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8 > 2008年第11期

苑文学:16载归国梦

作者:
陈瑶
时间:
2008-11-17 14:20:55

  

冷静地蹲下瞄准推杆线,静默侧身站好,轻摆球杆将球朝球洞推去,很职业的样子,而每次长推,球也都很配合地滚到离球洞很近的位置。

  苑文学最近爱上了高尔夫,尽管还不能算是高手级别,练习状态也有让自己不甚满意的地方,但他却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因为眼睛需要盯住的只有前方球洞。“其实每一次都是离目标更近了,一步一步向前走还是很高兴的。”在这位54岁的长者脸上,你所看到的更多是乐观和自信,甚至找不到岁月留下的痕迹。而与他的交谈虽属初次,但他却让你感觉不到丝毫的陌生和局促,尽管他的身份是北京现代副总经理,并全面掌舵北京现代研发中心,同时又具有美国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和在通用汽车工作16年的海外背景。

  秋日的暖阳穿过窗户洒满整间办公室,令人愉悦。苑文学笑着指向窗外:“进我们研发中心大门后,你们肯定都看到了,白色的楼是造型中心,北侧是工程设计大楼, 靠南边的一排有整车排放实验室、发动机实验室、整车功能实验室,等等,这些都已经在我们的研发体系中发挥作用了。这只是第一期工程,我们第二期工程还有振动与噪音实验室、试制车间、 材料实验室、电气实验室以及其他一些设施……”

  曾经杂草蔓延的一片荒地在自己的亲历亲为中楼房矗立,相信历经此间的每一个人都会由衷地骄傲。苑文学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研发中心的深厚感情:“2006年刚回到到北京现代的时候,真的就只看到一片荒地,现在通过亲手操作了研发园区的规划、 设计、建筑施工、设备选型采购、人员招聘……一切都从无到有,研发中心终于在我们团队的主导下真正起来了,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诞生了一样。”

  回国已经两年,谈起如何看待之前的这一选择,苑文学甚是坦然,“工作是挺难的,也经历过很多坎坷,但大方向是好的,而且走的还有点感觉,有点成就,过去的选择我不后悔,现在的状态我也很满意,因为我看到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往前走,我真的很高兴。”

  认准目标之后保证每一步都在前行,这就是眼前真实的苑文学,乐观的心态也让他能在工作压力中感悟到真实的成就感。毕竟,找到更大的事业平台是促使其当年回国的重要因素,而在如今的岗位上,苑文学显然找到了自己需要的感觉,也正在以一个中国人之力参与到中国汽车自主的梦想之中。

  

  大学机会纯属偶然

  30多年前,刚刚步入社会的苑文学,或许根本就没能想到自己今天会以“海归”的身份投身到中国汽车工业之中,并成为业界所关注的海外技术人才。

  在那个不稳定的年代,随父母被下放农村的苑文学, 初中毕业就步入了社会. 幸运的是没有像多数同龄人一样上山下乡, 而是进入石家庄市某兵工厂成为了一名机床工人。由于写一手漂亮的字,几个月后就被从车间抽调到党委会/革委会办公室, 负责给领导抄写发言手稿,一年后调到政治部宣传科负责公司的宣传栏和黑板报,那年他17岁。

  对于未来,这个大少年应该没有太多考虑,他觉得自己要做的,就是勤勤恳恳地干好每天工作,空闲时间则看看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毕竟,那还是一个有着诸多限制的社会。两年后,即使大学恢复招收工农兵大学生,他也没有给予太多关注希望,虽然上大学采取“个人报名,组织推荐,上级批准,学校复审”制度,但有限的几个名额多会被有后门的人占据。

  一天,苑文学正站在架子上忙乎着制作宣传栏,一个陌生人从下面叫住了他。“你是苑文学吗?”“是啊。”手里还握着刷笔的苑文学打量着此人,还未等他反应过来,陌生人紧接着问道:“你想上大学吗?我是北京工业学院(后改名北京理工大学)的,来这里招生。”这句话让苑文学更加疑惑了,因为当时全厂皆知,厂里惟一一个名额已经安排给了工厂第一把手、一个军队团政委的儿子。似乎看出了他的不解,来者马上解释。 

  这名老师在来厂的几天内, 进行了认真负责的调查, 经过复审,这名高干子弟并不符合要求,因为一些基本的常识他都不具备,很多人在否定这名高干子弟的同时, 不约而同地推荐了苑文学, 一些北京工业学院的老毕业生更是到招待所专门向母校老师推荐介绍。随后,招生老师约苑文学进行了面试和简单的测验,包括内燃机原理、密度、功率等,苑文学一一做出了回答,得到了招生老师的认可。但这样的变动却并不是单位所能接受的,既然一把手儿子不能通过审核,那么宁愿放弃这惟一的名额。这让招生老师很恼火,因为学校有权不要不合格的被荐者,坚持上告,双方关系一度僵持。最后,由河北省国防工业办公室出面解决,这张不易的大学通知书才寄到了苑文学手中。

  1975年年末,苑文学大学毕业,因为优秀的表现和不错的人缘,学校没有按照当时厂来厂去的原则将其放回那家兵工厂,而是通过调配,将其留校任职从事科研工作。不久就取得科研成果,赢得了口碑和荣誉。

  1979年,渴望继续深造的苑文学又以优异成绩考取研究生。3年的刻苦研读,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研究成果引人注目, 连续两篇用英文撰写的高速碰撞方面的研究论文在国际一流学报发表, 不仅在当时相对封闭的院系激起波动,也引起了国际碰撞学科的创始人、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Goldsmith 教授的密切关注, 这为日后苑文学能够顺利进入这所梦寐以求的世界级学府打下了伏笔。

  

  论文招来柏克莱的邀请

  1985年,机会再次降临。那是苑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工业学院任教的第三年。由于各方面成绩出色,被国家教委选拔为赴美访问学者。在当时,这并不是能轻易获得的指标,因为名额有限,竞争激烈,单位定了很多筛选条件。因为他是学院第一个45岁以下被选拔为公派访问学者的,条件更是要求政治上可靠,科研成就突出,教学工作量饱满,社会工作积极主动,要能够成为青年教师的一面旗帜等等。被选上是幸运的,然而在当时,由于对国外了解甚少和其他原因,顺利成行并不太容易。尤其是像北京理工大学这类学校的国防类专业。苑文学的对外联系同样也不顺利。根据有关部门的指导意见和过来人经验,他把联络目标锁定在美国的二流学校,而对于以学术精良闻名,拥有17名诺贝尔奖得主的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都认为要想直接跨入这个门槛是不可能的。虽然久仰 Goldsmith教授的大名,知道其研究方向接近,但犹豫了几次还是没有将联络信发出。

  然而,机会又一次光顾了他。那是一个初秋的晚上,住在筒子楼教工宿舍的苑文学正准备睡觉,突然有人敲门,苑文学来不及穿好衣服就开了门,眼前是一位慈祥和善的学者样老人。“你是苑文学吧?我是北京大学力学系的王仁。”“什么,王仁?难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力学家、北大力学系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席吗?” 没错,王老赶紧说明来意。原来,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的Goldsmith 教授在日本讲学后,顺便来京访问,目的之一是想见一下通过论文审查知道名字的苑文学,可是由于当时翻译的问题,来后两天找不到苑文学在哪个单位,最后求助了以前的老朋友王仁教授。王教授根据研究方向判断为北京理工大学,马上摸黑骑自行车赶来,又经多方打听,才找到了苑文学宿舍。 “Goldsmith 明早就要离开,请您马上到北大外宾招待所见面。”

  就这样,在那个深夜,在北大的招待所,毫无准备的苑文学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国际高速碰撞学科的创始人、美国工程科学院士、加州大学的Goldsmith 教授。尽管英语说得结结巴巴,但一个半小时的谈话,苑文学让Goldsmith教授相信,眼前这个中国人,一定能够替代正在其实验室工作的那位以色列访问学者,尽快推进那个时间过半还没见成果的美国能源部劳伦兹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合同快出成果。Goldsmith 当即邀请苑文学赴美到其实验室从事合作研究。由于事先的行程安排,Goldsmith两周内还不能返美,他就用北大招待所的信纸,手写给柏克莱的机械工程系主任一封信,叮嘱苑文学第二天要马上写信给系主任,附上他的信。

  事后得知,Goldsmith通过苑文学的一篇论文了解他的能力,认为论文中提出的数学模型和实验手段都很有创造性,与刚刚毕业的他的一名博士生的工作极为类似,除英文表达之外,其他并不逊色,而苑文学是在北京的简陋实验室里完成的硕士研究生论文。

  由于种种原因,苑文学等到1986年新春佳节过后的2月19日离开了中国,来到久仰的这所世界名校。4年的时光,苑文学得以聆听名家大师的课程,与工程科学泰斗们沟通交流,领略名校和国家实验室的风范。4年的勤奋,苑文学不但圆满完成了研究合同,而且拿到了柏克莱的博士学位。但几年来,外国人在美国从事国防相关研究给苑文学带来不少尴尬,Goldsmith 建议自己的这位得意门生应该走入其他行业继续发展。 在导师的建议下,苑文学的目光开始注意到了汽车。

     

  成长感激通用

  1990年圣诞节的前夜,像是圣诞老人的礼物一样,苑文学收到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聘书。从最初质量控制、白车身设计到最后整车性能集成,一步一步走过来,苑文学坦言自己的汽车经验是通用公司所赋予的,因为无论是在北京理工大学还是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其所学专业更多运用于军工领域而并非汽车。“对于像我这样非汽车专业技术背景,能够在通用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方面很快进入角色,并取得一些成功,最重要因素之一是通用给了我发挥的空间。” 

  苑文学曾在通用汽车中型豪华型轿车集团担任质量与可靠性工程师和设计优化工程师,集中研究车身门盖系统的设计方法,所开发的设计方法和程序被作为模版和标准程序在全公司推广,而成功解决某车型的白车身设计缺陷和长期存在的制造质量问题,给公司带来了重大经济效益,也给他本人带来了新的机会。

  因为工作出色,高层领导指示组建专门部门,由苑文学领导,在全公司范围推广相关技术,苑文学得到了特别晋升,被提拔并负责相关整车项目,考虑到此前并非汽车专业出身,对开发全过程的了解相对较少,通用专门为其量身定做了一套培训方案,8个月脱产培训时间内,在公司不同部门轮岗学习,参加国际会议,熟悉车辆从造型设计到制造装配的全过程,以及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随后苑文学主动提出希望能去机械工程顶尖学校——麻省理工学院学习,通用也欣然答应,在公司的支持下,苑文学连续两年专程到了波士顿,在麻省理工学院进修暑期课程。

  “通用会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培养,它是真的给了你发展空间,这样的做法对我触动非常大。”苑文学认为,像通用公司的这种安排,之前从未听说过,之后也没有听说再有过。“一整套方案走下来,提升的能力是很明显的。很多人选择美国的大公司更多也是看重它能给予自己的平台,只要你想学习,你想提高,通用都会给你创造条件,充分尊重你的意见,这在其他公司、以及在中国现在的环境中,都是很难实现,一个人在单位工作几十年也可能只是默默无闻。”

  

  三探归国可能性

  当年毕业能够进入通用汽车实属难得,因为1991年的美国经济步入新一轮衰退潮,美国汽车工业正裁员闭厂以应对市场低谷,而苑文学是作为几个例外之一被公司聘用。但在他的内心,回国梦想始终都没有放弃,只是这样的时机他却等了足足16年。

  1993年夏天,阔别中国七载,苑文学的双脚再一次踩在中国厚实的土地上,他想回母校看看,更想知道自己如果回国能不能做点什么,因为是母校给了他继续深造的机会。

  “第一次回国自己挺寒心的。”回想当年,苑文学无奈地摇了摇头,因为他所看到的与此前自己所期望的相差甚远,“大家好像没有心思做学问了,没有人去理会你讲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些教授为了经济实惠,更喜欢做一些层次较低的工作。”如此情况,就连昔日的朋友和领导都劝他继续回到通用汽车,失望的苑文学匆匆结束了第一次回国之行,国内条件不成熟注定他即使回来也发挥不了自己的专长。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车城底特律与中国的交流从最初的不甚密切发展到“新闻不断”,而中国政府对海外华人的日益重视也让苑文学心中的归国梦想再次复燃。1996年11月,中国国务院侨委会邀请40位来自世界各国、各行各业的社团负责人回京参观访问,由底特律华人自发创办的民间组织“底特律中国人协会”也收到了来自国务院侨办的隆重邀请,时任协会副主席的苑文学成为代表之一。

  再度回国的苑文学,此番明显感觉到中国大环境的变化:“当时回来访问的规格是很高的,包括江泽民、万国权等国家领导都亲自接见了我们,和我们谈了很久,我也有点动心了。”如果当年回国,苑文学更大可能还是会选择任教北京理工大学或从事汽车研究,但经过考察,感觉条件仍不太成熟,再则,当时子女上学问题也成为他回国的顾虑之一。尽管未能达成夙愿,但在访问结束之际,苑文学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一行就是增加了压力,感到自己真应该为中国老百姓做点什么,否则一颗心不得安宁。”

  执着的坚持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希望。随着通用汽车中国战略的正式启动,苑文学于1997年经过努力,调入了通用汽车卡车集团海外项目技术部,担任中国卡车项目整车集成主任工程师,负责与国内金杯汽车合资项目的谈判以及产品技术、工程更改,试验认证、技术转让等工作。因为工作需要,他开始频繁来往于底特律与沈阳之间,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中国汽车市场。“刚到沈阳考察的时候,我被吓了一跳,因为什么都还没有,破厂房还在改造,那会感觉中国的汽车工业还是不太成熟。”苑文学并不避讳自己当时的真实想法。

  随着金杯通用项目的确立以及产品实现投产,加之大儿子也在美国考取了大学,子女教育问题已经不再是苑文学顾虑的因素,2000年10月,他正式申请调往金杯通用,带着太太和上小学的小儿子安家沈阳。尽管此时苑文学总工程师的身份依然代表着通用汽车,但能够常驻中国,其一直未放弃的回国梦也算实现了一半。

  2004年4月,金杯通用卡车项目下马,苑文学被调往通用中国上海总部,负责新车型的开发论证,并对新车型的成本、销量、前景做出评估。随后,因产品线调整该车型方案放弃,苑文学于2005年1月回到了底特律通用汽车技术中心,从事此前的整车性能集成工作。

  “那几年美国汽车工业已经在衰落了,公司各个部门都在裁员、压缩规模,回去之后很难再找到合适的位置,只能说哪里有空缺就补充到哪里。我在中国的时候工作很忙,干得热火朝天,回到美国后突然觉得使不上劲。”苑文学说,“虽然待遇还不错,我大可以舒舒服服等着退休,但自己其实还是想做点事,这个时候就有国内企业主动来联系我。仔细想想,自己的知识、见识、经验已经有了充分的积累,在美国的价值已经得到了体现,应该是向前迈进的时候了。所以,我也开始考虑回国后到底往哪里去的问题了。”

  如果从1997年参与金杯通用项目算起,苑文学实际对中国已有了8年的真实接触,但于他而言,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国:“那段时间在中国呆的日子虽长,但你毕竟是代表通用汽车,这和整个把美国那边的‘根’拔掉感觉是不一样的。”不过,也正是这为期最长的第三次回国经历,让苑文学看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短短几年时间内的迅速发展,并开始适应曾经相对陌生的中国企业文化,回国抉择在苑文学多年的观察中日渐明朗,他决定要“彻底”回来了。

  

  寻找适合的平台

  在诸多对其有意向的中国车企中,苑文学慎重地考察着自己的最好去处,直到北京现代出现。“其实好几家国有企业都找我去做自主品牌,北京现代是惟一的一家合资企业,它找我的时候尽管是最晚的,但却是最适合我的。”苑文学这样说。

  之所以选择北京现代,苑文学所看重的是这个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团队。“我到北京现代去看的时候,就觉得和我以前的环境最接近。我当时很喜欢北京现代董事长徐和谊的风格,和李总(李洪炉)、韩国方面的总经理聊得都非常好”,他笑着解释,“虽然都是到研究中心从事自主研发,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的压力是比较大,只是制度化的管理和简单的人际氛围我想更能很好发挥自己专长。”

  在中国自主研发大潮涌起的大背景中,苑文学清楚知道,这是如他这样的海外技术人员回国的大好机会,但一套能让自己快速融入其中的企业体系以及被认同的企业文化则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2006年7月1日,苑文学正式加盟北京现代,全面主导还是零起点的自主研发工作。虽然不是土生土长北京人,苑文学却对这个城市充满了感情,“在北京呆的时间最长了,出国之前念书工作一直在北京,总共14年,我把这里当做是自己的老家。”如家一般的工作环境,苑文学应该找到了回国发展事业的最合适平台,一切都将重新开始。在他的名片上,有心人都会发现,他的邮箱名特意加注了“06”的字样,毕竟,2006年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刚到北京现代,摆在苑文学面前的担子就是沉重的,因为所谓的研发中心不过落于纸面,没有一套成熟的系统方案,没有一个专门的项目团队,就连技术中心筹备小组的成员当时也只有苑文学一人。此前,虽然中方迫切希望加强研发力度,态度也非常坚决,但由于没有人具体操作,对于产品开发的流程并不清楚,导致与韩方的对话基础不一致,最后只能处于停滞阶段,以至北京现代更多像是一个海外工厂,而并非一家完整的公司。

  很快,在苑文学的推动下,公司技术中心项目正式启动。他将产品认证科11位工程师补充进来一起组成了技术中心筹备人员,并牵头带领其中的四五位人员集中制定项目计划,两个月后中韩双方在项目计划书上签字,技术中心随即在北京市顺义区破土动工,如此立竿见影的速度,让业界对这位北京现代自主研发领头人抱以了更多关注。

  采访过程中,苑文学很乐意和我们分享这两年来的工作成绩,他高兴地从书柜中拿出那本厚厚的计划书:“你们看,这就是我们团队所做的技术中心计划蓝图,阶段目标和整体目标都在里面。设计院和实验室如何规划,需要什么设备,技术中心需要做什么事情,又需要招聘多少人员去构成这个组织机构,今后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这些都是一点点开展起来。” 

  理顺思路之后,2007年3月,苑文学开始为北京现代技术中心组建团队,从当初的10人规模扩大到现在83个人的规模;2007年4月,其牵头的技术中心一期工程完成;现在,关于索纳塔、伊兰特两款车的本土改进项目正在紧张进行……

  “虽然进度不是像我想像得那么快,但是发展方向还是不错的,基本上按照我们思路在走,到现在为止项目已经做起来了,已经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了,明年9月份我们拥有知识产权的索拉塔改款车就要实行量产了。”苑文学这样总结两年来的工作情况。

  当然,任何事情并非十全十美。在来北京现代之前,虽然知道韩国人比较保守,但真正接触到的情况还是让苑文学有点吃惊,而这样的作风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北京现代研发中心的快速成长。苑文学坦言,按照自己的规划,工程设计大楼应该具备8000平米的面积,但由于韩方的坚持,现在建筑面积只有6000平米。因为在北京现代这样的合资企业,每一个项目或者策划都要合资双方达成一致,决策效率就比较低,时间成本较高。换言之,苑文学放弃北美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令人羡慕的通用职位,回国选择的道路充满了挑战和压力。毕竟,在中国的大环境中,相比于欧美企业对中国合资伙伴的开放态度,摸着石头过河进行自主研发的困难要大得多,而成功与否的最后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业界对带头人物的评价。

   “韩国企业的文化就是这样,我们可以理解,可喜的是韩方近年也有了一定很大改变,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北京现代销量严重下滑之后,他们意识到中国市场必须另眼相看。现在在讨论产品规划的时候会把中方高管都请过去,很注重中方的意见,在这之前基本上是韩方给什么产品我们就生产什么产品。而一直处于保密状态的韩国研究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也向我们开放了。韩方现在对我们研发工作的配合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虽然能力提高得速度还不尽人意,但在朝积极的方向发展”,苑文学说,“不过,做事情还是主要依靠自己,这也是我们摸索的机会,大家通过自己的点滴积累可能会更好一些,如果总是依赖别人,主动性肯定会越来越差。做自主研发,我们是在补前几年高速发展拉下的功课,也是按照我们预定的计划在进行。” 

  在苑文学看来,随着2009年研发中心全面负责的索纳塔改款车型上市,中韩双方的沟通交流势必会得到更大好转:“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第一个项目,无论如何都要做好,只要交出了满意的答案,证明我们拥有这个能力,后续的事情就会好办很多。”

  

  “把最实用的东西带回来”

  按照苑文学的规划,2009年之前,是北京现代技术中心能力形成的阶段。尽管北京现代的研发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2010年之后,苑文学希望技术中心通过4年时间积累顺利提升到“大改”层面,而最终目标则是通过阶段性的建设具备整车开发能力。“我们就是按照这个方向来总体推进,分阶段实现,我们需要形成一定的能力之后才能快速发展。有能力开发一款全新车型,则是我最终理想状态中的北京现代研发中心。”

  要达到这样的终极目标,苑文学深知这实际需要一个高素质的团队合力实现,而并非靠一己之力。正如之前自己在通用汽车工作那样,整个研发团队的能力实际是在公司高效的管理机制和培养体系中形成的,他希望自己能将这些理念与现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团队一定要提高素质,人的要素是第一重要的。你看,我将以前在通用汽车所做的笔记和培训书本都拿来了,我经历过,也受益过,我就是要将实用的东西带回来。在北京现代,除了技术工程,我还要打造人才工程。”苑文学指着身后的书柜笑着告诉我们。

  处于北京现代技术中心研发主任的职位上,苑文学相比以前要更多思考管理的问题,因为这还是一个刚刚组建的团队,而这个团队的素质又关乎着整个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苑文学坦言,自己做技术出身,以前对管理方面想得少,但现实的工作情况促使其必须全方位考虑,尽管有压力,他仍然学习,也时常总结,管理方面的书籍他现在经常翻阅,“做人一定要诚实,做事一定要给人惊喜”则是他和部门人员讲得最多的一句话。

  问及是否想过为北京现代引入一批如他一样的海外人才,毕竟目前的全球金融恐慌和美国汽车工业的衰退,让更多底特律的华人工程师产生了回国的念头。

  苑文学做出了这样的回答:“其实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因为他们的技术背景是所有中国车企都看重的,我在底特律的很多朋友最近也打电话征求我回国的意见。但现在的问题是岗位和成本,如何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其实比较难,因为现在企业已经搭起了成型的架子,高管职务相对有限。尽管待遇可能不是他们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但相对于他们在国外的待遇和生活水平来说,应该是合情合理,有竞争性。合资企业的人事制度非常严格,有局限性,没有合适的位置又给不出相应的待遇,请他们回来是不现实的。我们正在与人事部门沟通,希望建立技术职级体系,多引进一些人才。”

  因此,聘请少数有经验的人才带头,培养大批有潜力的新人力量,成为苑文学的团队构建原则。2010年以后,他希望自己所带领的这支队伍能够从现在的83人扩充到600人左右的规模,并具备相应的技术开发能力。

  对于苑文学来说,当初回国就是为了寻找更大的事业空间,用自己的个人价值帮助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能力提升,这自然也成为其已经确认的未来规划,“我一定要把北京现代的技术开发能力培养起来。”54岁长者的言语中透露着自信,16年的海外技术背景和一直都铭刻的赤忱之心是他最充足的底气。

  也许有一天,你还会在书店中看到这样一本书,一本跨越军工、机械、汽车、管理等诸多不同领域的综合书。“从技术到管理,我之前其实经历了很多行业,但无论是科学原理还是思维方式,有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我觉得很有价值。现在一有时间我就会整理总结,当条件成熟的时候,我想也不排除有出书的可能性吧,希望能对行业有所帮助。”看来,尽管在企业任职数年并走到高管岗位,儒雅的苑文学依旧没有放弃当年潜心学问的愿望,虽然这个愿望因为机缘迟来了这么多年。  

  

      (作者/陈瑶)【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