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中的“汽车人之夜”

2015-04-25 23:59:00 作者:


那些关于“制造”的差距


《汽车人》记者/张敏

两年来采访一线汽车工人,让我对汽车制造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原材料、工艺、管理水平,乃至企业制造体系的竞争力的差距,最终将体现在产品的差距上。在这上面,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甚至于进口产品之间,目前已经将差距拉到最小化。差距还有什么?很多人认为,在全球化采购背景下,差异只是体现在生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工人素质水平所呈现的工艺上差别。这一点,我们采访过的一线工人,无论是整体素质,还是专业性,都是其中佼佼者。这意味着,如果企业有足够的魄力,这个差距我们也可以抹去。当然,这对于正在想办法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的车企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采访中,一些工厂基层管理者,在为一线员工流动率过高头疼。一位一线管理者告诉我,基本上,每一两年后,整个班组内能够看到的老面孔就很少了。在我们评选的“最美汽车人”中,也不乏有个别员工因为表现优秀进入初选,记者在进一步联系时,发现人已经离职。

不久前,一位”最美”获奖员工有些遗憾地告诉我,他带的第一位“大本”徒弟辞职了,去上海一家公关公司从事超豪华车品牌推广。诚然,这与本人发展志向相关。但其中的暴露的问题,却不能不去正视。尤其是在当下,“中国制造2025”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刻。

制造业整体工资水准相对较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但起点不能与金融、互联网,贸易行业等行业相比,未来工资提升潜力上,也相差甚远。此前有报道称,中国工人工资收入仅占企业运营成本的不到1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希望现在能够有所改善。

长久以来的,中国就有“唯上”而轻下的传统文化偏见,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舆论本身,都很少对一线工人给予足够的关注。在汽车业中,我们听到、看到的大都是企业如何扩大规模,如何增加销售,如何增加盈利,如何搞好研发等等,但很少有企业明确地为职工收入增长确定一个目标。当然,也不是没有。对于真正在做这些事情的企业,我从心底为他们点赞。

大家谈的更多的是,中国制造与国外制造的差距。在德国制造那里,最求极致的精神表现为德国制造业界对于技术、创新、质量的高度追求;在日本制造那里,撇开情感因素,日货的质量,与日本工业技术背后的“职人精神”密不可分;在美国制造那里,以苹果为代表的企业所引领的创新高度,亦会让国人从心底里赞赏。

这无一不与精神层面的进一步提升相关。但在中国呢?用陈丹青的话说,中国人其实就在干一件事情,生存。如此,你怎么可能奢望让人内心发出 "把事情做好" 的声音。与国外工人相比,我们的确还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将谋生的活计当成艺术品来处理,当然,从大的环境看,这需要一个时期来提高工人的恩格尔系数。

一线工人需要什么?面包与情怀。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可爱而又朴实的工人,真的很容易感动与满足。这从“最美汽车人”评选现场,很多工人眼中泛出的泪花可以看出。

记不清在哪看过,“什么时候中国汽车工业工人能拿到全球最牛的工资,中国就会成为世界汽车强国。”

我深以为是。


那一刻,感动


《汽车人》记者/吉盼丽

耳濡目染,半年的时间,我从对汽车一无所知、无感无厌,到现在由衷的自豪,除了归功于所在的团队之外,最大情感就是那些采访过的汽车产业链的一线工作人员。

他们有的是车间生产工人,有的是行走在一线的销售人员,有的是后勤服务人员,有的是奔走在大江南北车辆试验管理员……太多的类别,每个都有着不为人所知的辛苦,但,这群人却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希望有一天中国的汽车能够走向世界,唱响全球。

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当我问及他们有何梦想时,每次听到这个答案,我的内心说实话,带有一定的怀疑,总觉得肯定是采访之前,厂家公关和他们交待过,要借此机会宣传自己的品牌。

事事证明,我错了。梦想这个词,听起来是一个带有隆重个人色彩的词义,可往深了考虑,它其实折射出的是一个群体的现象。当问一个汽车人的梦想时,他说希望自己家的品牌能够世界驰名,也许可以说这只是个别现象,但当你问10个,问100个汽车人的时候,他们给出了同样的答案,那这个梦想就是群体的期望。

当没有融入到这个行业的时候,听到有人说,尤其还是一个所在产业链最一线的人员这样讲时,心里面觉得他们的异想天开,甚至带有一定程度的嘲笑。

可是,一次次的接触中,一次次的交流中,每一位产业工人从心底里对汽车产业的责任与热情,慢慢的自己才真正的走进这个行业,热爱这个行业。

再一次在“汽车人之夜”见到那些曾经采访过对象,他们看到我时的不断表达着感激之情,心里面说实话是带有一点惭愧的,其实,真正应该感谢的人是我,正是因为这一群可爱的人,我爱上了汽车行业。

此刻,他们是我眼里真正最美汽车人,他们用自己的最简单方式守护着这个产业的壮大与未来。


被拉长的人生


《汽车人》记者/王雯

最近重看了一部好莱坞老电影,男女主角一同开车从芝加哥出发,前往纽约。一路上,二人必不可少地触及人生追求这样的大话题。女主角谈起自己希望成为一名记者,男主角随即反问,“然后,去记录别人的故事?”

对他人的生活,总是怀有最浓厚的好奇感,这是记者的本能。审视、思考,进而记录商业社会变迁以及个中的人生跌宕,在职业训练当中,我们被要求去做一名冷静的观察者,不要轻易敞露个体的情感。或许,这会让你觉得少了一些英雄主义的快意恩仇,只不过,站在旁观的角度,我们同时也在参与故事的进程。

在过去的一年,寻找“最美汽车人”的节奏不断加快。关于“最美”的定义,我们尝试着揉进更加丰富的形态,如你所见,一线汽车产业从业者开始走进故事的核心当中。实际上,

当你翻看当下国内人物类杂志,或许也可以嗅到更多“凡间”的气息。普普通通的手艺人,讲述着所在行当的喜乐哀愁,职业百态由此鲜活地铺展开来。

对于我们来说,“最美汽车人”的想法落地生根,并且逐渐转变为一种常态,期间,我们幸运地得到了太多鼓励与支持。有趣的是,我们曾经走访过的一些企业也一并展开“最美”系列报道,你看,我们正在共同完善着“汽车人”的内容体系。

作为“最美汽车人”专题的报道者之一,这半年时间,我的足迹更多地留在了广州、武汉、长沙、重庆等汽车城。一支简单的录音笔,其中包裹着绵长的人生故事,那些我未曾抵达之地,未曾料想之事,却似乎生成了具象的画面。

由听故事起步,我也记录、传递了将近5万字的人生故事,这些细节关乎成长、勇气、责任以及荣誉感。有的时候,我会觉着记者这份职业带来了无限可能性,通过亲历者的叙述,厘清产业发展的脉络。

不过20岁的小伙子开始担任新生工厂的生产班长,风华正茂的年纪,年轻人更多的思索在于探求最佳管理方式。进入而立之年的“好奶爸”已在自主车企渡过10年光阴,为了“终极答案”孜孜不倦,自主设计理想在路上;37岁的“女孩”仍然有着一张不老娃娃脸,周边的同事也啧啧称奇,岁月是何其优待这个优雅女人;“最美汽车人”的探访并无终点,发动机装调老师傅看着徒弟走向荣誉的高点,而今年,他也接过了“最美”的奖杯......

我笔下的这些“最美汽车人”,奔波是共有的关键词。广东“小鬼妹”在日本拿下了本田总装部门全球技能竞赛的全能冠军,而来自北京奔驰的“叉车四人组”则站在了德国叉车世锦赛的领奖台。我的山东老乡,驻扎广州,却常年前往四川、青海、内蒙古等地区,对于一名售后人员来说,关乎车主的承诺,分量太重。

对于这个行当的从业者而言,奔波劳碌又何尝不是共通的命运。销量与质量的考验之下,汽车人的眉头何时不再紧蹙?从这个角度来看,“汽车人之夜”也希望成为一个让你暂时放下戒备的场合,见见老朋友,多愿看到惺惺相惜的笑容。

汽车人之夜落幕将近一周,两位采访过的试车员朋友已经驶往海南,高湿试验是下一个需要征服的关卡。“有时间一定要来漠河!”“接下来会有时间去海南吗?”老朋友相聚无定期,但仍感谢这一路见识过你们眼中的风景。

作为这个行业的“年轻人”,我仍对记者的名字充满理想主义的想象,产业的大趋势,对人的关注,这便是价值所在。


在这里放下武装


《汽车人》记者/安丽敏

对于从事汽车业的人来说,一年之中放松的时刻并不多,上海通用副总经理蔡宾曾经说过,“每年只开心4小时”,其余的时间都要面临着各种数字的“折磨”与考验。不过,现在他们又多了一个可以放松交流的平台——汽车人之夜。

轻松温馨的氛围取决于它温暖的主题——最美汽车人:一个向优秀一线工人致敬的特别评选。

在这里,主角一反常态变成那些穿着工作服的、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与枯燥机械产品打交道的工人,这本是一个朴素的动机,但却带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边是工人们被这一简朴隆重的颁奖礼所感动,兴奋地在最美汽车人的照片墙前合影,“没想到这么隆重”见过无数“大场面”、曾经跟随习近平出访的一汽轿车红旗制造部一总装车间手修组组长吴殿维在看到我时说道。

与之相对的,那些专程前来为工人们颁奖,或者是领取营销人物奖项的企业高层,却难得地拥有了片刻闲暇。在典礼正式开始之前,不同企业不同平台的人愉快交流的场景随处可见,沃尔沃中国销售总裁兼CEO付强和一汽几个子公司高管聊天时,东北口音都变得浓重起来;“我和蔡宾曾经一起在上海大众工作过,”北京奔驰销售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李宏鹏对这个老友重聚的平台大加赞赏:“一定要继续办下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汽车人之夜成为了汽车人一个真正的“party”,工人们可以获得他们应有的荣光,企业高管们可以暂时忘却市场上激烈的厮杀,不提数据,不提产品性能,只是聊聊各自的近况,乃至“诗和远方”或者是那句“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所带来的会心一笑。

在短短不到两个小时的时光中,汽车人之夜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气场,不虚饰不矫情,烘托它的是可以触摸得到的这个行业的温度。汽车人之夜今年虽已是第五届,但再次站在现场最后一排,看着大屏幕上滚动播出的获奖工人短片时,仍然让人鼻子发酸的,大概就是这种力量吧。


人生匆匆数十载,总要留下点什么


《汽车人》记者/李秋

这是第五年“汽车人之夜”,也是我在这个团队的第六年。有幸,这五年来,我从未缺席。我看着它诞生,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所以,对它的感情很难用言语诉说清楚。

窗外寂静,独坐电脑前,思绪百转千回萦绕心间,我试图静下心,尝试用字记录此刻内心的想法。

最初两届的“汽车人之夜”,我们的视角是向上的。我们向为中国汽车业奋斗一生的汽车元老致敬,给掌握企业前进方向的掌舵人以及在市场拼杀的营销精英们献花。看着这些在车界叱咤风云大佬们,能在此聚集一堂,感觉“汽车人之夜”是如此星光熠熠。

而后,我们发现我们忽视了汽车工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石,这些奋斗在生产一线的工人们,他们才是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近三年,我们把视角放大,深入生产一线,去发现他们的“美”。于是,也就有了,我们与逾百名工人的“对话”。

当然,之后“汽车人之夜”的主角,也变成了这些工人,这些走哪儿都是焦点的车界大佬们,却依旧准时赴约,甘为“配角”,在台下为这些奋战在一线的优秀工人鼓掌喝彩。

前两期,我并未参与最美汽车人的采写工作,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在一旁品味他们的苦与乐,有感于他们的付出,工作的艰辛。上一届“汽车人之夜”结束后,我写下的愿望是,希望能参与其中,去生产现场,感受汽车生产线跳动“脉搏”。

而今,我也成了最美汽车人采写团队的一员。我想探寻的是,诸多荣誉背后,他们的真实想法,而不是把他们放在一个遥不可及的高处,去让别人去膜拜。他们其实很普通,并不觉得自己所做的,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要说有不同,就是他们都是一群充满正能量的人。

在这一年里,我到过中国重汽、一汽解放、北汽福田、上汽依维柯红岩等汽车生产企业的车间。跟这些身处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工人对话,倾听他们在工作的苦与乐,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他们与你我一样,对这个赖以生存的“饭碗”有着更多期许,他们把希望放在各自选择的工作平台上,找寻自我存在的价值感。他们的期许,各位企业领导应该能够感受得到,身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重担。

今年我们把终身成就奖颁给了已经89岁高龄,为中国汽车事业奉献一生的张兴业,张老先生。当这蕴含一生荣誉的奖杯,在这些车界精英手中传递的时候,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的一句,“要继续努力,希望某一天,再过几十年,希望也有人给在座的汽车人颁发像张老今天这样的奖杯。”这句话,触动了在场每一个“汽车人”的内心。

人生匆匆数十载,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总要留下点什么交与后人说。




I have a dream

《汽车人》记者/卢山

穿上好久没穿的西装,打起好久没系的领带,我站在酒店大堂的门口,等待迎接即将前来参加第五届《汽车人之夜》的宾客。

我是《汽车人之夜》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之一。在我加入“汽车人”这个团队的第一年,第一届《汽车人之夜》在上海举办。随后四年,《汽车人之夜》伴随着北京车展与上海车展这两大国际性车展召开,真正成为一个车业高规格的盛会。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汽车人之夜》很像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小小缩影。这么说,不仅仅是因为它在过去五年来,吸引了中国大部分主流车企的重要领导者参与。更关键的是,《汽车人之夜》的主题,一直跟随着中国车业发展的脉搏。也正因此,《汽车人之夜》才会在如此众多的“之夜”中,独具自己的型格与魅力。

2015年第五届《汽车人之夜》的主题是“伟大出自平凡”,30位获奖的中国汽车企业一线员工,成为这场简朴而隆重的盛会主角。这其中,有在一线岗位工作超过20年的老一辈工人,也有刚刚毕业时间不久的90后;有孩子的母亲,也有年轻的厂花;有负责研发的技术控,也有钻研多年的焊接高手。

站在这30位工人背后的,是千千万万奋战在一线的中国优秀汽车工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汽车社会,有了位居世界第一的汽车市场,才有了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中国汽车梦。正是有了他们在平凡岗位上的努力奋斗,才有了中国汽车走向伟大的前进动力。所以,他们是我们眼中真正的“最美汽车人”!

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汽车人》杂志的每一位记者,都曾跑遍中国大江南北,亲赴一线采访这些可爱又可敬的最美汽车人。聆听他们的感悟,读懂他们的心声,书写他们的故事。这不仅仅是一次人物采访,更是一次对自己的心灵涤荡。

汽车行业不是只有霓虹闪烁,歌舞升平。汽车行业不是只有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每一个伟大的企业,都汇聚了千千万万人的智慧与才华。有时候,这些闪光点被放诸聚光灯下,被外界所知。但更多时候,他们是在默默中投入与付出,为每一个毫米的进步流汗甚至流血。

而我与我的同仁们,和这些工人们一样,同样身处这个变革时代,身处这个朝气蓬勃但充满挑战的汽车乐土。只不过,我们用手中笔取代他们手中的焊枪,用一个个文字取代一个个焊点,但我们都是在用青春与汗水,书写着我们心中的汽车梦,中国梦。

2015年《汽车人之夜》已经结束,但我们心中的汽车之梦仍在继续。2016年,我们再会!

世界很大,“最美”更美

《汽车人》记者/管宏业

就像猎猎飘扬的旗帜,每一届的“汽车人之夜”不仅向外传递着汽车界的真善美,也输出着我们的爱与情怀。

正如《汽车人》杂志社长李苗苗所说,举办“汽车人之夜”,其初衷就是给所有汽车人营造一个精神家园。“从8年前创刊开始,汽车人杂志就秉承媒体人情怀,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动荡,企业遇到怎样的问题坎坷,但我们心中对强大中国汽车业的那份梦想都更加执着。”我想,这不仅是“汽车人之夜”的使命与责任,更是中国汽车人的梦和远方。

也正因为此,连续5年参加之夜,不仅没有丝毫的重复感和疲惫,相反对这个由全体“汽车人”自己拥有的品牌拥有了更多的自豪与期待。同往年一样,我们记者的足迹踏遍了几乎所有汽车企业,我们与横跨几乎所有工种的基层员工交上了朋友。

或许这样的采访难计成本,我们从始自终也不求回报,但我们深知,中国汽车业发展,必须要靠每一位汽车人去奋斗,无论怎样的创新、成就也都是来自于基层汽车人,正如我们始终不渝的理念:伟大出自平凡。当一个个朴实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当“最美”的理念被诠释得更充实完美时,我们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且有意义。

2015年汽车人之夜已落下帷幕,关于“最美汽车人”的精神与情怀一直在身旁。世界很大,2016年的“最美”将更美。

成功只是不甘与坚持

奇瑞总装一二车间试制工段调整工/周小敏

当接过尹总手中的奖杯和证书,内心无比的激动。能够这么荣幸的站在“汽车人之夜”的领奖台上。作为“最美汽车人”的代表,最美汽车人的荣誉不仅仅是属于我个人的更应该是属于奇瑞的每一位员工。

在《汽车人》杂志的《周小敏:蓝裤子也惊艳》的报道见刊后,很多人问我,你是怎么做到让研发工程师们赞叹不已的。当然,这个前提是,我做的这些技术改进的前提是,基于我一线蓝领的身份。

我想说,只有良好的心态才会有好状态,只有坚强的意志才会走得更远。尤其是对于一线的装调工人来说,良好的心态极为重要,这一方面我想我们的大多数同事都深有体会。尤其是对于一线的装调工人来说,良好的心态极为重要。

我曾经带过一个“211工程”大学的本科生徒弟,在不到一年的工作时间里,除了羡慕同期毕业生的高收入外,还在埋怨十年寒窗苦读仍在制造行业的一线工作。的确,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就整体收入而言真的不高,尤其一线收入较互联网、外贸等自由性行业收入要低的多,这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但是坚持下来,必有成就。

实际上,中国的制造行业普遍还缺乏培训提升机制,在公司大学生在公司里并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层职位有限且要求很高,后来者中又有很多优秀者,在整个人才需求不扩大的情况下,新求职者的期望下探,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完成这一转变。可是,往往正是这段学习期间,很多原本优秀的人耐不住寂寞,拂袖而去。

相反,即便拥有一个技术院校毕业的大专生的起点,只要不甘于平凡,并且持续努力,也会收获自己的春天。只要,你不甘心,并且不放弃。好吧,我说的是自己。在这一点上,我很感谢公司的培训机制,感谢做技术的同事们帮助,感谢坚持自学完本科,还算上进的自己。

成功无怪乎三个重要的因素,第一是学习,其次是思考,然后是运用,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还不够,没有在平时的工作中灵活运用也是枉然,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运用,而未来,仍需不断学习,不断践行。

沉甸甸的奖杯,沉甸甸的责任。在“汽车人之夜”上,尹总则勉励现场汽车人:“要继续努力,希望某一天,再过几十年,也有人给在座的汽车人颁发张老今天这样的奖杯。”这让我更加的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就有收获;只要我们付出,我们就有回报。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