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0 > 2010年第1期

印度人来了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14-12-22 16:24:42

印度和中国同为发展中大国,经常被西方媒体放在一起比较,并有意无意地渲染“龙象”争锋。

  30年前,两国国力在伯仲之间,而现在中印人口数量接近,但中国的GDP是印度的4倍。为此,印度总理辛格访美期间,在华盛顿发表了酸溜溜的讲话,居然大失身份地攻击中国,声称印度坚持自己的民主制度,不单纯追求GDP指标,走绿色发展道路等等。可见,印度渴望获得中国一样的大国地位,存在暗自较劲的心理。中印在国际分工中角色近似,彼此间竞争明显多于合作。

垂涎之势

  抛开双方复杂的政治关系不谈,印度的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的确在强势崛起,基本上沿着中国走过的道路前进。经济危机发生之前,零部件业年增长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双方零部件企业均依赖于日益庞大的本土市场来实现高速增长。

  国际知名厂商如博世、德尔福、伟世通公司均在华设立多家独资、合资企业,占据高端产品市场。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商长期以价格优势逐鹿天下,而印度也是国际厂商重要的低端配件采购供应地。印度的铁矿石和铝矿品位较高,使制造商的基础原料成本优势明显。而配件业从业人员平均薪酬不足4000美元/年(2008年数据),比我国还低10%至15%。国际市场上,双方在中低端产品方面的竞争格局不是新闻。在技术含量不高的轮胎、电瓶、钢构件上,报价经常低于中国厂商20%,在印度竞争对手面前,我们已经丧失了价格利器。虽然印度厂商,如MIL、TataMotors(塔塔)、Apollo Tyres的配件产品大多还比较粗糙,质量控制能力与知名厂商相比,还远未成熟,但印度人凭借低廉的成本、语言和宣传优势,以及同欧美整车厂良好的关系,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地位。

  不仅如此,早在2007年,印度塔塔集团在南京成立了“南京塔塔汽车配件系统有限公司”,悄悄渗入中国市场。2008年,南京塔塔开始向上海通用和长安福特供应配件,侵蚀了我国本土配件商和在华外资企业的传统领地。可以预料,该企业站稳脚跟后,还将进一步向整车制造领域扩张。收购了路虎和捷豹的塔塔,其野心绝不仅仅限于做一个上游的配件商。其他印度企业对高速增长的中国整车OEM配件市场也垂涎已久。这一回,印度人真的来了。

丢失的机会

  与此同时,我国整车生产年产量超过1000万辆,在线产能居世界第一,零部件行业正在进行大洗牌运动。

  目前在我国居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合资汽车制造企业,外国投资方在数十年的生产历史中,早就形成了稳定的零部件采购体系。和国际知名零部件厂商结成牢固的战略合作关系,甚至直接参股、收购零部件企业。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利益关系固定化、长期化。

  与中方合资后,外方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把持零部件企业选择权,当然照顾自己原有的合作伙伴,将整个零件供应链都带入中国,这样一来,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配件企业很难插入该利益链条。

  近年来,北美汽车行业不景气,给通用等大企业做配套业务的德尔福、电装、摩比斯等企业,财务状况受到很大打击。整车厂商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越来越难以顾及到这些老兄弟的利益。市场压力下,谁的性价比高,就用谁的产品。旧有合作格局被打破,新关系正在形成。

  这本来这是本土配件商的机会,但实际上,我们眼睁睁看着韩国的锦湖、万都等在华业务急剧扩张。不仅打压了老牌国际企业,如抢走米其林的一汽-大众OEM业务,也赢得了诸如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整车厂商的定单。从高端到低端无所不做,国内轮胎制造商在国外遭遇“双反”调查,在国内面临韩国、日本在中低端产品方面比拼价格的挑战,现在印度人也来抢占国内市场,竞争局面十分惨烈。本土企业似乎没有抓住洗牌机会扩张,甚至原有地盘都有被蚕食的危险。

抢占空间

  我们还应该看到,印度要想全面挑战“中国制造”,尚待时日。基础设施落后和熟练工人缺乏的劣势需要相当长时间弥补。但是,我们应该坐等成本优势完全丧失、采购商的定单被撬、整车厂商全面转移设厂的那一天到来?实际上,上述3个趋势已经出现,且日益加剧。产业链的下游,乃至整个汽车产业链自动向低成本地区流动是大势所趋。发达国家将汽车生产链条迁移到我国,随着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又逐步向印度、越南等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迁移。比如,丰田在印度的合资企业丰田-基洛斯卡公司把汽车零部件生产外包给班加罗尔的工厂,福特汽车在金奈设立了汽车零部件的独资企业。

  在此情况下,本土零部件厂商为了生存,也须向3个方向运动。

  第一,向上迁移。汽车零部件市场和其他工业品市场一样,呈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高端产品竞争程度低于低端产品。应升级产品设计,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加强新产品研发投入。初期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地仿制,低质低价地完成原始积累尚可,但长期抱残守缺,未免有点没出息。趁国际配件商处于虚弱期,而自己手中的现金流充裕的时候,收购一些技术特点鲜明的中小型欧美配件厂,可以促进自身产品升级。印度人已经意识到这点,近年来四处出击,收购步伐大大加快。如果我们不改变技术含量低的局面,与印度人陷入低档次竞争,中印强弱易势并非没有可能。

  第二,横向整合。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中前100强企业的市场份额只占整个行业的不到50%,行业集中度太低。一般地说,市场竞争会自然整合行业,从而催生少数产业巨头,弱势企业被市场淘汰。家电制造和家电渠道市场是这方面典型例子。但由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时间不长,亦因地方政府的财政保护政策,使劣质企业也能觅到生存空间,这不符合经济规律。打破地方垄断,放弃用非经济手段保护落后企业,才能加快产业整合。只有发展出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巨头,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第三,向外扩展。零部件企业除了做整车配套的OEM市场,也可向汽车服务领域拓展。威力狮、尼尔森、博世等厂商早就开始在华建立汽车服务连锁店。目前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得到市场认同,其中威力狮的全国总代理麦特集团宣称在华开店超过2500家,市场占有率第一。尽管我国正处于汽车加速普及阶段,汽车服务的细分市场尚未建立,但抢先布局者总能淘到第一桶金,后来者能分到多少羹就很难说。

  目前没有发现中资配件商大规模介入服务市场,建立连锁机构,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可能本土厂商对自身品牌价值没有自信,担心推广受挫,不愿进行广告和市场投入。但我们可以用更优惠的条件,争取中小合作伙伴加盟。要知道,品牌的增值就在面向终端消费者市场的推广过程中。不迈出这一步,品牌的建立就是一句空话。反过来,消费者的口碑也会影响整车厂商的选择,从而争取到更多的OEM定单。

  天予弗取,反受其咎。不及时抓住全球范围内的零部件市场调整机遇,争取做大做强,恐怕连做低端产品的生存空间都要被印度等国厂商夺走。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