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2期

风险控制论

作者:
时间:
2011-02-09 11:03:15
 
文学家老舍曾在那篇脍炙人口的《济南的冬天》里写道:“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正是在这块宝地,走过改革重组10周年的老国企中国重汽,不仅成功避免了始自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严寒”的牵累,而且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实现了产销19.5万辆重型卡车的行业奇迹。
不过,对于中国重汽而言,虽然正在经历的这个冬季是温晴的,但寒冷随时有可能降临。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产业布局进一步扩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系数无疑也在悄然递增。怎样在这一过程中规避潜在的市场风险,使企业实现快速稳定发展,俨然已成为考验中国重汽集团管理团队的一道难题。
在中国重汽集团党委副书记韦志海看来,传统的国有企业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既存有市场化的成分,也留有国有化的部分传统。“如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扬长避短,我认为第一条就是(保证)决策正确及时。而这一点,也正是对我们提出的考验。”韦志海对《汽车人》说道。
在他的观点中,企业发展不好出现问题,并不是被别人打败的,而是被自己所打败,中国重汽的发展历史中就包含了这样的事例。因此,必须注意风险的控制和决策的正确性。对于市场的发展动向要及早把握、分析、判断,这样才会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判断,从而去适应市场的变化。
 
融资促布局
 
在山东省济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片面积约为300亩的土地被一道长长的白墙包围起来,自卸车、挖掘机正在里面进行前期的土地平整。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的命运不是高档小区,也不是生产工厂,而是中国重汽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地。
在近几年车企间掀起的跑马圈地竞赛中,中国重汽可谓动作频频,在干净利落地完成了一系列兼并重组、投资建设之后,其企业布局开始变得更加完善、合理,竞争力也随之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在10年之前,由于决策失误,使作为“中国重型汽车工业摇篮”的中国重汽一度处在濒临破产的边缘,资产负债率达138%,累计亏损83亿元。一如韦志海所言,如果当初没有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锐意改革的正确决策和决心,很难想像今天的中国重汽会是怎样一种状态。
目前,中国重汽的企业布局已由原来仅有的党家庄工业园发展到章丘工业园区、济南高新区工业园、长清工业园以及杭州、青岛、大同、柳州、绵阳等地区的中国重汽工业园区,并且形成了包括整车、关键总成、关键零部件在内的完整的产业布局。但是,这些大动作的背后无疑都需要有雄厚的财力作为支撑,浴火重生后的中国重汽怎样才能获得企业扩张所需的大量资金?韦志海给出的答案是资本运作。2007年11月,中国重汽成功在香港红筹上市,成为我国制造业目前惟一一家在香港红筹上市的企业,并一次性融资99.5亿港元,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曾亲身参与其间的韦志海认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借助资本运作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并且会逐步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资本运作不仅能够扩大企业的实力,而且能够缩短企业发展所需时间,从而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或许正是因为尝到了资本运作给企业发展带来的甜头,2010年10月末,中国重汽再次在香港发售27亿元两年期人民币企业债券,认购金额高达68亿元人民币,为发行额的2.5倍。
 
延伸产业链
 
2010年,中国重汽在重卡产销上再次领先对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虽然目前中国重汽整车已形成九大系列3000多个车型,成为国内重卡行业型谱最全的企业,但是与一汽解放、东风等其他主流重卡生产企业相比,不缺“重”的中国重汽,其软肋恰恰在于缺乏中、轻、微卡等系列产品。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中国汽车市场,只做一类车型无疑将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显然,中国重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改变紧随而至。
日前,马纯济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重汽力争到“十二五”末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建设以重卡产业为主导,中、轻、微、客、特车辆及工程机械全系列商用车企业,立足国内,面向全球,把中国重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商用车企业集团。
对于马纯济提出的建设全系列商用车企业的目标,韦志海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企业如果想在发展中赢得很好的市场竞争力,无论是品牌的宣传、市场知名度的提高以及在产业中的地位和影响,都与企业的规模和产品有关,因此,对于以“重”起家的中国重汽而言,扩大规模和延伸产业链是有必要的。“而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国重汽在商用车领域具有资金、技术、人才、网络等方面的天然优势。”
然而,风险依然是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这一点,韦志海倒颇为放心,他以工程机械领域为例,解答《汽车人》的疑虑,中国重汽并不是开发出产品之后就会马上投入市场,而是要先进行严格的考核,只有研发的产品经过了验证之后,才会推向市场。有一些细分市场的产品,中国重汽的优势并不明显,或者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风险,这种情况下就不急于去拓展。“比如小轿车,我们就没有轻易去触碰。既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也要考虑到企业发展的持续性、健康性与稳定性。在发展中,我们尽可能去做发挥优势的事情。”
按照汽车产业规划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中国重汽已在2010年下半年先后完成了对成都王牌和福建永安两家车企的重组工作,顺利实现了对上海汇众主要技术资产的收购,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公司的产品系列。
“成都王牌和福建永安是两家以生产中轻卡为主的企业,产品在重型车吨位以下,它们的市场布局和产品安排一方面符合中国重汽长远发展的规划,另一方面也补充了中国重汽的产品链,由重型车产品开始向下延伸。”韦志海说道。
 
精益的效益
 
与此同时,在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今天,企业的管理能否紧跟市场步伐,应对各种风险,对于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面对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重汽在努力实现平稳增长的同时,紧紧抓住时机,转变管理方式,大力推行精益管理,这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韦志海认为,精益化管理是对企业管理水平的一种全面考验。一考验职工是否会接受,二考验执行力,三考验实施的效果。而中国重汽的目标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精益管理为中国重汽做强增添了足量的筹码。在中国重汽济南桥箱公司生产车间内,《汽车人》惊讶地发现,在保证生产现场井然有序的同时,员工人数和堆放的待加工部件比以往明显减少。中国重汽济南桥箱公司董事长邹忠厚告诉记者,这与中国重汽实施的精益管理密不可分。
新的管理方式在为企业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益。桥箱公司壳体加工部铸铁桥壳生产线原本是一条从韩国引进的加工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从毛坯投入到产品下线可一次性完成,不过,由于自动滚动架将第一件产品加工完成转入下一道工序之后,第二件进入本工序的等待时间需要15秒左右,这就在无形中降低了工作效率。该条生产线原班组长韩炳峰并没有放过这个不起眼的细节,在经过认真研究分析之后,韩炳峰建议并实施“在每台机床的电器系统加装交流接触器”等方法,使加工完的工件与等待加工的工件同时运转,每天可多加工几十根桥壳,年创利润达36万元左右。
“安装一个不到20块钱的小开关,就能让企业每年多生产桥壳7000个。可以说,员工积极参与精益管理,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还让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邹忠厚笑着说道。如今,韩炳峰这位昔日的普通职工已晋升为壳体加工部副主任。中国重汽的企业管理水平无疑也在不断提升。
目前,从上海汇众收购的部分技术资产已引入中国重汽济宁商用车公司,为其新产品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与德国曼公司的合作也在顺利进行,并且非常重视双方企业文化的交流,使中国重汽在产品技术、质量标准、整车设计、物流管理等方面获益匪浅。韦志海透露,2011年将有一批崭新的合作产品面世。
有了规避市场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企业管理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力图打造全系列商用车企业的中国重汽,就是要将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而紧接着的“十二五”,将会成为其践行风险控制的重要阶段。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