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专栏

莫以成败论英雄

作者:
赵英
时间:
2016-07-23 08:15:17

切莫以成败论英雄。就企业发展而言,创新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但不创新肯定会没落乃至消失。

◎ 《汽车人》评论员  赵英

最近,一向以技术创新吸引人们眼球的特斯拉又搞出了大新闻——7月1日,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HTSA)宣布:由于一名Model S车主使用Autopilot自动驾驶模式时发生事故死亡,将对2.5万辆特斯拉Model S车型展开初步调查。

有意思的是,事故发生后,特斯拉CEO马斯克在Twitter上承认,该项技术处于公开测试阶段,技术不完美,不推荐驾驶员完全放手自动驾驶。

就事论事而言,这件事告诉我们三个事实:其一,自动驾驶系统已经在技术上得到了长足进展;其二,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在美国得到了深度推动,不管美国官方发生事故后如何说,但是特斯拉已经有2.5万辆车装上了Autopilot自动驾驶系统,本身就说明其已经属于政府认可的测试,美国政府对交通安全的管理堪称苛刻,没有政府的某种承认,特斯拉不敢做此尝试;其三,自动驾驶的推动,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技术推进快于法律法规修订、建立的状况。

特斯拉自动驾驶模式导致死亡的事故发生后,在智能驾驶、无人驾驶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的我国,掀起了一阵波澜。舆论对于特斯拉的失败,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据笔者所见,贬大于褒。

笔者认为,对于这次事故,尽管特斯拉可能出于商业目的(商业化应用是不可避免的),可能有各种考量,但我们更应当从汽车发展的大历史进程去看,甚至应当从人类工业革命以来的大历史进程去分析,从当前人工智能加速推进的历史进程去研究,这样才能深刻地总结经验,推动汽车智能驾驶的发展。

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面临两大革命性进展:新能源的使用和智能驾驶。笔者认为,后者带来的冲击,要远比前者大。因为前者并未导致汽车驾驶方式、使用环境、人机关系乃至社会、法律关系的变化。对于这样一个巨大变化,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特斯拉自动驾驶模式导致死亡事件,可以使各界本来过于乐观的态度趋于冷静。实际上完全自动驾驶的推广与普及,还有很多门槛要超越。

尽管发生了以人的生命为代价的惨烈挫折,但是也要看到这仅仅是自动驾驶系统推进道路上的一次失败。自工业革命以来,任何一个技术上的革命,都经历了反复的探索——失败——再探索——再失败——终致成功的过程。以美国的航天飞机为例,如此尖端的高技术产品,因为惨痛事故,不得不黯然走下人类进军太空的舞台。

就汽车产品而言,汽车产品在安全方面的重大技术、标准改进,都伴随着血淋林的事故和教训。正是通过对这些事故、教训的研究和总结,汽车产品的安全性才得以持续提高。

要看到,当前汽车的智能驾驶进展,实际上只是整个人类生产、生活智能化浪潮的一个组成部分。汽车产品既不能落后于这一浪潮,也不能超前于这一浪潮。汽车智能驾驶(尤其是自动驾驶)除汽车自身的软硬件技术外,还要与其他领域的智能化进展相匹配,要与政府管理方式相匹配,甚至要与人的想法和习惯的演进相匹配。因此,汽车智能驾驶只能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演进过程。

现在我国对汽车智能驾驶,有许多说法,笔者认为统一为“智能驾驶”比较准确。在智能驾驶推进过程中,可以区分为智能辅助驾驶;完全智能驾驶(驾驶员仍承担最终责任,在自动驾驶情况下人仍做出最后决定,把手放在方向盘上);无人驾驶等阶段,相应的政府管理、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也必须相对应,及时做出同步改进。从技术管理角度,也急需对自动驾驶以及相关程序,做出准确的定义,以便政府监管、示范及推广。

目前比较实际的是,较快地推动智能辅助驾驶,逐步扩大智能辅助驾驶的应用范围,待软硬件基本成熟,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具备后,再推动完全智能驾驶,然后是无人驾驶。

由目前的驾驶方式,过渡到完全无人驾驶,要过技术关、基础设施关、法律法规关、道德伦理关。前两关从技术上看需要反复实践,精细研发,逐步磨合、提高。某种意义上后两关扯皮的事情更多,更难解决。

而我国汽车界并没有予以关注。即便是前两关,实际上也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例如,自动驾驶系统,在道路上出现形体大小类似的动物和人类时,如何做出反应?基于同样的自动驾驶软件,是否会导致选择巨量的、同样的驾驶方式,从而导致新的交通管理问题?基于自动驾驶软件导致的交通事故,赔付责任如何认定?

总之,我们在分析特斯拉自动驾驶发生的事故时,要更多地深入思考和分析其对于未来汽车智能化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看到特斯拉这一首先吃螃蟹的先行者付出的努力与代价,从而少走弯路。

切莫以成败论英雄。就企业发展而言,创新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但不创新肯定会没落乃至消失。在很多情况下,正因为创新者备尝创新的艰辛与痛苦,所以能够最先到达成功的终点。

最后,笔者有一点遐想:面对人工智能波涛汹涌般的推进,人类做好进入人机互动时代的准备了吗?人们从更宽广的视野思考相关问题了吗?(《汽车人》评论员/赵英)【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