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目前对于工商总局叫停汽车品牌授权的做法,本报认为有待观察,而且4S体系并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和不堪一击,但变化也是不可阻挡的。惟一感受有点酸爽的,可能就是主机厂,未来它们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变得微妙起来,管理的难度也将加大;对于消费者来说,现在的问题是,你会选择4S体系之外的地方去买车、维修保养吗?
在国家法律和部门的规章制度发生冲突之后,调整比预料的还要迅速:昨天,工商总局正式发文称自2014年10月1日起,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这项工作一旦停止,对汽车流通将产生重大影响。
斯巴鲁中国副总经理李金勇表示,“为工商总局的改革叫好”。他认为此举“符合中央简政放权的大方向。”在他看来,此项政策的颁布,实质上是变相取消了由商务部发改委工商总局联合下发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
这个被讨论了数年并且在近期因为反垄断引起的风波中,再度被诟病的部门法规似乎迈向了寿终正寝的关键一步。
随之而来的,将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会带来一个洗牌的过程。譬如,李金勇认为,(在新的模式下)将不利于厂家的市场管理,对经销商有利有弊。从经销商的角度来看,这一政策对盈利能力本身就较强的经销商集团或多品牌跨区域的经销商来不仅不会造成影响,反而有利于其整合资源,更利于其在成本方面的把控。而对于单一品牌或较小经销商将产生极大的影响,此时若厂家不及时调整相关销售政策,相对弱势的经销商盈利将难以得到保障。与此同时,厂家在经销商中的话语权或将因此发生改变。对未来销售模式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此后,“汽车超市”、“汽车卖场+综合维修厂”等新销售模式会将成为新兴发展方向。
确实,那些有着较好品牌形象和口碑的经销商集团,或许大有文章可做,可借助自身品牌体力的力量,探索更多元化的模式,但是,其依托的基础必然还是已有的4S店体系。
虽然改变是当下最大的关注点,但从理性的角度讲,不变的可能更值得关注。
不可否认,目前授权的品牌经销体系已经非常完善,覆盖度也非常广,因此,在一些覆盖不到的空白地带可能会有机遇存在,但在其覆盖范围内的话,4S店具有的强大实力不容忽视。
事实上,就在工商总局发布公文的同一天,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进军,在出席一个售后方面的发布会时,就侧面谈到了自己对于4S店体系的信心,而在记者希望就《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进一步采访时,他也笑了笑说:“这个话题讲一天也讲不完。”
当下,我们可能还不能真正全面地去评价这个整整运行了十年的《办法》,但至少我们需要另一种角度和声音。(文| 安丽敏)
【版权声明】本文系《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中国商报·汽车导报》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商报·汽车导报)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