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拆伙,对于双方而言都不是好时机。两者都很明了,但都选择不妥协,说明没有重归于好的可能。目前的争执,仅是双方漫长分手过程的开始。
◎ 《汽车人》记者 黄耀鹏
国庆最后一天,在香港上市的恒大健康披露了一则对自身非常不利的消息:FF(法拉第未来)及其控制人(贾跃亭),打算向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提请仲裁,要求剥夺时颖的融资同意权,并解除双方所有协议。
恒大方面发誓反击,称“时颖”已聘请国际律师团队,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捍卫协议下权利、保障股东利益。”时隔不到24小时,FF方面也声称发声明,将合作破裂归咎于对方,并称要“捍卫自身权利”。
愿景与履约困难症
时颖公司由恒大100%控股,前者持有45%的“Smart King”股权,而贾老板持有33%“Smart King”股权,FF员工持有剩余股权。同时,贾1股10票,保持对Smart King绝对控制权。恒大许老板甘愿做一个安静的财务投资者。
贾控制的FF刚刚靠恒大的8亿美元渡过时艰,就忙着拆伙,听上去非常不合理。即便憋着过河拆桥,但FF91这款车距离量产仍然相差最后一公里,尽管FF方面声称“已经跑通了包括供应链在内的所有量产准备”。
声明中这句话槽点颇多。供应链如何跑通?供应商答应供货能叫跑通?“先付货定期结款”与“先款后货”之间,有天壤之别。对于新造车势力可怜的初始订货量,供应商往往倾向于缔结更严格的供货协议,以免对方资金链断裂造成自己要债无门。事实上,这样的事已经发生多次。而对于传统车企,供应链要有保障得多。
贾虽然对造车这事儿外行,但他对融资有着异乎寻常的天赋和洞察力。他总能寻找到愿意入局的投资方。而他的筹码总是飘忽不定,并无可靠的资产或者持续现金流作为抵押。他靠的是“前景”来吸引潜在投资者。
颇具讽刺意义的是,FF声明的末尾,特意给出“前瞻性声明”。大意是,凡是对未来的种种描述,无论措辞如何,均不作为确定性承诺。同时告诫舆论不应“过分依赖于此类预估和声明”。
这不仅是一份法律上免责的声明,同时也是一份强烈的暗示。它意在指出,双方之所以对同一份协议的解读产生分歧,并非由于FF方有意下套,而是恒大方一厢情愿地将“愿景”当做合作承诺,而忽略执行过程的风险。
过去的事实证明,贾老板在兑现商业承诺上拥有不大可靠的记录。他已经8次被国内监管机构列为失信人。内华达州官员则直截了当地称其为“骗子”。而恒大的履约历史也不值得夸耀。2015年,亚冠决赛赛场上,恒大未印上东风日产用协议锁定的广告。赤裸裸地毁约,让日产目瞪口呆(尽管恒大声称事先协商被拒)。现在,轮到恒大目瞪口呆了。
两份协议:共识和争执
需要指出的是,恒大控制的时颖,与FF签订的两份协议内容,均未公之于众。外界凭借一鳞半爪的信息,难以判定谁是谁非。
表面上看,双方对于付款条件的争执在于对协议的不同理解。对第一份协议,目前没有争议。这份协议表明,时颖在三年内投资20亿美元,2018年底前支付8亿美元、2019年支付6亿美元、2020年支付6亿美元。
而对于补充协议,双方在大多数细节上都有截然相反的阐释。
首先,谁发起要约。双方都指认对方发起。
恒大的说法是,“今年7月贾跃亭提出恒大的8亿美元已基本用完,要求恒大再提前支付7亿美元。恒大为了最大限度支持合资公司的发展,与贾跃亭签订了补充协议,同意在满足支付条件的情况下,提前支付7亿美元。”
FF的说法是,“2018年7月,恒大主动提出签署原投资协议的补充修订协议(三方协议),并同意在原合约约定日期之前,进一步向FF提供资金保障,包括在2018年内支付剩余12亿美元中的5亿。”而且,FF称,“恒大对于在2018年提前支付剩余融资金额的补充协议——包括为何需要这些资金,何时需要这些资金——有着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虽然分歧严重,但让我们先找“共识”。没有争议的,一个是时颖依据初始协议给付了8亿美元;第二个是,贾老板在7月之前就已经将这笔钱花光,因为双方都认为需要“提前”支付第二笔钱,因此需要签署补充协议;第三个是,需要支付的第二笔款项,不管是多少,未能如期支付。
按理说,只要补充协议客观存在,谁发起要约,法律上并不重要。但双方首先就这一点针锋相对,显然他们都认为,争取舆论认同也很重要。
FF强调恒大了解FF有多缺钱,啥时缺钱。如果许是贾肚里的蛔虫这一点成立(尽管恒大总裁夏海钧去做FF董事长,也未必能刷清楚贾控制的FF谜一样的财务状况),那么许简直太贴心,“要不要小钱钱呢达令?要你就说嘛,不说我也知道嘿嘿嘿”,不仅反逻辑,简直令人毛骨悚然。
相比而言,由负责花钱的运营方向资本方要求追加投入,则显得更合情理。恒大方有条件同意的前提下(毕竟第一笔钱花得比预期快),要求FF的运营达到新设立的“给付线”。但双方就FF是否满足付款条件,争执不下。
创始人踢了投资人
其次,创始人踢了投资人,真是活久见。以往屡见不鲜的是,投资人凭借资本力量清洗创始人团队。AB股的设计,就是为了保护股权被多轮融资稀释的创始人权益。它始终是防御手段,而贾居然利用其进攻,试图通过协议洗掉投资人,令人耳目一新。
有一个细节,FF方面提到而恒大方只字未提,那就是恒大阻止了FF接受任何来自其他来源的直接融资。而初始协议中,为了制衡贾一票顶十票,约定恒大为“惟一合作方”。而补充协议的签署,是否完全终结初始协议?还是仅更新付款周期等内容?这个问题基本上是技术条款,当事双方不难回答,也会很难形成争议。
如果惟一合作方条款有效,那么时颖确实能够阻止FF寻求其他融资。同时也假定贾如同神迹般找到新投资方,双方的确会产生矛盾——FF要求扩大资金来源,加快引资速度;而恒大则要求必须做到某些条件,且自身排他性地位不容挑战。
至于恒大谋求控制FF,或者试图攫取FF91这款车的国内经销权,纯属坐而论道。这款车的量产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渠道的构建也是如此。在尚未中奖之前大谈奖金分割问题,历经风雨,贾的自信从未折损。
不过,对贾不利的是,即便他赢了仲裁和后续的官司,投资人已经投入的资金,也不可能被一笔勾销。就算原物奉还,贾到哪里去找8亿?传说中的新投资人果真存在吗?
而对恒大不利的是,恒大健康凭借FF概念股价翻倍有余,现在恐怕要回吐。8日当天,恒大健康暴跌35%,就可见一斑。
现在拆伙,对于双方而言都不是好时机。两者都很明了,但都选择不妥协,说明没有重归于好的可能。目前的争执,仅是双方漫长分手过程的开始。此后绵延数年的法律麻烦以及善后的一地鸡毛,还在不远处耐心等待。
造车新势力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工程能力薄弱、供应链不稳定,贾治下的FF一个都不缺。他的融资强项“被”信用破产之际,其项目仍拥有较强的“变现”能力,仍有可能寻找到投资人,恒大很难做最后一个。但是,新投资人为了规避前任的大坑,必然设置更苛刻的条件。无法赢得投资人宽容的情况下,贾很难最终成功。他的宿命就是在折腾中逐渐沉沦,欢迎打脸。(《汽车人》记者/黄耀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