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机动车尾气检测造假 无许可厂商为何上市

2015-05-31 22:25:32 作者:

2014年以来,有两家没有简易工况法《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厂商申请了上市。根据这两家公司招股说明书介绍的经营业绩,销售的“简易工况法设备”共占有市场总量的80%以上。

“95%简易工况法检测设备是拼凑的假冒伪劣计量产品”,“‘三不是红顶机构’与非法产商勾结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篡改技术标准和考核要求、控制市场准入条件、打压真正专利技术企业”……

近期,机动车检测问题屡屡被媒体曝光,引发社会关注。5月16日,北京建筑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教师姚圣卓、原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研究 员韩应健、中关村空气污染防控联盟理事会主席颜梓清、北京君泰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律师曹剑锋等专家再次向媒体曝光了机动车尾气检测技术10年造假黑幕。

机动车检测场问题普遍

在当日召开的“绿色在行动(系列二)《机动车简易工况法排放检测》技术澄清专家研讨会”上,韩应健告诉记者,目前机动车检测场大量采用的“简易瞬态工况法”是非常准确的检测技术方法,但要严格按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要求生产和进行技术质量考核才行。

“但实际上,95%简易工况法检测设备是拼凑的假冒伪劣计量产品。”韩应健说。

韩应健告诉记者,目前机动车检测场普遍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没有执行设备仪器标准。韩应健说,执行设备标准,对所有设备商的仪器设备严格检验考核,是制定标准的初衷和目的,也是全国开展简易工况检测的重要技术保障。“但这项工作没有开展,环保部对所有设备商的仪器设备没有建立准入制度(核准、产品目录等)。”

“环保部污控司有关领导在2009年的一次大会上明确表示,对仪器设备不考核,考虑搞备案。”韩应健说,“但事实上,备案也没有开展。于是,市场大量出现设备不断压低售价,以最低价格争夺市场的情况。”

“计量标准本应该强制执行,计量设备不按标准考核,相当于没有标准!哪不就是摆明了要让假冒伪劣设备进市场吗?”韩应健说。

二是控制软件不统一。检测控制软件由各个设备商自己开发,不能保证对简易工况检测过程的控制与国家标准一致。比如流量数据采集和浓度数据采集的同步处理、设备标定、操作界面、加载减速扫描最大功率等,容易混乱或功能缺失,甚至给利用软件生成假数据的作弊行为留下机会。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