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专栏

联合营销,粉丝经济新模式

作者:
宋志远
时间:
2014-12-22 15:21:21

在互联网时代,除了“流量为王”之外,“有人则有一切”也是一条真理。近期不断被炒热的“粉丝经济”就是一种体现——粉丝可以重复购买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粉丝可以对服务提出可行的建议,粉丝可以提出产品创意,粉丝可以进行口碑的传播……所以,只要掌握足够的粉丝、用户,这些活生生的“忠实粉”,可以为企业做很多企业做不好、不能做的事。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开始特别关注维护自身的客户,希望通过与粉丝的沟通,让粉丝能够给企业提供多方面的价值。

但回顾近年来的成功案例,当我们提“粉丝的价值”时,除了“小米”、“苹果”、电影“小时代”外,又有多少真正为人熟知的案例。

如果我们仔细斟酌一下的话,“小米”、“苹果”吸引的是“数码产品发烧友”,“小时代”所代表的则是明星效应(无论是文艺还是娱乐界),但现在看来,又有多少企业能够真正享受到这样的红利呢?换而言之,如果企业所在的行业和“智能技术”、“数码技术”关联不大、“明星效应”相对有限,可能企业很难让天然的粉丝深度地卷入进来。毕竟,有多少消费者对“压缩机”感兴趣,又有多少人愿意天天讨论某个品牌的矿泉水?当我们所处的行业生产的产品并不是消费者高讨论度的时候,我们如何能够更好地与粉丝进行沟通?这可能是绝大多数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基于零点的经验和思考,我们提出了消费者在线的若干层次的需求:比如获取信息的需求、表达专业的身份地位、给予或者寻求帮助、分享、社交、找乐子。但凡成功的消费者聚集的线上平台,都会满足其中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的消费者需求。已有一些企业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开始规划消费者沟通策略的平台(无论是微信、线上bbs还是独立的app),并对消费者的线上需求有所考虑,希望能够黏住自己的目标客群,最大化粉丝的利益。

当然,这在初期,一些先锋企业可以考虑这样来操作;但这一模式逐渐成熟后,所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平台,都想吸引消费者来进行参与互动的话,那么消费者需要有越来越多的社区账号、越来越多的app,消费者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他们也不可能在所有的平台上活跃,显然这非常的不现实: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粉丝维护与粉丝价值实现的时候,势必出现消费者自然分群,每个消费者只关注那么几个app、上那么几个有限的社区,那么行业中第四、第五的品牌可能就没有机会;同样消费者个人喜好、品牌偏好不同,在有限的能够抓住粉丝的平台上,粉丝也被“摊薄”;对于低关注度的行业往往很难吸引消费者——显然,未来这一方式并不能为所有的企业与平台获益。

所以,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如果现在就能充分认识到这一未来可能的问题的话,最现实的策略就是“联合”对消费者进行维护。

之前就有很多企业尝试过联合营销,但这也基本停留在战术层面,并没有当成一个固化的战略来推行。

但在未来,笔者认为这将成为一种企业之间固态化合作的一种模式——目标用户群相近的、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企业能够联合起来对客户进行沟通维护,这当然对企业理念有巨大的挑战,毕竟这需要与其他企业共享自己的客户。但总体上,笔者认为这种模式仍然有足够的吸引力:

●粉丝有足够多聚集:不同企业的客户群彼此略有差异,共享客户可以最大化客群;

●粉丝有多元化的利益:一家企业的营销资源是有限的,平台化的联合消费者管理模式可以吸引无限多的目标客群相近的企业,多元化的营销资源可以注入,为粉丝带来更多的价值;

●节约粉丝的参与成本、提高数据利用率:在同样一个平台中消费者的参与数据为所有参与的企业共享,消费者的有限参与的数据最大化使用;

●节约企业的运维资源:对于平台的基础运营维护,在各个参与企业中分摊,降低每个企业的人力物力。

所以,对于想更多地抓住“粉”、想更好地维护“粉”的企业来说,不妨抱着开放的心态尝试一下,未来也许有不一样的收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汽车营销》杂志。联系电话010-63045013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