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专栏

【汽车人◆葳漪专栏】我们不需要科学狂人,亦不需要PPT造车

作者:
刘葳漪
时间:
2018-11-30 07:28:15

对于“基因编辑”事件的审视,社会舆论以及科学界围绕“基因编辑”事件的讨论,早就超越了事件本身。“互联网造车”、“PPT造车”亦是这个浮躁时代的一曲短暂喧嚣。

文 / 《汽车人》评论员 刘葳漪

11月28日中午,因“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而引起广泛争议的科研人员贺建奎现身香港,在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上发表演讲。

这位科学狂人,在香港回应了自己的“科研成果”——“首先我必须要道歉。我的整个实验结果,由于保密性的问题,数据被泄露了。所以我必须要在今天这个场合,跟大家分享这个数据。”

在他并无诚意的道歉同时,中国医学科学院在官网上明确表达了将抓紧研究制定可资指导有关研究和操作的技术规范与伦理指南,以期严密防范伦理不端行为发生,为该领域研究的健康发展提供专业指导意见。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也在其官网和官微发表声明,对基因编辑婴儿表示坚决反对。

几天前,贺建奎的“科研成果”一经公布,即导致122位科学家联名谴责: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使受精卵的CCR5基因发生突变,从技术上讲不是难事,也谈不上创新。在哺乳动物中,从小鼠到猪再到猴,都进行过成功的基因编辑实验。这个技术以前也有研究者在受精卵中做过,但都会在胚胎发育极早期中止。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基因编辑很可能出现不良后果。基因编辑实际上就是使某种基因发生改变,但可能使得基因敲除或产生脱靶效应。正如科学家群体所批评的,“它突破了伦理和科学的双重底线。”

针对这一事件,科技部明确表示,“基因编辑婴儿”如果确认已出生,属于被明令禁止的,将按照中国有关法律和条例进行处理。

美国罗格斯大学神经科学和细胞生物学教授庞志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贺建奎为了“博出位”做了件从伦理、科学和法律上都有严重问题的事。贺建奎并不是一个基因编辑专家,他也没有拿出具体证据证明实验的整个过程。

11月28日,笔者查询到日本北海道大学发表的关于转基因立法和实践的学术报告,在接受审查的39个国家中,有29个国家禁止对人类生殖基因进行编辑,在25个国家,这项禁令具有法律约束力。比如在加拿大,编辑人类基因将面临最高10年的监禁;在澳大利亚,改变胚胎基因组,违法者将面临15年的监禁……

为了“博出位”,就可以置科学精神和伦理道德于不顾么?贺建奎及其团队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其中暴露出的监管、审批、伦理审查漏洞如何弥补?毕竟,人类打开类似于核武器这样的“潘多拉魔盒”已经足够多。

科学是循序渐进的事业,不是赌博。任何科学行为都需要得到严肃评估,不能止于一事一议。回到汽车制造领域,也是一样。

互联网企业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打着“互联网造车”的旗号,超炫的设计、超长的续航、超美的设想,甚至这其中的“佼佼者”,光靠一个PPT,一个发布会,就宣称“震撼”了所有人,嗨翻全场。令人瞠目的是,这些造车的企业,不仅没有生产资质,甚至连自己的生产线都没有,实现量产并销往市场,建立可靠的售后体系,更是没有几个。严谨地说,很多互联网车企的所谓“最终情怀”无非是打着造车的旗号赚到投资人的钱财,根本就不是对消费者负责。

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制造经验的传统车企,大多不屑也不愿意吹嘘的性能和功能,在PPT造车企业眼里,反倒轻而易举就实现了。只不过,他们能影响到的仅仅是投资人的腰包,严肃的传统车企还犯不上联名谴责,大家实在是没时间顾及喜欢“博出位”却没有真正实力的新面孔。

对于“基因编辑”事件的审视,社会舆论以及科学界围绕“基因编辑”事件讨论,早就超越了事件本身。“互联网造车”、“PPT造车”亦是这个浮躁时代的一曲短暂喧嚣。(文/《汽车人》评论员 刘葳漪)【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