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0 > 2010年第1期

新“长安”没有悬念 新长安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14-12-22 16:24:18

 

长安汽车2009年的荣光,足以成为徐留平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标记。他坦言,这一年,自己经历了一个从情绪低落到情绪高涨的过程。

  金融危机突袭而至,2008年连续6个月直线下滑的中国汽车市场,让徐留平睡不好觉。“2009年怎么办?”那段时间,这个难题在他脑子里一直打转。

  2008年12月,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北京总部,农村突围路线在当时的2009工作会议上敲定,2亿元的送补贴下乡在行业率先启动。4个月后,国家汽车下乡政策正式实施,长安汽车走在政策之前,作为“决胜农村计划”这场先行战役的指挥者,徐留平稍微松了一口气。

  一旦有了好的开局,形势便有了可判断的依据。

  随后,在大幕拉开的2009中国车市,要想忽略“长安汽车”,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长安自主轿车转型之作悦翔持续热销;晋身中国第一汽车阵营改变“三大”格局;以中国自主品牌之名率先推出混合动力与纯电动车;破局央企重组整合中航汽车业务;自主品牌比重位居“四大”之首??

  这一年,徐留平45岁,主政长安的第四个年头。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是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领导人所背负的“时代任务”。但对于徐留平而言,他或许可以坦承自己没有“痛苦”的转型思考。

  “所谓转型,是企业高层必须把握的事情。当外界出现很多变化的时候,你不能总变吧,不是说有点苗头,你就去转,那你这企业是有问题的,是很危险的事情。企业的本源你必须得做好,转的是少部分,是最本质的。”他缓缓说道。

  中国汽车产业究竟怎么转型?制造业是不能一步飞跃的,至少对于百年企业长安来讲,徐留平有自己的答案:“积累+洞察”。前者切合汽车必须具备的强大制造经验,后者则需要前瞻性地把握未来的趋势。有了这样两条主线,那么包括自主、合资、重组、新能源??各个看似错综复杂的板块分支,也就能够各就其位,发挥协同效应。

  如何通过企业之举,来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化升级。2009年的“长安现象”,已经对此做出了解释。

  徐留平心中的偶像是邓小平,“如果没有邓小平这样的伟人,中国是不可能应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复杂局面”。而他的梦想是有一天,中国汽车产业在中国经济结构中,从“重要产业”完全变为“战略产业”,“中国汽车制造”完全升级为“中国汽车创造”。

  思路明晰,尤其是在重组中航汽车业务之后,“新长安”在未来或许会是中国车业升级的典范。

操控“大盘”

  把新长安的资产一一排开,重庆长安本部、河北长安、南京长安、江铃控股、哈飞汽车、昌河汽车、东安动力??同一产业链条上有着如此众多的控制点,任何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徐留平很谨慎,他不愿意多说些什么。

  庞大的新长安待出,尽管还有许多待解的问号,但中国汽车市场原有格局已经改变,虽有观点指出,央企汽车重组第一案,更多是政府推手使然。徐留平并不避讳发改委一直是此次重组的积极推动者,而工信部、科技部、国资委也都是重组的重要支持者。但为什么别人就成不了第一案的主角,而偏偏会是长安?其实,根据中航汽车业务构成的特性,这是只有长安才能做到的段位。一个企业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特别是管理资源和领导资源,在自身还没有做强的时候兵分多路,此乃兵家之大忌。

  如果寄望短期内立马出台一套整合方案,那只是一个传说。不过在徐留平心中,全系资产该如何布局,他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框架,至少能让外界明白的是,坚持“尊重、平等、合作、互信”的八字方针,正是他指导新长安的基本原则。他也透露,内部管理班子也正在按照进程推进工作,而随着整合工作再向前走,新长安就会离协同效应的最优点更近。

  不过,在长安的大盘中,本身实力薄弱的昌河、哈飞以及原有的江铃控股,如何扬长避短,是横在徐留平面前最直接的三关。因为中航近年虽对哈飞、昌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盈利能力仍然有所欠缺。

  这些问题,都在徐留平的考量之中。

  要将一个企业的研发实力调动起来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技术活也需要智慧,不能乱来,包括长安在内诸多企业都曾经有过教训。但并非一切都是未知数,至少哈飞在地域、产能以及微车领域的品牌优势,对长安现有的微车布局都是很大补充。

  昌河之于长安,同样如此,而且进一步强化了长安与铃木的合资关系。长安铃木与昌河铃木多年争夺铃木产品投放的矛盾将得到缓解,实现一体化管理,铃木可以集中所有精力与新长安汽车集团合作。“当然了,昌河也还有很多自身的问题,设备确实差一点,内部人才流失也较大。”

  不成功自有不成功的理由,矛盾固然存在,但徐留平非常肯定地告诉《汽车人》:“现在的缺陷,到了我们长安这里,都不会成为缺陷。”之所以如此自信,他强调重组项目本身就是有互补效应,而且企业近年一直都在针对内部问题进行调整,即使现在有什么新困难,长安都可以统一调动资源进行解决。比如,昌河与哈飞在技术以及销售等方面的短板,正是长安微车的强项。至于江铃控股,目前的重点是做好企业的产品布局,而不在于组织架构的梳理,因为后者是一件需要长期着手调整的事情。

  如果非要问到底什么对其最为困难,徐留平笑答:“企业的人还是稍微偏多了一点,但咱们在发展中慢慢解决吧。”身为国有企业的领导,保持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按照他的八字方针,业界所担心的大规模裁员问题不会出现,他也相信自己能够操控这样的大盘。

  能够肯定的是,随着重组项目的落定,徐留平在接任长安后曾经的一大“心病”终于去除了。

  在前几年的扩张过程中,尽管长安汽车在西南、华北和华东地区形成了重庆、河北、南京和南昌四大基地,但国内区域布局仍不完善,尚未延伸到东北和华南地区,全面扩张有所阻碍。“但现在,通过重组,我们原来四大基地所缺的角落都已填充。中国汽车产业优势资源的集聚效应将得以最有效的放大。”徐留平很是开心。

  事实如此。哈飞汽车总部位于东北地区,深圳建有10万辆产能的工厂,山东威海也有涉足。借力哈飞,长安汽车就能布局东北,同时借助哈飞深圳基地实现向华南地区的扩张。而总部位于江西的昌河汽车,拥有江西景德镇、江西九江、安徽合肥三大生产基地。如此,长安汽车可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在华东地区的实力,还能将触角延伸至华中地区。

  徐留平对现状的评价用了这样一句话:“国内汽车有如此好的地区产业布局,长安应该是第一家。”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哈飞与PSA集团的合资谈判,自然也将带入新长安汽车集团。而据知情人士透露,2009年12月,徐留平已与PSA的相关负责人会面,讨论双方下一步的合作。

“我不是量量相加”

  总是有人在说,长安将中航汽车业务收归囊中,不过是简单量量相加。毕竟3家整车企业的主业都是微车,产品本身存在着一定重合性。

  听到这种质疑声音,徐留平只是笑了笑:“绝对不会是这样。”虽然随着哈飞、昌河的进入,长安整车数量也的确是在自身产销130?140万辆基础上,再添约40万辆数量级,甚至直接以此撼动行业排名第三的东风汽车。

  不过在两年前,徐留平也曾说过一番话,“未来竞争,肯定不是最大的企业能存活下来,而是最强的企业,特别是自主发展能力强,同时又有很好盈利能力的企业能够存活,缺乏竞争力的大企业反而会垮得更快。所以未来汽车产业不完全是由大来决定的,当然不大也是不行。长安的基本价值观是要把自己做强,特别是把管理、盈利能力和技术实力做强。”

  于是,新长安的“出场”,就有了很典型的理论依据——量是基础,竞争力是关键。“量”是无容置疑了,那么竞争力又在哪里?

  在长安汽车既定的事业领先计划T138中,有着这样一段描述:“未来6年(至2015年),在盈利能力、销量、竞争力等方面,在第一阵营进入前三甲,获得微车的领先者地位??”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长安重组哈飞、昌河,仅仅是如外界所言,通过量的累加对抗上汽通用五菱,以重获“微车老大”的称号,那么何需长达6年的时间呢?以此来衡量徐留平领导新长安的雄心,未免狭隘。

  随着政府鼓励汽车下乡的产业政策开展,以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曾经因利润薄弱被忽视的微车板块成为了一块“香饽饽”。在上汽通用五菱与长安微车两大“龙头”之外,包括东风有限、一汽吉林,以及奇瑞、陕汽等新进入者,纷纷打起了“技术牌”,从价格之争到渠道之争,再到当下的技术之争,业界关于微车产业亟待升级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不可否认,不管是哪一品牌的微车,质量、品质、性能各方面都较之多年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产业升级与产品升级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仅凭一两款产品的技术优势,无法带动中国微车市场整体的提升。更何况,全国分散的微车企业现状也不能忽视。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对《汽车人》所说:“一方面是微车市场的规模太大,另一方面是微车企业散而不强,重组大潮有可能真正实现中国微车的升级换代。因为有了研发能力强大的领头企业,推广新技术的力度才会更集中,更普及。”

  如果没有研发的积累,没有强大的网络,那么中国微车产业升级可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之对应的是,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评选中,长安位居汽车行业排名第一位。徐很肯定,此次重组就要将前期积累的这种力量发挥,未来推向市场的产品将会有所体现。这也意味着,新长安微车不仅要在量上达到规模,更要用适合中国用户的技术来进行竞争。微车同样也可以是精品。

  可以看到,2009年,徐留平所主政的新长安,已经将长安70万辆与哈飞26万辆、昌河7万辆的庞大微车产销融入到统一体系之中,连通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四大片区,起到对现有微车市场梳理与整合的作用。如果不出意外,长安为微车量身打造的小排量发动机,将会搭载全新一代微车于明年问世,而2011-2013年都会针对现有微车产品进行重新换代。当然,并入长安体系的哈飞与昌河,也就迎来了自身的发展契机。

  就连中航内部人士都很乐观:“哈飞明年将拓宽产品模式,重点发展微型客车,并加强与PSA的合作,而昌河明年上半年盈利是没有问题的。”

  “无论是品牌还是技术,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特点,重组的目的就是要让优势资源更多地发挥最大价值。”徐留平说。按照他的想法,包括渠道、采购、技术??整体资源如果有效地流动起来,不仅成本可控,更具备了协同效应的基础。

  至于下一步的打法,他透露还将会根据研发能力来确定不同区域板块的分工,具有什么样的研发能力就主做什么样的研发平台。他表示:“一定要充分共享,协同开发,重复建设没有必要嘛,加法减法你要清楚究竟该怎么做。”

  当然,巩固微车优势的同时,东安动力对于长安汽车的意义则更为重要。其一,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东安动力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将会在资本市场形成合力之势,强化资金链;其二,东安动力能为长安汽车后续的轿车业务提供更大排量的发动机资源。如是,从产能、销售、渠道、研发、零部件??重组项目带给新长安的,将是全产业链升级的“兴奋点”,尤其是微车板块。从这个层面来讲,长安拥有的将是比一汽、东风和上汽更多的未来支撑。

干整合那是“金领”工程

  2009年12月21日,对徐留平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日子。因为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中航汽车业务正式划拨进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约之后的那段时间,只能是一个过渡阶段,那么现在从法律意义上讲是全部OK了,过渡阶段已经结束了。”他言语中透露着激动。

  长安的未来有了更大的版图,但徐留平同时也迎来大考。就像很多企业都将兼并重组视作畏途,因为这难以驾驭。

  然而,难题的背后也是机会:央企汽车重组第一案若最终成功,长安在中国车业中的角色将会是真正的领军者。尽管现在长安已经晋身“四大”之一,但未来大型国有汽车集团之间的竞争却势必更加激烈。

  “我基本到哈飞、昌河各个企业都走了一圈,他们对加入长安非常高兴。”就在新长安领导班子确立的同时,徐留平组建了工作小组,并依次送工作小组前往,入驻哈飞、昌河、东安动力??初期的工作理顺阶段,他必须得亲历亲为,要熟悉不同企业之间的业务模式和发展现状,了解企业员工的心理状态。在他的计划中,整合工作虽然冒进不得,但要“一年小变样,三年大变样”。

  题目再难,只要找到对路的方法,就能够求解。徐留平的整合“方法”,成为了重组签约之后被关注的焦点。他对此做出回答则是:“一是文化,二是包括研发、制造、销售等成熟的管理体系。”事实上,这两大要素,也是他“坐镇”长安4年来的心得。

  有内部人士告诉《汽车人》,徐留平的身边经常会带着一本小册子——《长安行天下——长安汽车领先文化理念体系》,薄薄的56页,中英文对照,却被他称为长安的“圣经”。在企业内部的考评机制中,对这本小册子的理解程度,更是成为重要的考评指标之一。按照徐的说法:“文化的小册子,深入人心,有了它,企业的工作效率会提高很多。”

  然而,一个企业的文化竞争力,能否复制到另一个企业之中?真正让徐留平苦恼的,还是“人”。

  对于哈飞与昌河来说,由于前几年企业发展相对缓慢,人才流失相对严重,这与长安的现状形成明显的对比。而随着重组进程的加快,许多人的职位有可能调整,有些部门可能缺人,而有些部门又可能出现冗员。“我现在就是需要人”,徐留平说,“这是我最大的考量,还是要致力于在人的培训方面,所有的中高层干部必须参加中国和世界最一流的培训。”

  很显然,重组之后,徐留平将“人”作为了组织再造的核心,他希望能把职业经理人的概念输入到国企之中,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国企人才同样是市场化的人才。同时,他还不能置国企角色于不顾,必须保持组织体系的结构性,“比如一个部门需要10个人,那我们就安排8个人的岗位,一旦万一有情况不好的时候呢,我是不能随便裁人的,国企必须首先保证社会的稳定性。”

  徐留平坦言自己并不聪明,但是他却认为自己会在工作中培养悟性,而且会很勤奋地去积累经验,这也成为了他选拔人才的两大标准。“你有这个悟性,对很多问题的关键点就抓得住,抓住了以后你再去专,即使不是干这个行业的,你也很快就能适应。”

  除此之外,徐留平还有一个目标,就是要为重组后的企业理顺组织管理体系。为此,他专程到哈飞、昌河考察,“我得看看它们有没有这样的东西。”考察的结果让徐不尽满意,尽管有一些流程标准,但在他看来,没有成系统化就意味着不完整,不严格,甚至是支离破碎。如果照目前的现状,没有明确的方法论和考核手段,对企业的风险是很大的。

  “企业理论是核心啊”,在说这个问题时,徐留平甚至叹了一口气,因为如何认识一个企业、指导一个企业,要是没有基础的企业理论做依据,管理的难度要大很多。而且,就他总结的来看,企业每增加一个层级,信息传达都会衰减,管理也会衰减,他需要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组织理论,尽快铺实到庞大的企业机构之中。

  不过,难度也未必有想像中的那样大,复杂问题同样可以简单化,这就是徐留平的处事原则。对与不对,上下级直接交流,只要是为了企业的利益,在这个大道理面前,谁都会服从。

  “公司大,肯定层级多。我们也通过一系列的手段使公司扁平化,但是层级肯定存在,所以大家一定要共同往前走。”徐留平说。而这就如同一座大型建筑,要是没有达成一致的图纸、专业的建筑标准和明确的职责分工,是无法拔地而起的。

  纵观全球,尽管汽车业整合的成功案例并不甚多,但新长安的未来应该没有悬念,外界的担忧抑或是一种狭隘层面上的认识。毕竟,“全世界都不干的买卖,你现在却去干整合了,这不是白领工程,这是金领工程。从汽车业的运作规律来看,整合需要有几年时间,要完全变成一家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徐留平还需要时间亲自去证明这道命题。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