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这东西,谁的孩子,谁做主,别人没有发言权。
◎ 《汽车人》记者 吴毓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向来行事谨慎的丰田,最近就做了一件“名正言顺”的事儿,为RAV4起了中文名字“RAV4荣放”。为产品正名,丰田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
为产品正名,日系品牌做汉化最是彻底,豪华品牌则是“我走我的路”。丰田在华销售的21款乘用车,除了TOYOTA 86外,现在全部采取英文+中文的命名方式,就连E.Z.都有优美的音译“E.Z.逸致”;采用混合动力的雷凌、卡罗拉,也被冠以简明易懂的“双擎”之名,令人可以望而知意。
相比之下,豪华品牌就稍显“冷漠”,更强调全球统一的产品命名体系,人气爆棚的Mercedes-Benz E-Class(V213)国产,也不过是“全新梅赛德斯-奔驰长轴距E级车”而已。
为产品正名,也有人高瞻远瞩、大刀阔斧,不惜打碎那些“瓶瓶罐罐”。在约翰·德·尼琛的坚决推动下,英菲尼迪和凯迪拉克先后重整了旗下产品的命名体系。英菲尼迪采用Q/QX+数字,Q指代轿车、QX指代SUV;凯迪拉克采用CT/XT+数字,CT指代轿车,XT指代SUV,其后的数字越高,产品越豪华、越高端。重整之后,产品的序列、产品的级别都清晰易辩,为终端市场的竞争力加分。
相比产品正名,型款的命名也需要阳光照耀。欧系品牌近年倾向于弱化发动机排量,以获得更高的溢价能力。奥迪品牌以数字+TFSI+配置的方式命名,同样是“45 TFSI 运动型”,奥迪A4L 45 TFSI quattro运动型与奥迪A6L 45 TFSI quattro运动型的动力表现大不相同。大众全新途安L以280TSI、330TSI替换了此前的1.4TSI和1.8TSI;菲亚特还有些迈不开步,还在尝试。
无论是产品名称汉化,还是产品命名重整,都是为了方便称谓、容易记忆,进而便利客户选择。名字叫不利落、产品记不清楚,又如何进入消费的选择清单?以TOYOTA RAV4为例,虽然已在中国销售多年,但大多数消费者仍在记忆字母——R-A-V-4,老派一点儿的人甚至还在说,就那个“小公主”——RAV4(第二代XA20)的三门版。
为型款命名,直接标注发动机排量、技术数据的做法已被甩出几条街。即使看不起“1.5升节能手动版”的呆板,1.8 Nu DLX Special、2.0 Nu PRM 0%……也是要不得的标注方式。即使是资深销售顾问,恐怕也难以向潜在客户顺畅解读各个字母的含义,更别提令客户能够真切记忆、清晰认知。
为产品正名,讴歌、林肯等品牌需要立刻着手。这两个品牌在中国的“群众基础”较差,人们的认知还停留在“加长林肯”等以品牌指代产品的层面;但讴歌、林肯的产品命名又缺少明确的规律,即使是钞票不缺、定位相近的客户,面对相近的名称也难免犯晕——CDX、MDX、RDX和ZDX都是SUV,CDX最小、ZDX最大?MKC、MKZ、MKZ,MKX哪个是SUV,哪个是轿车?MKC是敞篷吗?
名字这东西,谁的孩子,谁做主,别人没有发言权。古人取名看《论语》《易经》,现代人取名随心随性;有人“语文乐“、“理综胜”,也有人“邱依”、“邱酷”……墨守成规不一定错、出位出新不一定对,让别人记住才是王道。(《汽车人》记者/吴毓)【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