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早在此之前就淡出乐视汽车决策层了,身体状况云云不过是双方的台阶而已。因为他已经懒得找个过得去的理由,特别是结合辞职信中“祝福乐视汽车早日量产”的话头,简直就像辛辣的讽刺——谁都晓得“量产”是乐视的痛点。
◎ 《汽车人》记者 黄耀鹏
丁磊日前辞任乐视汽车联合创始人、全球副董事长、CEO等职。要说贾老板当初慷慨给的帽子太多了也不好,起码辞职的时候需要多写几笔。
丁磊早有去意
从去年12月底起就未公开亮相来看,作为处于舆论漩涡企业的CEO来说,是不正常的。莫干山产业园在去年12月28日奠基,这么重大的事情,作为乐视汽车一把手来说,不出席实在说不过去。当天站在红绸子前面的是COO张海亮,现在接任丁磊职务的也正是此人,不过,他没有联合创始人之类的头衔了。这也反映了在贾老板心目中,丁磊的重量级不一样。
丁磊不露面,只能说明在此时已经与乐视产生重大分歧。合作不成情意在,当时乐视的情况极为不稳,负面消息成群涌现。丁磊不能当即宣布离开,而是等孙宏斌携巨资投入乐视之后,才找到相对合适的时机。不过,大家都知道,孙宏斌没有向乐视汽车投一分钱,而且贾为了孙的钱,已经让渡了乐视“七小福”的一半控制权。
丁磊早在此之前就淡出乐视汽车决策层了,身体状况云云不过是双方的台阶而已。因为健康原因?如果这理由是丁磊想出来的,侧写师恐怕会说他心怀愤懑。因为他已经懒得找个过得去的理由。特别是结合辞职信中“祝福乐视汽车早日量产”的话头,简直就像辛辣的讽刺——谁都晓得“量产”是乐视的痛点。
如果是乐视替丁磊拟就的辞职信,恐怕更合情理一些。不过起草人也相当偷懒。因为这种措辞,相当于暴露了双方不欢而散。不过,话又说回来,“欢”和“散”本就互斥。
辞职是合理的
丁磊在寻觅下一个职位的时候,一定不会将乐视这段履历视为骄傲。因为2015年上任以后,他的工作成果乏善可陈。这和能力无关,乐视几乎没有认真思考一下市场的反应,也不看自己有多少资源,就忙于甩各种概念。甩多了不见实际动作,大家都掂着西瓜看热闹。
造车门槛高,这个毋庸置疑。如果换做别的企业,初入行一年半挖坑(不论后续进展),速度还算不错。但是乐视的豪言壮语太多太高调了,以至于将舆论胃口吊得太高,履行承诺变得异乎艰险。
丁磊的长项在哪里?作为第一大车企的前舵把子,管理旗舰型企业的能力、在大供应商那里的面子,全产业链的枝枝蔓蔓均熟稔在胸。再不济,做个整车生产线的高级调度长,绰绰有余。但是,在目前的乐视汽车,丁磊最应该做的是拉投资。这显然是贾老板擅长,而他未必擅长的事。而且没有贾跃亭的授权(贾老板必须出卖一些控制权),也不可能拉来像样的投资。现在乐视“泡泡龙”已经庞大到非上百亿资金不能解救的程度。
所以,丁磊在乐视无用武之地,他对乐视也产生不了重大贡献。如果他能看到几年内乐视进入量产,预期将进入了自己擅长的桥段,他多半不会选择离开。在以往宣讲乐视计划的桥段中,手里明明没有筹码的他,还要言必称“生态”。 对于一个爱惜自身公众形象的传统企业高管、前政府官员,无疑是痛苦的。因此,双方分道扬镳,是合理的选择。
所以才有了上述意味深长的祝福。
人们都记不得乐视最早的糟糕消息是如何登上头条的,是FF项目被内华达官员称为“庞氏骗局”,还是乐视员工排队离职,抑或是乐视体育痛失英超转播权、亚冠、中超版权?乐视汽车没有重量级新闻(奠基现场摆几台挖机不算),反而是件好事。
乐视至今没有一个人出面,把乐视超级汽车和FF之间的市场定位、协同关系说清楚,就可见一斑。
固然获得孙宏斌的救命资金之后非常愉悦,贾跃亭至少不用担心生存问题了。但他也明白,必须放弃要某些东西。乐视汽车恐怕还未上抛售名单,但一旦到了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阶段,贾老板必定感觉到资金的绞索再次勒紧。
也有刻薄的舆论认为,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乐视超级汽车的量产版,恐怕一直难产。对此,至少丁磊表示悲观。(《汽车人》记者/黄耀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