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杂志记者张恒报道)许多看似宏大的事件,在实际生活中其实也都有它的影响和注脚。今年由中国主办的以“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主题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有很多问题在等待着答案。固然,谈判了近十年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是重中之重。以改革和创新推动经济的增长也同样是当务之急。“改革”这个词并不新鲜。但在全球经济发展显著放缓的今天,这个词显得更为关键和重要。当然,这两个字背后关乎诸多要素,而开放是这其中的主旨要义。
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就《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变革之大出人意料,却又可以理解。本次修订稿大幅缩减限制外商投资产业条目,从原来的79条减少到35条。这是自1995年以来的第六次修订该指导方案,也是目前取消限制项目最多的一次。此次修订目的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以积极主动扩大开放、转变外资管理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增加透明度为原则,大幅缩减限制类条目,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其中,备受关注的“汽车整车”仍被明确列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保持“中方股比不低于50%”的政策“红线”。也就是明确汽车整车合资股比限制暂时不放开。
在此之前,改革的信号早已不断释放,“我们不要强刺激,我们要强改革。”李克强曾经在达沃斯论坛上发言说。国企、民企、外资是否能在同一个环境下更公平的竞争,就是改革的深水区。当下,资源集中度高的电信、银行和石油行业已经实质性的迈出了改革的步伐。
7月,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合资成立“铁塔公司”并开放给民营企业,剥离基础建设的骨干网络,形成骨干网络和虚拟运营分离。7月25日,银监会正式批准了三家民营银行。石油方面,8月国家正式批复了允许一家民营石油公司进口石油。
短短的时间里如此多项改革政策出台,足见习李政府推进改革已是小步快跑之势。毕竟,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已时间不等人。
新的修订稿中,对于资源高度集中的领域如金融、电信和石油,已出现放开的姿态。对钢铁、造纸、化工等面临产能过剩行业加大了开放的比例。相比而言,整车企业的中方股比不低于50%,开放程度已算领先。而整车行业又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利润较好的行业,所以此次没有被排在增加开放的名单之列也能被理解。
在加快开放的大环境下,汽车行业仍难独善其身。自10月10日,由李克强总理和德国总理默克尔推进的中国一汽和德国大众将继续延长经营期限25年的协议里,也披露了关于中方将积极考虑德国大众汽车提高在一汽-大众合资企业中股份比例的请求,同时也希望德国允许资质好的中国企业竞标德国的高铁项目。之后,李克强进一步强调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将继续坚持下去的决心:“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而是会越开越大,市场机遇也会越来越多。”
不得不承认,资本市场的倒逼改革早已开始,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均是外资控股企业,在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成长为巨无霸的过程中,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和外资控股股东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互联网行业也成为了当前中国最具活力的行业。今年9月9月阿里巴巴在纽交所的成功上市更是把整个行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反观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中国A股市场自2007年之后却越来越萎靡不振。
目前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包括国有和私有,他们的股比结构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汽车行业来说,中国的上市车企的控股股东大都是母公司,且持股比例均超过了50%。而国际品牌的车企第一大股东往往是机构投资者,且持股比例一般不超过10%。
当然,中国改革开放只有30多年,面对国外数百年的资本市场和百年企业不可同日而语。但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现今的中国企业已经长大,市场成熟,当时的政策已不符合时代潮流。推进公司治理的改革,使得公司治理更加多元化、现代化比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更为重要。
虽然一汽集团将要把一汽-大众9%的股权出售给德国大众,目前能够获得哪些实质性的利好还无法评说,但一汽集团旗下的一汽轿车和一汽夏利在A股市场中有了显著上涨,这不仅是因为股权结构的尘埃落地破除了一汽集团整体上市的一个阻碍,削减了投资人的担忧。更重要的是,这也使得德国大众有意愿将更多资源,包括技术和车型引进中国市场。所以,当下吃亏的事情,长远看来却未必。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的车企在激烈的竞争中快速成长,走向成熟。放开应该开放的,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在一时间可能会使一些团体丧失掉当前的利益,控制权,但却能给企业产生新的活力。无论是国际上的大牌车企,还是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说,中国企业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公司治理的问题,这是看一个公司是否具有长期价值的最重要标准。其实,论技术含量,车企怎么能算是传统行业?所谓只有传统的思想,没有传统的行业。 (来源:汽车人杂志 作者:张恒)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网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网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汽车人网)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