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出手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2015-09-30 06:46:48 作者:安丽敏

汽车人传媒记者 安丽敏


这是多么相似的一种情形:在汽车市场风声鹤唳一片肃杀之际,政府出手救市,连最主要的政策都一样,从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


昨天下午六点钟左右,此消息一经发布便迅速引爆微信朋友圈,乐观情绪弥漫开来,在这个估计会再度负增长的9月月末,真可算得是“救命稻草”或者说是“强心针”了。

根据《汽车人》的小范围调查了解,大部分车企对这一政策持乐观态度。

东风悦达起亚销售本部副本部长蒋玉滨表示:“1.6L及以下排量购置税减半,这是消费者在终端优惠价格基础之上,还能够享受到的实实在在地优惠,对于10来万的车来说,这还是一笔不小的减免,因此应该会启动目前过于低迷的市场形势。”

她认为,虽然今年受股市影响,但小排量车型属于刚需并不会给消费者带来太大的购买负担,因此购买力并不会成为小排量车再度启动的障碍。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车企人士也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他认为,这一政策应该会带来一个小高潮,“短期大家应该只会关注1.6L及以下排量购置税减半的政策,但长期要看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落实情况”。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一汽轿车市场部部长何铁锴表示,“这个政策看上去是利好,但实际上可能不会有那么好的效果出现,而且现在的市场根本不需要救。”他做出判断的理由是,1.6L及以下的很多车型市场主要集中在三至六线市场,并且初次购车者居多,这决定了他们对于政策不会太敏感,同时这方面的购车成本并不是第一关注要素,车本身的价格仍然占据最重要地位。

泰博英思(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汽车行业总监孙木子也持悲观态度,他认为,现在汽车市场处于整体下行的过程当中,这个政策或许会延缓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但大趋势是不可抗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以比较确定地预判即将过去的9月份汽车销量增幅即将创出历史新低,我们观察10月份汽车销量如果仍然是下滑或者接近零增长,那么大家可以洗洗睡了。”

由于这一轮的“救市”政策与2008年年底那一轮颇为相似,此时,两相对照或许更能有利于我们做出判断。

蒋玉滨认为,当前的市场形势与2008年非常相似,“2008年有地震、雪灾还有外部的金融危机,今年经济整体形势也很不好,汽车市场甚至出现负增长。”因此,当前的救市政策会极大地振奋人心,“这一年汽车行业的人都非常压抑,这下可以释放一些了。”

同时,业内人士认为,与上一轮救市时的境况相比,现在消费者能够得到的实惠更多,一方面,市场终端价格以及普遍非常低,另一方面,现在1.6L及以下排量的选择更多,因为涡轮增压发动机等技术的运用,车型甚至可以覆盖到中高端,购置税减免的具体金额自然更高,这意味着可以吸引到一部分增换购消费者。

何铁锴则表示,今年的情况与2008年有所不同,今年宏观经济整体不好,比如,汽车市场受股市影响就很大,不少消费者的购车计划取消或者延后,“我们4S店有一些客户交了定金但根本提不了车,合资品牌和高档品牌更加明显。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更加会加剧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现在合资品牌的价格打压已经非常厉害了。”

孙木子也认同这一观点,同时他也非常关注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其实是非常差的,有多个指标可以证明这一点,我认为刺激政策难以取得2008年那样的效果,最终难掩下行的趋势。”

财新/Markit中国制造业9月份PMI指数降至新低

                       

在他看来,此次救市与2008年年底救市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一轮救市时,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急速进入家庭的阶段,消费者购买意愿强烈,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约为930万辆,到2009年变激增至1300万辆,并且登顶全球第一保持至今;而去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已超2300万辆,这样大的市场体量,增长变得越来越“奢侈”。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五个阶段

阶段

年代

增量需求

存量需求

主要特征

第一阶段

2000年之前

政府和企业购车

公商务需求为主;汽车市场需求波动剧烈;进口汽车一度占据市场主导

第二阶段

2001-2004年

一线城市家庭首次购车

政府和企业购车

一线城市家庭首次购车开始大规模出现,期间北京市汽车销量占全国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

2005-2007年

二三线城市家庭首次购车

政府和企业购车;一线城市家庭首次购车

随着经济的繁荣,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为代表的家庭开始大规模购置汽车

第四阶段

2008-2011年

汽车下乡与四五线城市家庭首次购车

政府和企业购车;一线城市家庭首次购车;二三线城市家庭首次购车

“四万亿”计划与汽车振兴计划刺激汽车提前进入家庭;部分四五线城市家庭开始首次购车;经济性汽车出现阶段性热销

第五阶段

2012-2014年

普及性汽车消费

政府和企业购车;一线城市家庭首次购车;二三线城市家庭首次购车;汽车下乡与四五线城市家庭首次购车

汽车消费更加普及化,中西部地区汽车消费增长速度超过东部沿海地区,首次购车比重超过七成,增换购汽车消费开始出现

数据来源:泰博英思分析整理

“我们对于汽车增量需求的认识可能是有误区的,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2011年中国中产阶级总人口数量仅3亿,对应到现阶段的有效汽车购买人口最多只有5亿,以我们现阶段2300万的销量水平,这已经是相当高的水平,甚至可以说是购买力的提前透支。”

孙木子并不认为他的观点是“耸人听闻”,在当前汽车产能仍然扩张的背景下,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走向值得冷静思考和判断。

2013年至今主要乘用车企业新建工厂及产能情况一览

日期

汽车企业

事件详述

2013年4月1日

东风本田

武汉第三厂动工建设

2013年6月19日

上海通用

上海浦东金桥凯迪拉克专属工厂开建

2013年6月19日

长安福特

重庆新发动机工厂投产

2013年7月2日

神龙汽车

襄阳第三工厂一期项目投产

2013年8月12日

福田汽车

华南生产基地升级扩产

2013年8月27日

沃尔沃汽车

成都工厂投产

2013年9月25日

一汽-大众

佛山工厂正式建成投产

2013年9月26日

沃尔沃汽车

大庆工厂建成

2013年9月28日

长安标致雪铁龙

CAPSA深圳观澜工厂竣工

2013年10月24日

上海大众

宁波新工厂建成投产

2014年1月27日

北汽黄骅

华北(黄骅)汽车产业基地一期投产

2014年5月7日

一汽-大众

佛山工厂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4年6月18日

广汽菲亚特

广汽菲亚特广州工厂奠基,预计2016年6月份正式竣工

2014年6月30日

川汽野马

野马乘用车新生产基地竣工投产

2014年7月1日

长城汽车

徐水工厂2014年投产

2014年8月1日

长安汽车

合肥工厂正式投产

2014年8月18日

上海通用

上海通用北盛汽车三期项目正式投产

2014年8月26日

一汽-大众

成都基地四期扩建项目

2014年9月19日

比亚迪

西安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投产

2014年10月16日

神龙汽车

第四工厂在成都龙泉驿区奠基,总投资123亿元,预计于2016年底投产

2014年10月18日

东风日产

大连整车生产工厂投产

2014年10月21日

奇瑞捷豹路虎

常熟工厂建成投产

2014年11月4日

长安福特

重庆第三整车工厂落成投产

2014年12月14日

上汽通用五菱

重庆工厂一期项目正式竣工投产

2015年1月28日

上海通用

武汉基地一期项目正式竣工投产,二期项目开建

2015年3月24日

长安福特

杭州工厂投产

2015年4月3日

北京现代

总投资120亿元的北京现代第四工厂项目在河北沧州开工建设

2015年4月8日

北京奔驰

NGCC工厂投产

2015年04月21日

广汽丰田

第三工厂选址于南沙区,计划在17年建成投产

2015年5月11日

比亚迪汽车

天津比亚迪新能源大客车项目新基地完成一期建设,进入试生产阶段

2015年5月24日

上海大众

长沙工厂建成投产

2015年6月1日

一汽-大众

华北生产基地项目启动,天津宁河县工厂总投资约155亿人民币

2015年6月23日

北京现代

总投资77.5亿元的北京现代重庆工厂在重庆正式开工

2015年7月13日

一汽-大众

青岛工厂主机厂项目开工建设

2015年8月4日

一汽丰田

一汽丰田决定在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产能10万辆/年新生产线

2015年9月8日

广汽本田

第三工厂投入生产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及媒体公开资料整理,泰博英思

另一个不同点是,上一次的诱发因素是金融危机,中国更多受到的是外贸影响,内需消费能力还是较为强劲的,但这一轮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低迷,普遍认为“风暴眼”是在中国。因此,内需的拉动作用将不如预期的那样明显:一二线城市汽车已经基本饱和,三四线市场经济在这一轮冲击中受影响更大,购买力会严重削弱。

“或许政府出台这个刺激政策一方面是环保需求,另一方面是希望以时间换空间,但该来的还是会来。”孙木子说。

当然,中国的汽车市场有时候是很难用“常理”揣度的,或许扭转当前低迷状态只需按一个启动钮,这轮的刺激政策恰好扮演了这个角色,也或许就如同孙木子的悲观判断那样,大势如此非人力可以更改。

这轮刺激政策究竟会达到怎样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事实验证,只是时移世易,至少,盲目套用过去的经验应该是不可取的。(作者/安丽敏)【版权声明】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