对于自己事业(纺织机械研制)的重要性,并于1918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丰田纺织股份公司),试图“从纺织业中获得充裕的资金来研发制动纺织机”。同年,来上海考察纺纱业,回国后,于1920年就成立了作为他个人事业的纺纱厂。仅过一年,即1921年,丰田佐吉就在上海万航渡路创建了丰田在中国也是海外的第一家企业——丰田纺织厂。
这一细节值得关注。对于丰田集团起家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用历史的眼光来看,也正因为有了上海丰田纱厂的第一桶金,才成就了今天丰田的产业与荣光,看来并非虚言。
2009年4月1日,《文汇报》在一篇《“业遗产”保存城市记忆》的报道中,记者对“丰田纪念馆”的来龙去脉做了介绍,这也是迄今为止,出现在官方媒体的首次披露。现将介绍摘要如下——
上海丰田纺织厂(也称丰田纱厂)铁工部成立于1921年,占地12亩,专为丰田纱厂维修机械。1942年铁工部改名为丰田机械制作社,后独立成为丰田机械制造厂,成为日商在中国投产的第一家公司。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失败,工厂作为敌产由国民党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接办,改名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一机械厂,新中国成立后由上海市军管会接管。1950年,工厂改建为国营上海第一纺织机械厂(简称一纺机),隶属华东纺织管理局,2007年更名为上海一纺机械有限公司。而就在2007年3月,丰田纺织中国有限公司向上海一纺机械有限公司租赁下铁工部旧址,希望将其改造成该公司在中国的产业纪念馆(现已建成)。
这个旧址位于上海西区(长宁区)的中山西路178号。但要顺利找到(正门)却很费劲,确切地说,它位临中山西路桥,在苏州河的南面,正门是开在万航渡路上(2318号),面向苏州河。即便是像我这样的老上海第一次来此,也要询问多次才能找到,而报纸上给出的门牌号码,其实是丰田纱厂的地址(原上海国棉五厂,现已改建为居住小区,属长宁区周家桥街道,大家源居委会),仅隔一条中山西路就是丰田纺织厂铁工部(原上海一纺机)旧址。
这样的布局不难理解,原属一家,沿河紧邻,后分拆成两家(纱厂和铁工部),当中又被中山西路拦腰隔开,又因历史的原因,变成了现在两个单位,即原丰田纱厂解放后成了“国棉五厂”,原铁工部就成了“一纺机”。就在我此次寻找记忆中的丰田纱厂时,还是跑到了我10年前去过的地方(当时国棉五厂被拆,正在盖商品房),在当地人的指点下在“一纺机”的旧址(现在变成了“创意园”)中找到了“丰田纪念馆”。
此时我才发现,以前丰田纱厂的“发现”,只是冰山一角,而真正的“历史见证”就在眼前,居然经历了90年依然安然无恙,堪称稀罕。从这里可以走进丰田的隐秘处,而不是表象的光环涂饰。想不到我经常经过的中山西路桥,除了一排排新建的商品住宅楼是建在丰田纱厂的旧址上外,而另一边锈迹斑斑,屋顶呈咖啡色锯齿形“一纺机”的老厂房竟是原丰田铁工部的所在地。我下意识地反应过来,这里才是丰田起家的真正的原点。这就难怪丰田家族念念不忘这里的真实原因。事实上,我来到这里,也被历史的神秘折腾了一番冷静了下来,沉浸在思索里……
这是由两栋日本建筑风格的红砖房子组成。现在是从原“一纺机”中划出一块出来,被圈了起来,相对独立,属于租赁,事实上还是与中山西路178号的原“一纺机”连着,只不过是该厂已经停产,正在改建中(建创意园)。而靠中山西路的锯齿形老厂房还没有完全拆掉,依稀可辨历史的沧桑就在眼前。
从铁栅栏进去,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消防水池(按照丰田纱厂铁工部原样保存下来的遗迹)。水池左边是一座一层楼的红房子(原是丰田纱厂铁工部的食堂)。再往里走,就是铁工部两层楼的办公楼。该楼的地板、楼梯、房梁、摆设等多处保留历史建筑的原貌,不仅内外的一砖一瓦原样保存并修旧如旧,上下楼共有“5个办公室和一个大厅”的格局也被“复制”下来。一楼进门处摆放着一台上个世纪30年代的G型自动纺织机(这是丰田佐吉1924年研发的当时世界上最高性能的全自动织机。该发明不仅成为日本产业现代化的先驱之一,同时也为丰田纺织机获得了世界公认的声誉)。据说,“一纺机”在停产前还在生产此机。这就证实了丰田佐吉通过纺纱业来研发纺织机的谋略是成功的,其理念至今都没有过时(一业为主,多业为辅)。
站在展馆里看着这台纺织机,可以看到一个发明家和实业家的雄心与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具有穿越时空的睿智和务实的感染力,这就是后来形成的“丰田哲学”——“现地现物主义”的基础。对此,“丰田纪念馆”参观指南是这样的介绍的:“丰田佐吉很早就理解到中国的重要性,并经常在日常中说明日中友好的重要性。并亲自远赴中国,创建了丰田纺织厂。可以说丰田纺织厂迄今仍然是丰田集团的原点。”
至此,丰田起家源自上海的秘密由此揭开。此外,在纪念馆里有这样一句话被当做了“社训”(丰田佐吉的思想遗产)张贴在醒目处,这就是:“开窗看外,海阔天空! ”从注释中得知,这就是丰田佐吉当时对上海的憧憬。
 
无形资产“纪念馆”
 
10年前,或者说更早的时候,我就开始关注丰田在上海的历史和遗迹,这倒不是好奇,而是对一个企业的成长感兴趣。由于职业的习惯,我发现不少国外汽车厂商重新回到开放的上海之后都要寻找过去的痕迹。怀旧在这里既是表达情感诉求的方式,也是一种现实需要的手段。丰田作为企业,更像是个大家族,有严谨的家风和等级,但内向低调,威而不怒,兢兢业业;保持谦恭,勤勉如蚁,却谨小慎微。这种现象不免使人思考,这是怎样的企业性格和文化?
2000年我在时任丰田公司总经理张富士夫会客室里采访他时,给我的印象是一脸慈祥,温文尔雅,说话和蔼,有问有答,就像长者在交流,根本察觉不出这是在做采访。此外,2007年,丰田章一郎来上海赛车场观看F1,静悄悄地来,又静悄悄地走,没有前呼后拥,也没有跟班提包,非常随意而又谦和。在贵宾包厢里与大家一起欣赏比赛的实况,微笑地与在座和邻座的嘉宾、同仁躬身致意,或示意作揖。作为邀请嘉宾同桌,我提出与他合影,丰田章一郎欣然应允,主动配合留影。这种平易近人,就像张富士夫会客室里挂着的书法条幅“天地知仁勇”那样,亲和而含蓄。但在茶几的一旁却存放着一枚硕大的巨型圆石,质朴的肌理蕴含着坚毅和韧性,表明专注和执着。
这就是丰田性格。一个令人敬畏却又低调的企业,谁也不敢轻视它的存在。而它的文化传递及形象传播,则是润物细无声,道可道,非常道。
比如,对于“上海丰田遗址”修复和保存,上至丰田家族,下支部下及派驻员,都会自觉地当做自己的事来做。时间竟长达数年甚至更长,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这种耐心与不放弃像似冥冥之中的与生俱来。今天我才知道,这就是在等待丰田纱厂原址的恢复,想不到还得到了上海官方的认可。这对于丰田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据我所知,从上海成立丰田代表处起,作为代表的东和男就开始收集和整理有关丰田家族在上海的历史资料包括探访在上海经营场所的遗迹等。并亲自陪同丰田家族的家人和总部来人去查看旧居和工厂等。他们不麻烦别人,私下里在默默地做。
2006年,丰田章一郎曾在数名随员的陪同下探访过他家的丰田纱厂了。当时工厂已经处在那半停产状态。老先生在开始荒芜、杂草丛生的铁工厂的旧址前,踮着脚站在铁栅栏外向里张望。这样的背影就像离乡背井的老人回到故里,百感交集,但又怕惊动外人,全不顾自己是丰田“太上皇”的身份,而是回归到一个普通人的位置,伫立许久,将一个人及他的家族的内心情感真实地流露了出来。
1993年,日本电视台拍过一部纪录片叫《上海,我的故乡》,讲的就是一群居住在长崎的原日本侨民怀念上海的故事。陈祖恩在他的《寻找东洋人》一书的前言中写道:固然,当年的日本居留民中有一些是依仗日本侵略势力来上海的淘金者,但与横滨中华街、神户南京街、长崎新地中华街的华人一样,大部分上海日本居留民都有以个人、家族海外谋生为背景的海外奋斗史。一般来说,作为国际大都市的近代上海人是由外国移民和内地移民构成的即所谓五方荟萃,华洋杂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本居留民也曾经是“上海人”。
是的,在上海的日本侨民中经常会在日语中掺杂着上海话。至今,上海的虹口和杨浦还保留着为数不少日式建筑。过去出生在上海、生活在上海的日本孩子现在都已经到了年迈的岁数,就他们在上海的经历和生活可以说是“老上海”了。在日本,有一位从小在上海生活并工作过的一位老人曾在山上的石头上刻下“望乡”两个大字,表达回国后对上海第二故乡的怀念。这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比如,追随丰田佐吉来上海后成为他左膀右臂的西川秋次先生(上海丰田纱厂实际管理和经营者)就说过:“我要使自己成为半个日本人,半个中国人。”
丰田章一郎最终还是没有进入他祖上的铁工部,但儿时的记忆会更加清晰地促使他不会轻易抹去。这种遗憾也许是刻骨铭心,但克制力超强的这位老人还是没有惊动地方官员,也没有去声张,而是以隐忍与平静的心态静观其变。这在今天喧嚣膨胀的时代则是格格不入的一种处世态度,岂能不引人思考?
老先生想进厂里去看一下但保安不让的细节是酸楚的。 当时丰田章一郎依依不舍,像是扒着门缝在瞧自家院子的“游子”。这是他的“老屋”,也使他魂牵梦绕的“故乡”。
打那以后,丰田在上海的办事人员就开始加紧对丰田旧址恢复的步伐。庄先生就是直接的参与者和亲历者。谈到这里,有必要介绍庄志强先生。说来也巧。上个世纪8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庄先生后去到日本攻读硕士学位就是拿的西川秋次设立的“奖学会”奖金读完。这是西川秋次私人设立的奖学金。获奖者必须经“奖学会”评议员(由大学教授、校长、学者组成)评审投标后才能产生。要求很严格。西川秋次先生生前就有遗愿,他的奖学金要对中国留学生发放。后来庄先生读完硕士又在日本拿了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丰田及其集团企业工作至今。2002年来上海丰田纺织(中国)有限公司。说起来这家公司与纺织有关,其实是丰田的零部件公司。庄先生说,从动议丰田纱厂旧址恢复到“丰田纪念馆”落成,也是一波三折,起起伏伏,经历了慢长的过程。他说,现在的纪念馆的建筑和空地都是向“一纺机”租借的,现在的建筑物和场地都按历史的原貌逐一核对后,以“修旧如旧”的原则加以恢复。庄先生说,后来他陪同西川秋次的后人来看过,这同记忆中的丰田纱厂铁工部基本一致。
据介绍,老办公楼除底层的地板是新的外,其他都是真迹;而员工食堂,却费了很大的力气进行了修缮,包括门前的“消防水池”。庄先生说,纪念馆落成后,丰田集团的高层和要员都来过了。就在我采访纪念馆时,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布置明天接待日本有一个青少年团体来此参观团。我问池田积馆长,现在为何不对外开放?他说,有预约可以。不过现在外界对此纪念馆还不太清楚,但在日本倒是知道的人越来越多。
相比之下,目前不少汽车巨头在上海竞相争夺“文化资源”,不是赞助就是冠名,或是借助黄浦江大造声势,丰田则悄无声息地建起拥有90年历史的纪念馆,这要比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汽车企业都显示出对历史的尊重,不得不令人感慨。正如学者郑祖安教授所说,现在不少企业比较短视,还没意识到历史文化对于企业和品牌都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是一种稀缺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丰田纪念馆”的建成,意义并非一般,要胜似广告,更具影响力。
 
丰田起家之秘
 
        历史是最容易被人拿来涂抹和粉饰的道具。有人把它比喻为可以梳妆打扮的“小姑娘”。我在周围转了一圈,纪念馆就像上海的“新天地”那般缺少了往日的气息和“仓栈工业区”味道。随着苏州河的治理,沿岸工厂搬迁和老厂房的改造,喧闹、破旧、市井、杂乱与黑臭的河水一起远去,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事实上,我已找不到历史的气场和这条河流原有的气息。因为在我的记忆中,这里曾是这座城市最具活力和本真的原住民栖息地,也是上海近代工业起源的缩影,如今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已经荡然无存。
丰田很幸运,还能在城市拆迁、旧区改造的狂潮中挽留住连上海本地人都难以保留的旧建筑,竟能逃过一劫,重又回到自己的手里(尽管现在是租借的),其原因虽不清楚,但没被推土机铲平实属不易,而且被列入遗产保护名录,这算是一种造化。
对纪念馆的描述,相关介绍是这样写的:“复原了当时的办公室,食堂和防火水槽,保存为丰田集团整体的纪念设施。办公楼内设有陈列室,可回想当时的情景,夜间灯火富丽堂皇,使人流连忘返。”
不管怎么说,这仅仅是旧址或称遗址,离真正纪念馆的要求相去甚远。目前还只是个对于丰田在上海建纺织厂的历史介绍,几块展板和旧址地图,修建旧址时的图片资料等,展出的实物除一台G型自动纺织机外,二楼是空屋。据池田积先生介绍,纪念馆的资料征集和实物展出都需要花费精力和财力去做,而且这是个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细致工作。负责接待的计小姐用的记事纸条都是用过的纸张裁剪的,想必建馆经费紧张也不是哭穷,毕竟这里是租来的。但也看到丰田的“小气 ”,凡事节约,讲成本的意识是与生俱来的,并深入企业的骨髓,变成了员工必须遵从的文化。
但是,我依然还是收获很大,关键这里所展示的文字印证了许多历史谜团,还找到了丰田管理思想和创新理念最初的萌芽。
比如,在西川秋次担任丰田沙厂董事兼总经理时的营运指导方针中有这么一条是这样写的——
“为了把丰田发展成为亚洲第一流的汽车公司,我们丰田纺织厂要尽全力,负责这一部分任务。为此,就必须以便宜的材料生产出更多的优质新产品,不能有一点点的浪费。”
这与丰田佐吉通过办纱厂获取资金反哺纺织机研发的思路如出一辙。这一细节可以证明,丰田喜一郎当时建汽车厂和研发汽车的资金来源与上海丰田沙厂及铁工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丰田在上海的成功对于丰田在本土实现“汽车转型”有不可低估的贡献看来并非不是真事。我在求证时也得到了有关人士的默认。
在管理上,西川秋次规定:“集中注意工厂的整理整顿,彻底实行之。实行创意提案制度,成果发表会等,提高中国人的工作热情。不奢侈,不浪费,贯彻本职工作。”
其实,这就是丰田生产方式中的“提案制度”、“持续改进,杜绝让费”的萌芽。
再比如,从丰田集团创始人丰田佐吉的成功经验来看,“专念于研究与创造希领时代之先”是指导思想,认为,“研究与创造的精神”是物品制造的原点。这都被写进了丰田纲领,作为治厂与经营的理念(社训)。作为丰田的哲学的要点之一,丰田佐吉留有这样的话作为警示后人的箴言:未经商业性测试过的发明创造,不可公诸于世。
这些都是可以看作丰田起家源头的经验和总结。就像秘笈,既神秘又带有禅意,不能不说是一种素朴的原点,尚未经打扮和梳理过的文化。
同时,从陈列的相关资料中也能了解到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丰田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中已经意识到经验的积累和对市场的分析能力的提升。西川秋次说:“在社会动乱时,如何揣测时代的发展,不仅仅是中国和日本,要着眼于国际的动态。”在管理上,他又说:“将相互信任作为公司运营的基础,详细了解中国人,致力于心与心的交流。”他对他的部下说:“面对中国工人,不能因为语言不通而粗暴的对待他们。而是要耐心的指导至他们理解为之。希望通过诸位尽力的指导,赢得在丰田工作的中国员工的尊重。”
如果单纯从厂史的角度看,未免过于简单。从一个企业根基去研究就大有学问在里面。丰田的创始人和他的后人都是有抱负有志向的人,他们不仅是发明家、实业家、经营者和管理者,也是有信念和思想的企业家。从发明“木制人力纺织机”到“自动纺织机”,再从自产自销的“铁工厂”的互补中掘到第一桶金,继而转型生产汽车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成为日本的“国家名片”,世界第一大的汽车公司。这种演变的过程和经历都与企业的思想、眼界、理念有关。所以,当我站在“丰田纪念馆”的门前,看到了90年前丰田的身影与身边苏州河流淌着的历史一样湍急而不可思议。
“丰田纺织厂迄今仍然是丰田集团的原点”之说,可以说是丰田在上海迟到的告白。寥寥数语,透过历史重帷, 终于拨开谜团,变得清晰起来,由此可以追溯到丰田汽车的原点,也为今人了解一个真实的丰田打开了一扇门。
于是,当历史变得简单明了起来,就像阳光那样,不再害怕有阴影追随。由此,一切会变得灿烂起来。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