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0 > 2010年第1期

蔡东:12万辆车就此诞生。

作者:
张敏
时间:
2014-12-22 16:25:27

《汽车人传媒》记者|张敏

驾驶驶着一辆红色豪沃A7缓缓驶下生产线,中国重汽2009年第12万辆车就此诞生。

闪光灯下,穿着墨绿工作服的中国重汽总裁,和铭刻着中国重汽骄傲与荣光的历史时刻,一起被定格。

新产品下线时,亲自驾驶新车“走”下红地毯,这是蔡东一贯的做法,也可以称是这个低调务实的技术派老总最“张扬”的举动。“他很少主动接受采访,但技术功底有口皆碑,在圈子内像他有发言权又有决断力的技术型企业负责人,并不多见。”一位行业人士颇有感触地评论。

2009年,这个国内重卡行业运行质量最好的企业,在产销同比增长11.2%、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基础上,毫无悬念地进入全球重卡产销前三位,这标志着中国重汽产销规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中,蔡东显然功不可没。

在这位技术型老总的带领下,中国重汽加大了新产品开发工作力度,工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自主研发的整车及总成零部件赢得了用户的广泛认可。HOWO-A7系列型谱基本完善,已逐渐成熟;EGR发动机成功导入市场,12L发动机形成批量生产,继续引领重卡市场发展方向,中国重汽和国外设计公司联合开发与国际接轨的手自一体变速箱等,也成功占领了国内同类产品市场的制高点。

“2009年中国重汽产品销售情况可以说是跌宕起伏”,蔡东介绍,年初,中国重汽重卡市场上的工程自卸车走出了一波高增长行情,占到了当时总销量的90%以上。进入三季度,工程自卸车走势趋于平稳,公路牵引车强势复苏,重卡市场格局发生新变化。 

“其中6×2牵引车的表现差强人意,值得反思,明年公司将重点支持公路牵引车的网络布局,提升其销量”,蔡东表示, HOWO-T7、新能源重卡、矿山王、矿山霸王等新品将于2010年推出;重卡AT(自动变速器)产品经过一年的市场推广,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2010年,中国重汽各类重卡产品的满足度将会大幅提升,配装AT的产品将成为今后用户选购HOWO-A7系列车型的主要动因,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产品满足度。” 对2010年技术制胜,蔡东充满了信心。

轻量化用“秤”说话

在商务会议上展出的还有一台德国汽车称重系统轮胎负荷计,蔡东希望能够现场用“秤”来告诉消费者,重汽的车并不重。事实上,这个消息早在中国重汽第12万辆下线时,蔡东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已经有所透露。

“不是说我的车重吗?我连秤都搬来了,就是要让大家看看国内是不是还有比我的车还轻的车。”蔡东笑着告诉《汽车人》。由于国内商用车的自重相比国外同类车型高出15%~20%,在计重收费法规全国铺开的情况之下,国内油价高位运行,重型卡车的轻量化改进将会为用户降低可观的使用成本。因此,日前重卡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

在市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如何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实现轻量化,将是各个企业争夺的制高点。与其他重卡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在产品轻量化上下功夫相比,中国重汽车轻量化之路看上去显然慢了一些。

一直以来,重汽车以皮实耐用、承载力强著称,加上企业名字中的“重汽”二字,中国重汽卡车给人们留下了“重”的印象。这种优势在各个重卡企业相继走上轻量化之路后反而成为劣势:据一些重汽经销商表示,在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重汽的产品因为其他企业推出轻量化产品的原因销量同比下降约15%左右。 

对此,蔡东坦承,把车承载力加强比较容易,但要把车变轻,还要保持很高的承载能力,这就需要新技术。“毕竟,我们暂时没法改变用户对中国重汽的印象,所以我们的车不但要轻,还要能干同样的活。”蔡东表示,中国重汽对轻量化车型的定位是,既能满足轻量化用户的运输要求,还能继续满足重载用户的需求。

由于中国重汽的产品特征,看似简单的事情真正做出效果却不容易,蔡东解释,中国重汽的工程用车占整个重型工程车细分市场40%以上份额,这也决定了中国重汽必须维护忠诚用户不流失。“如果急急忙忙推出轻量化车型,要求轻量化的车主不一定买我的账,要求在恶劣工况下运输货物的原有忠诚用户也不再‘领情’,那中国重汽就真的危险了。”

然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后,中国重汽的轻量化成绩终于高调展示。为了改变在用户和经销商心中的传统印象,蔡东煞费苦心,想出了新点子:现场称重。

为了让广大经销商和用户更直观的感受自重最轻的牵引车,中国重汽集团专门使用德国汽车称重系统轮胎负荷计,在现场称重,配置了美国瀚瑞森悬架和铝合金壳体变速箱的HOWO车重量减轻了430公斤,从而提高有效载荷,每年至少增加人民币2.5万元以上的纯利。

据蔡东介绍,中国重汽推出了多款轻量化牵引车产品,这些产品身上应用了很多新部件与新技术,比如变速器铝壳,仅这一项新材料就比原来的变速器铁壳轻了八九十公斤。只有这些新技术的使用,才能解决既满足大扭矩、恶劣工况要求,车自重还要轻的这对矛盾。

“我们的轻量化是保持车辆原有承载能力,通过技术提升降低产品自重,而不是通过降低产品配件来达到降低自重的目的。”蔡东表示,新车型价格将会在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比老车型价格高一些,这样虽然价格加了一点,但车轻了一吨多,客户就能多拉一吨的货,这点用户算一下账就会心里有数。“重卡发动机大功率化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因此,公司将引导市场转为购买12L发动机车辆;抑CNG(气态天然气)扬LNG(液态天然气)。因为CNG车辆还须“背上”多个增加载重的储气罐,而LNG则更轻便。”蔡东补充道。

国IV确定SCR路线

随着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商用车的节能减排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蔡东早已经意识到这点。

在商务会议上,他正式对外发布国IV技术实施路线,即在共轨机的基础上,采取SCR尿素催化性还原装置对尾气进行后处理,以达到国IV排放标准。

而在2009上半年,重汽的路线还不是这样,仍对EGR发动机升级国IV寄以厚望,并推出了EGR 共轨 DPF(颗粒捕集器)的10L排量国IV发动机,希望两条腿走路——EGR国IV路线(EGR 共轨 DPF)和共轨国IV路线(高压共轨 SCR),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工况的要求。

但随后考虑到国内油品不过关问题在未来几年内会长期存在,而EGR 共轨 DPF对柴油含硫量过于敏感,可能会造成重大隐患甚至故障,为谨慎和稳妥起见,尽管中国重汽率先在国内实现EGR国IV技术,但2010年还是要稳妥地采用高压共轨+SCR 方案。

蔡东坦承,DPF颗粒捕集器的过于“娇贵”,是摆在重汽面前一个难题,也是促成重汽对SCR技术方案重新认识的重要原因。“EGR废气再循环发动机能够适应300ppm(百万分之一)含硫量的油品质量,但我们没想到很多地区的油品含硫量超过5000ppm。这就造成了部分EGR卡车阀门堵死的故障。上半年我们对油品认识不足,7月份以后,我们进行了重新设计,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据了解,目前国内主要中重卡厂家都已经做好SCR路线国IV产品的准备工作,但环保部和工信部关于国IV的具体时间以及尿素添加站的建设规划,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政策出台。

“目前集团公司的国IV整车产品公告已经比较齐全。”蔡东告诉《汽车人》,EGR国IV产品的推广则会根据国IV标准在全国的实施情况而定。“国家将怎么保障SCR技术的推广,我们也有待观察。因为目前配备尿素的加油站还没有完全推广。”他表示,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实施国IV中国重汽也会采用EGR 共轨 DPF(颗粒捕集器)的10L排量国IV发动机。

“2010年,导入国IV产品将是重汽几个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做好两手准备。”蔡东说。

“提气”汕德卡

与往年相比,中国重汽2010年的商务会议的规模看上去更宏大,山东会堂外面的展示地,排满了挂着中国重汽标识的商用车。在展会现场,一辆中国重汽装配德国曼公司原装D20发动机的“汕德卡T7”格外抢眼。这是自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于今年正式开展技术合作后的第一个结晶。

据了解,这款世界上最先进的曼公司原装D20发动机,匹配3.73小速比单级桥,实现了低速大扭矩发动机和低速比桥动力系统的完美结合,并且该发动机匹配的附件系统已经通过曼公司的检测,完全符合曼公司匹配D20发动机的要求。

作为HOWO-A7的升级版产品,“汕德卡T7”的名字完全脱离以往中国重汽命名产品的套路,在中国重汽商务大会新闻发布会上,总经理蔡东详细介绍了“汕德卡T7”这款车名字的由来。

“‘汕’,取山水的概念,有山有水,寓意着重汽卡车要纵横于山水之间;‘德’有两层含义,一是德国品质,德国的发动机,二是代表了诚信;‘T7’,取山东话‘提气’的谐音。”蔡东笑着解释道。

这毋庸置疑,“汕德卡T7”是一款非常“提气”的重卡车型。它的诞生无疑是中国重卡市场的一颗重磅炸弹,使国产重卡企业再次看到了激烈竞争的弥漫硝烟。

由于目前国内大部分重卡企业还采用上世纪80年代技术为主的斯太尔平台,虽然成本有优势,但是凭借其落后的技术含量来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一些成熟市场的排放要求已经达到欧Ⅳ甚至欧Ⅴ水平的市场,显然不具备任何竞争力。众所周至,国内的大部分国Ⅲ发动机还只是从国Ⅱ的发动机改造而来,如果想继续提升,其基础平台已经无法承载。

“我们今年就是要重新打造一个不同于斯太尔的全新平台。”蔡东表示。

根据之前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的战略合作协议,中方从外方引进的曼TGA将放在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商用车公司生产,该公司采用TGA的驾驶室、底盘及发动机技术,生产国产化的TGA中重卡产品;中国重汽在深交所A股上市的卡车股份公司短期内组合HOWO-A7底盘系统和MAN D20、D26发动机,开发新一代提升性卡车,中长期把消化吸收的曼TGA技术应用到中国重汽自主品牌产品上,提升公司的基础研发平台。

于是,“汕德卡T7”——HOWO-A7提升型卡车的“诞生”水到渠成。据蔡东介绍,该车的发动机使用寿命高达150万公里,是现在国内同类产品的2到3倍。这样一款车型目前仅是中国重汽高端形象的体现,“真正上批量要等到曼的发动机国产化、对TGA底盘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之后,届时,商用车公司、卡车股份公司、济宁公司的高端卡车产品有可能会共用一个底盘平台,但各自开发生产不同的驾驶室与底盘匹配。”

同时伴随着多品种产品的出现,基于D08系列发动机在城市用中卡上有所作为,结束了中国重汽偏重缺中的数年遗憾,同时还为中国重汽在未来客车领域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蔡东告诉《汽车人》,中国重汽2010年将在客车市场上试水,并已经为此建设了一个新工厂。“今天在商务大会上亮相的客车新产品,就是从新工厂下线的样品。” 

此外,蔡东还表示,曼公司的技术进来,中国重汽要逐步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是对自主创新的强化,不是削弱。同时与曼的合作还将对中国重汽海外出口业务起到推动作用。

“我们可以用曼在海外的营销网络来加快中国重汽产品的出口步伐,我们与曼在国际市场有明确分工,这要比成为对手相互竞争好得多。”蔡东郑重表示。

而在多方布局后,这位专家型老总的2010年技术制胜好戏已经拉开大幕。

(作者/张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