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2期

不轻松的中国客车业

作者:
时间:
2011-02-09 15:59:35
 
宇通4万辆下线、大小金龙相继步入2万辆销售俱乐部、后起之秀安凯客车也在年末跨入万辆里程碑……2009年和2010年的汽车救市政策以及经济刺激计划,让这些中国客车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销量神话。
不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刺激计划,2011年将相继谢幕退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面的利空、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输入性通胀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隐忧等挑战,给2011年国内经济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的同时,也给中国客车行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迷雾。
2011年经济相对紧缩的环境下,年中国客车企业将如何发展?
 
两个经济环境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作为新兴市场中的第一大市场,因前期的宽松货币政策,让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如今也承受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劳动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上升,迫使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客车行业的利润空间将受到进一步的挤压。
为了应对国内通胀,2010年,国内政府已连续2次加息,紧缩的货币政策,已经传递出2011年中国经济放缓的信息。
对于2011年全年的经济形势,国内多数经济学专家认为,2011年中国的经济将保持在8%-9.5%之间。而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的预测,2011年GDP增长率有低于8%的可能,较2010年降低两个多百分点。若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基于我国强大的发展潜力,GDP增长率可能回升到9%左右。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则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还是一个稳步增长的趋势,经济增速在8%比较适中。而对于国内专家保守的预判,国外的权威机构似乎对2011年中国的经济更乐观一点。德国安联集团更是推出“2011年的中国增长和变化”的预测报告,称有足够理由相信,中国2011年的经济前景光明。
虽然多名专家和机构预测2011年宏观经济会平稳增长,但他们也表示, 2011年经济的增长仍然伴随着通货膨胀。财经信息网站Minyanville预测,虽然中国的经济仍然能保持9%的增长,但是2011年中国经济仍存在通胀压力。
中国国内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国外环境也不容乐观。
与中国一样,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已经相当严重,其中印度、俄罗斯、阿根廷通胀水平接近或超过两位数。而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汇率动荡、资源价格暴涨、地区军事紧张局势恶化、发达国家经济体复苏缓慢……这一切,都给2011年中国客车的出口蒙上了一层阴影。
 
客车需要强者
虽然2010年客车市场有超过30%的增长率, 大中型客车也达到全国汽车出口总量15%的最高比例。但在这骄人的成绩背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首先,布局散、规模小是制约国内整个客车行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尽管客车行业在整个汽车行业占据的份额不是很大,整个商用车市场所占的比例也不过10%,但客车行业却有200多家制造商,其中一些小的制造商由于地方政府的支持,还在艰难地维持生存。
由于中国客车企业实力普遍不强,所以对产品的技术研发投入也不够,造成客车产品的质量和制造工艺水平也不高。虽然近年来以宇通为首的“一通三龙”(郑州宇通、苏州金龙、厦门金龙、厦门金旅)实力不断壮大,在国内大中型客车市场的份额也逐步提升至50%-60%。但就单个企业来说,一年2到4万的生产规模,难以支撑对产品零部件的管理、制造以及研发。
郑州宇通董事长汤玉祥就对《汽车人》表示:“别看4万辆好像很大,其实不然。虽然零部件有一部分我做了,但那是根据性价比对技术提升的需要。很多东西你做不了,比如发动机,这个投入也是很大的。发动机我用4万台,那是因为需要从不同的供应商采购,而真正只用一个平台的发动机的话,不会超过2万台。”
目前,国内客车企业产品技术发展的形式,主要以引进国外技术和自主研发两条腿并行。而在引进国外技术的时候,不少客车企业难以走出“以市场换车型”的恶性循环,引进不消化,也难以有创新。比如,西沃、桂林大宇、亚星奔驰、沈飞日野等企业,都因在自主创新上形成了对外依赖,因而昙花一现。
此外,走自主研发的道路,这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而目前国内客车企业具备这样实力的,却并不多。
由于客车产的制造水平不高,中国客车出口竞争无序,导致客车产品海外竞争“国内化”,出现与国内相似的情况,结果则是,客车行业的整体利润下滑,更让中国客车的品牌在海外受损。
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支陆逊告诉《汽车人》,目前客车产品出口,同质化严重,出口秩序混乱。比如在中东地区,国外一个经销商可以替国内五六个品牌做代理,所以中国产品的价格差别,人家全部掌握。
作为当事人的客车生产商汤玉祥也表示气恼:“如此竞争,至少使利润降低了10%至20%。现在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中国的产品不是低端的,就是不行的。”
对于中国客车企业在海外拓展的困局,厦门金龙副总经理朱国强还指出,客车人才短缺,尤其缺少专业的工程人才,是中国汽车行业进行海外拓展的瓶颈。“因为现在有开发经验的工程师、有国际工程经验的工程师都比较难找,而既有工程背景又有语言背景的人才更难找。”
粗放的增长方式,使得价格成为惟一的竞争手段。这就意味着,中国客车行业需要出现强者,来带领中国客车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规范客车行业的发展。如汤玉祥所言:“我们现在的状态太散,所以造成市场混乱。强弱分明,才能形成市场的格局。”
 
整顿向前
面对客车行业的诸多困惑,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司协调处处长李万里给出这样的建议:“在膨胀期你去发展,在萧条期你去治理,去收缩,准备迎接过冬。”这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规律,也是客车企业发展的规律。
为什么如此建议?李万里解释道:“一个行业的发展和一个产业的发展过程,它还受另外一种约束,这个约束就是经济周期的变化因素。经济周期的规律是显性的,有萧条期和膨胀期。那么在膨胀期去发展,在萧条期去治理,去收缩准备迎接过冬,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规律。”
目前就国内经济的发展形势来看,随着今年货币政策的紧缩,GDP增幅的减缓,中国经济将从扩张的态势转为紧缩。相对应的,客车企业也将迎来一个收缩治理期。
除了李万里处长从经济学角度给出的宏观发展建议外,本刊也采访了交通运输部的孟秋处长、国家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刘明等业内专家,对于2011年客车企业的未来发展具体方向,他们一致认为虽然明年经济增长放缓,但是高铁、城镇化、新能源、公交的发展,给客车市场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对于客车出口,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副秘书长杨爱国也指出,自贸区的建立对客车出口有利。
如此看来,对于客车生产企业来讲,2011年的市场是有的,而且发展空间还不小,具体怎样去开拓细分市场、实行差异化的战略,关键是看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对产品需求的把握。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永恒的法则,也是市场法则。“十一五”期间客车企业一直在调整、在适应,2011乃至 “十二五”调整和适应仍将继续。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