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专栏

【汽车人◆专栏】 被“氢”视的燃料电池汽车

作者:
牛一龙
时间:
2017-09-06 22:16:05

我国从“八·五”算起,从事新能源汽车事业足有20余年的历史,如今到了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回顾过往,总结经验与教训,梳理并重新思考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思路与技术路线,与时俱进的对此加以调整或修正。

◎ 《汽车人》评论员  牛一龙

不出意外,9月7日,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科技部、广东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权威见证下,长江氢动力研发中心及整车生产项目在佛山南海区将签约。同时将签约的南海区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项目签约还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项目、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项目、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项目、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合作项目等。这标志着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促进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项目”佛山项目正式启动。

消息人士称,9月7日,佛山市南海区6大氢燃料电池产业研发平台将进驻,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绿色制造技术与标准化创新研发中心将揭牌,《佛山市南海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将正式发布,并将宣布启动南海区氢能产业规划、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工作及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业内专家表示,长江汽车、上汽集团等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先锋企业率先担纲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促进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项目”佛山项目,预示着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元年到来。

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的汽车知名情报专家、《燃料电池汽车——新能源汽车最具战略意义的突破口》新书作者程振彪先生在提前得知这一消息时,不顾70多岁的高龄,通过《汽车人》新媒体书写下表达他的喜悦之情:“闻悉长江开始涉足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让人兴奋和值得期待,此为汽车行业一大幸事,盼兮,乐哉!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既定的战略方针和政策,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城是最有战略意义的突破口。”

氢具有清洁环保、来源广泛、便于大规模稳定储存、持续供应、远距离运输、快速补充等特点,在未来车用能源中,氢燃料与电力将并存互补,共同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科技部部长万钢最近在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未来出行——氢燃料电池及智能车辆技术”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将成重要发展方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16年10月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明确提出,2020年、2025年和2030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目标分别为5000辆、5万辆以及百万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近期表示,燃料电池汽车已走过启动之年,今年或可成为全方位商业化的元年。

现今,国家已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加以大力支持发展,并明确了类似于所谓的“三驾马车”式的(即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由于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领导在不同时期与场合,又强调以纯电驱动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战略取向,这实际上就是要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纯电动汽车(全国的现时客观情况也大致如此)。而燃料电池汽车则处于被弱化、轻视的地位,上述的“三驾马车”式格局实则成了纯电动汽车“一头沉”。业界许多人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认识还停留在五年前、甚至是十年前的水平上,仍然把其视为遥不可及和仅仅作为跟踪观察而不是具体研发的对象。

程老语重心长地说,当前,国际上客观的发展状况与我国一些人头脑中的主观想象大相径庭。日、美、欧等国家与地区,尤其是日本,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十分重视,并在一些关键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有望在近期实现一定规模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这与纯电动汽车眼下关键技术久攻不下、进展不明显的境遇恰恰形成明显反差。发展新能源汽车对哪一个国家都是前所未有的新事业,也是风险很大的一项重大科学试验,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自己在做的时候“摸着石头过河”。

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复杂过程,最终弄清楚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找出一条合乎客观规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我国从“八·五”算起,从事新能源汽车事业足有20余年的历史,按说已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和教训,对之有深刻的体会,如今到了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回顾过往,总结经验与教训,尤其要认真研究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动向,梳理并重新思考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思路与技术路线,与时俱进的对此加以调整或修正。(《汽车人》评论员/牛一龙【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