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9 > 2009年第8期

胡红星 全球化管理新思路

作者:
彭琪欢
时间:
2014-12-22 16:38:17

  

  多方越洋电话会议是胡红星的工作常态。作为伟创力全球汽车电子产品和技术研发的总负责人,他每日需要通过电话和位于美国、德国和加拿大的部门进行交流协调——只是常规沟通。

  值得骄傲的北京研发中心是胡红星一手带起来的。北京上地中关村科技园中,伟创力公司占了大楼的整整两层,空旷的房间中大部分用来置放设备,弥散着类似高校实验室的气息。正值午饭时间,挂着出入胸卡的员工三两结伴从铺着深色地毯的走道向外走,依旧保持着静悄悄的状态。

  胡红星却顾不上吃中饭。行程表安排得很紧凑,下午还有两个电话会议等着他。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他在通用汽车担任高级工程师期间(从事新型车辆控制系统的研制开发工作)获得的两项受美国专利局认证的专利证书,分别是汽车稳定性控制和在线故障诊断系统。

  “你已经参观过展品了吧”,他从宽大的桌子后面站起来,热情地向前走了几步,握手,他的手温暖且有力。虽然带着长时间工作后的疲惫,但眼睛仍然是明亮有神的,和他的态度一样积极热情。

  伟创力这个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虽然是世界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业巨头,但涉及汽车电子还是个“小字辈”。它的汽车电子集团建立没有几年,但经过快速的内部发展和外部并购,在保持了自己出色的产品代工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产品开发设计的主攻方向:汽车内饰照明及控制、新型LED车灯驱动及控制、自动天窗、滑门、座椅等运动控制模块,以及车载无线连接、通讯和信息娱乐系统。这个刚刚在汽车电子行业起家的“小字辈”,却已经在汽车电子市场上凶狠地啃下了一大口份额,拿到了宝马奔驰、奥迪、通用、福特等品牌的定单。

  创造这个骄人成绩的企业的一位高层技术管理者正站在记者的面前,平静地等着发问。作为跨国企业的华人高级技术总监,胡红星比他履历给人的印象要亲和得多。但他做过什么?他是怎样做到的?他还准备做什么?一连串的问题在嘴边,等待着被解答。


 中国!中国!

  1998年2月,胡红星离开工作了8年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跳槽到意大利菲亚特旗下的马瑞利(Magneti Marelli)公司时,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憧憬。

  马瑞利也是一家知名的汽车零部件系统制造企业。让他最后决定接受这一变动带来的挑战的重要原因,是它提供了充满诱惑力的机遇——回到中国工作。他担任马瑞利下属的汽车零配件制造集团中国部业务开发总监,并在随后升任马瑞利动力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3年1月他转入日本松下电子公司,任电子产品事业部北美开发技术中心总经理,负责汽车电子产品的研究开发。

  “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于拥有中国背景又具有国际视野的‘海归’们而言,占据了一个独特的位置”,他回忆起这一次次转变带来的挑战时,仍然有些激动。他的判断没有错,作为文革后首批底特律工作的汽车华人,他的远见让他的归来早于“归国潮”若干年。作为外资零部件企业代表,他接触到了詹夏来、尹同跃、李书福、魏建军等较早一批自主汽车带头人。他赶上了中国汽车工业加速发展的时期,他也因此更了解激动人心的中国汽车早期发展状况。

  而了解东西方文化也无疑是胡红星更具有优势之处。“和国内客户打交道,‘海归’身份确实能帮上些忙。国内企业的老总们认为,你了解国情,又能有效地和外国老板沟通,就会对你格外重视。中西兼通的特长,正是许多‘海归’们回到国内能够如鱼得水般发挥的主要原因”,他说。

  中国是他广阔的舞台。他要来中国的发展决心,一直深深地埋植心中,等待着时机伸展发芽。

  “2004年离开马瑞利回美国时候,正值深秋,正是密歇根州最绚丽多彩的季节。湖泊散落在广袤的平原上,秋高气爽、水碧天蓝,放眼望去,满目染透了的秋叶??”胡红星用文字这样纪录了他的感受,“离开了那一片让人振奋和依恋的土地,生活又归于平静。我们开车沿着贯穿美国南北75号公路从飞机场返回离别多年的故居,沿途的景致和离别时几乎没有变化,让人毫无惊喜。而这四年时间,中国大地上的变化确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这是何等巨大的反差!”

   对故土的依恋和挑战性工作的依恋,让胡红星又一次选择了来到中国:在一年前,和夫人从美国移居北京,而将两个孩子留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他单枪匹马地从招人开始,把伟创力北京汽车电子研发中心建立起来。发展至今,中心已经初显规模。


 国际化思维

  带领队伍打拼了一年多,胡红星在多元文化公司的跨区域管理上颇有感触。每天要进行好几个电话会议,每隔几个月就要把大家凑在一起见面开会。这就是一个国际企业的风格。“欧洲那边正是清晨,而美国那边是夜晚”,下午两点,胡红星告诉记者。跨越12个时区,让每次电话会议也成了“有趣的协调”。

  能有效整合每个地区的优势,调配全球的资源,并且项目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这就是跨国公司最显著的好处。而能有效地进行全球化的运营管理确实有它独到之处。

  胡红星直接报告的集团总裁在奥地利,集团销售和生产制造副总在德国,采购副总在美国,而负责产品及技术研发的他在中国。这就是伟创力这样的拥有约20万员工的跨国巨头典型的全球管理运营情况。文化的差异,时空的变换,使得保持有效的沟通和有序的协调变得格外的重要和极具挑战性。

  胡红星曾经有在美国、欧洲、日本公司工作的经验,使得他很快就适应了这种独特的工作环境。而作为负责公司全球汽车产品研发的最高负责人,真可谓“身在北京,心系全球”。再加上如今有线无线网络的连接,对这样一类跨国公司的高管们,地域概念已经非常淡薄了。

  “出差派遣机制也是很好的解决方案”,胡红星说。他认为见面沟通能够更有效地协调部门间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个新的全球团队整合的初期,这种不同地区技术中心间及不同业务部门间的直接交流至关重要。伟创力内部实施的出差派遣制度,如工程师的海外短期工作安排,一方面能利用中国低廉的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也给团队间的沟通协作打下了长期的良好基础。

  “这需要高层领导的眼光高远,刚开始做可能效果不明显,但如果不做,未来要花费的时间会更多”,他说。

  丰富多元的文化经历正是他的一笔宝贵财富。职业生涯起步于传统的美国汽车公司,又见识了日本公司的严谨、意大利公司的开放后,伟创力这样处在新型的美国公司,是胡红星蓄势多年起飞的开始。

  “伟创力的总部位于硅谷,带着新型的美国企业文化,整个汽车电子产品技术开始是通过兼并的方式获得的”,胡红星说。面对的领域比较新,这就意味着他的团队尽管进入汽车零部件时间比较晚,但也不失先机。

  “伟创力在汽车行业虽然没有占上品牌的先机,但是在某几个领域中产品确实技术领先,具有竞争力,再加上公司在消费电子,无线通讯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应用到汽车领域,发展潜力巨大,这就很有干头”,胡红星告诉《汽车人》。作为一个新进入汽车电子行业时间不长的公司,伟创力来势凶猛。

  在他的视野中,汽车电子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行当,“只要技术一直在进步,就有可能走到前面去。”几年前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一份研究显示:目前百分之九十的汽车技术领域的创新是来自于汽车电子。这其中软件的开发已变得越来越关键。“在我们的一些汽车电子产品研发中,工程师花的工作量可能有80%在软件方面,因为硬件的平台可以共用,但软件不断调整变化,会有很多出错环节,而软件又是产品智能化的核心,所以对它的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他补充,“电子软件方面的技术发展是非常非常地快和新。”

   胡红星正致力于带领伟创力的团队开发和掌握核心的“黑匣子”技术,“在特别的领域树立起自己的优势,然后逐渐扩大”,他说,无疑,这正是他所看到的未来道路。

  “很多跨国公司所谓在中国建立技术中心,主要是提供本地化的有效技术支持,功能在于打开中国市场”,他解释。在那种建设思路下,跨国公司的核心产品的技术开放并没有放在中国,而是在海外公司手中。“那些所谓的中国研发中心只是根据中国新客户的要求进行本土化修改,或者跟着客户来到中国继续服务而已”,他说。

  因为伟创力选择了战略重点更明确的做法,看好了中国工程技术人才的聪明、刻苦及成本的竞争力,即选择将中国作为研发中心的重点。同时这点也是胡红星最终愿意投身伟创力的重要原因。“伟创力在中国部分是真正地在做研发,包括产品的设计以及新技术的前瞻性创新开发,面向的是全球的市场”,他点评道,并且,他本人即是跨地区各个研发部门的总负责人。


  汽车电子之战

  “汽车电子从技术上讲,中国并不都落后,但整体情况不如意,特别是产业化方面。”胡红星直接地表示。“大家也都看到了这一点。而汽车电子技术很可能是中国最有希望很快取得突破,和赶上世界水平的一个领域”。但我们真的有了足够的重视和投入了吗?

  作为博贯东西的技术专家,他有资格做这个结论:中国的很多高校也在汽车电子项目上有着类似的进度,中国的高校研发并不落后。但是,“真正先进的应用技术不存在于高校,而是存在于企业”,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在通用汽车担任高级工程师的时候,胡红星就已经明白了这点。所有企业现有产品上使用的技术,都是企业在几年前确定的研发方向;而现在正在研究的,又已经领先于外界能了解的状况好几年了。

  “因为高校和企业的目标产品是不同的:企业要创造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高校的产品则是合格的人才”,胡红星分析道。或许这正是胡红星带领的团队正在努力的方向——酝酿中的某项技术要在未来才能见到成效。

  “中国,主要是高校,开发出的前瞻性的技术,由于产业化的滞后,往往一旦市场需求成熟,就被国际大公司都吞掉了,如关键的发动机电喷控制技术”,他颇为痛心地说,并告诉《汽车人》他的一个亲身经历。

  几年前,胡红星和国外的几个专家去参观上海一家零部件制造厂,去了之后看见里面的设备是一流的,但整套的程序管理却不能跟上,“所以出来的产品不能达到一流产品设备应该达到的程度”,他有些痛心地说,“就是缺软件。”

  这就是他认为中国现在的企业所缺少的。他所指的“软件”不同于设备,是很难用钱购买而来的。只有通过自己摸索、不断改进,才能慢慢自成体系,因为人的问题,并没能把那一整套生产控制、质量标准掌握到手。“韩国、日本公司都是通过了好多年才摸索出来的,根本急不得。”

  真正核心技术的获得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地研究、开发、创新。这里主要靠的是核心的技术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一条是靠外部的并购和并购后有效的整合。“这两条路大家都在走。可有的走入了阳光道,有的却步入了独木桥。我们是成功的。这其中的经验又是个大的专题去谈了。”

  不过另一方面,他也感叹中国工程师的聪明和刻苦。“加上人力成本低,虽然中国工程师现在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可是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是国外的1/2甚至1/3!”他说。“但这种成本优势的体现是有条件的”,他进一步分析道,并谈到了他建立中国研发中心的体会。 

  伟创力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定位是一个能为中国和世界级品牌客户服务的优秀汽车产品研发中心。无疑,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核心技术人才及技术管理团队的建设是关键中的关键。

  “坦率地说,刚开始,尽管我们尽量挑选有在外企公司多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组建团队,但很快发现,我们中国年轻团队在经验和技术能力上与独立担当设计开发产品的要求是有差距的,和国外的团队相比差距更是明显。而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中国研发中心成本竞争的优势是体现不出来的。”所以,核心人才队伍的组织和培育是他这两年建立北京中心的工作心血所在。

  对于伟创力的未来和中国汽车的未来,胡红星都是看好的,“对中国的团队而言,应该赶紧抓住这些机会,向国外的伙伴学习,快速地提升上去。我们一直是这么努力的。”

  让他欣慰的是,亲自建立的这支年轻技术团队,刚刚组建两年,已开始担当起为宝马、奥迪、菲亚特、福特等世界品牌客户开发设计产品的重任。中心已开始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技术特点,并开始了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开发项目。谈起他的中国团队,关爱之情溢于言表,充满了希望,充满了信心。

(作者/彭琪欢)【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