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专题

【汽车人◆年度专题⑦】魏建军:当H6疯狂消退时

作者:
张恒
时间:
2017-01-12 09:35:19

点评魏建军

有个段子说99分和100分的区别:虽然就差了1分,但前者的能力就是99,而对后者,是卷子只有100分的题。这就是学霸逻辑。哈弗H6就像是这样的学霸,但它却是一个偏科的学霸,因为H6一款车型覆盖了公司超半数的业绩。当H6月销4万辆的时候,就有人觉得这已经是瓶颈了。2016下半年,H6的销量成了拔地而起的火箭。5万辆、6万辆、7万辆、8万辆,记录被快速刷新,一个月就上一个台阶。这样的爆发力,完全出人意料。

H6为“中路”,H2和H7作“侧应”,长城汽车在2016年销量成功突破百万辆大关,净利润大概率能达到100亿元。对中国品牌来说,着实不易。之前笔者说魏建军是一个有理论偏好的人。现在我们发现,就算理论偏好,他也不赶时髦,只是兢兢业业的深挖,做制造业的“规模效应”。

没人否认,魏建军是一个踏实肯干的人,踏实表现在不追热点,做好自己。肯干是一种工匠精神,下功夫深挖一门技艺。这门技艺就制造业的核心——规模效应。规模效应作为大工业时代最为古老的理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牵一发而动全身。市场在变,就需要企业更灵活。这一头一尾带来的诱惑,和不确定性,把需要点滴积累的制造能力夹在了尴尬的中间。

越执迷于一头一尾“两边”的人,越没有精力关注制造本身。长城能把业务扎实地构建在以制造能力为核心的基础之上,和魏建军本人笃定的性格密不可分。他的笃定,也有人说是固执。

这种性格会也会有缺点,即看得不够长远。和国际品牌大比例的研发投入相比,长城的研发都根植于眼下,绝对不会为“人类的未来”投资。所以在汽车电动化、自动驾驶、节能减排,乃至品牌营销上做的都不够,这些在公司未来发展过程中将逐渐得以显现。毕竟“国五”已经出台,其标准的实施已开始倒计时,以SUV和皮卡为主的整车厂将会非常被动。品牌营销亦是如此,WEY轻奢的品牌定位必然无法复制哈弗的逻辑。

所以,对魏建军的评价是:他是一个中长期目标笃定的人,却缺乏更为长久的战略投资理念。对自己想要什么非常清楚的人,都太过于接地气了。

◎ 《汽车人》记者 张恒

有一个路人皆知的商业魔咒,却也百试不爽——先发优势通常能获得较高利润,但随着“淘金者”不断涌入,市场由需求导向很快演变为供给导向,蓝海逐渐成为红海,行业利润率随之下降。但对长城哈弗军团来说,这么多年来,不管市场怎么变,该魔咒并未奏效。

高达25%的毛利率能保持多久?这样的担忧,对长城汽车早在两年以前就存在了。当时哈弗H6如日中天,自主品牌、合资品牌灵敏地嗅到了这块处女地,大家调动资源,开足马力抢滩紧凑型SUV市场。环境日渐苛刻。

小步慢走

一路观察下来不难发现,民企和国企的战略思维非常不同。民企更务实,它没有政治任务,只要自己能赚钱就好。这使民企更能顺应市场。都是民企,长城也不尽相同,它不追潮流,不是哪有钱就往哪里钻。

从产品路线来看,还没有新能源汽车产品、也没有自动驾驶技术,似乎走得慢。H6、H8、H2一路走来,样子都差不多。和别家不同的是,无论是魏建军还是王凤英,也很少提什么百万啊第一啊这样的远大目标。

有句台词说:“每次听到一个人语气如此肯定,我都会觉得他最想说服的是自己。”也因为心中明确,所以才不需要大喊出来。这种笃定的态度,使长城汽车每天只走出一小步,但方向从未错。体现了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企业文化。

这样的企业文化,会让人连同魏建军闷头做事儿的性格联系起来。可不曾料到,2016年广州车展上,以魏建军本人姓氏命名的新品牌“WEY”横空出世。“WEY”定位于轻奢品牌,但实际上公布的15万到20万元的价格区间,和哈弗品牌的高端H6、H7和H8重合。

和吉利与沃尔沃不同,哈弗不具备的,在WEY的身上短期也难以实现。对外人而言,在哈弗和WEY的身上,令人直接想到的都是魏建军的影子。

规模效应

2011年,长城汽车于A股上市,这一年,集团共销售整车46.3辆,较2010年售出的36.3万辆增加了27%;2012年,集团共售出整车62.1万辆;2013年销售了69.6万辆;2014年为73.3万辆,到2015年已经达到了85万辆。在2016年销量破百万,达到了107.4万辆,增长26.%。从2010年的36万辆到2016年百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两位数。

这个增长率并不出众,大致和中国整体车市的增长率差距不大。了解长城的人清楚,前几年,长城汽车刚刚经历了一次战略转型,集团从皮卡、轿车、SUV三大品类转向集中资源发展SUV一个品类。在转型过程中,由于轿车的销量急剧下降,拖了后腿。最可贵的是,数年来,长城一直保持住了高达25%的,令人羡慕的毛利率。

汽车行业有个规律,成功车企都先是由一款经典车型奠定的。达到这样的毛利率,必然要归功于50个月蝉联SUV销量冠军的哈弗H6。

哈弗H6于2016年12月销量超过了8万辆,可以看出长城在产能控制、产业链整合、销售网络和产品递进等方面的综合实力。长城汽车现在的主要生产基地都在保定周围,保定在全国的中心位置附近,给物流系统提供了便利。

记得哈弗H6在月销3-4万辆的时候,其工厂就已经120%超负荷运转了。而现在这款车型达到了月销8万辆,是从2016年10月、11月、12月销量爆发性增长,其执行力,供应链水平在民营车企,甚至对合资车企来说,都相当强悍。突然流量增大,同时整个系统仍能有条不紊的运行是非常难的。就好像京东第一次跟淘宝玩“双11”,用户怨声载道,就是京东当时的系统不具备这样的运营能力。

除了供应链,长城成本控制的能力同样值得学习。公司能长期保持高毛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得益于产品阵列。热卖产品集中在哈弗H6和H2身上,无论是这两款车,还是其他哈弗车型,大部分生产工艺和零配件标准是相同的。在相同标准下,一个月生产十万八万辆车,单位成本就会更低。另一个好处是,出问题的概率被有效降低了。在西伽玛管理中,故障率是最关键的指标。长城汽车以H6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庞大SUV阵列,充分放大了规模效应的优势。

在这种体系里,每一个环节的成本下降,都会被系统放大。长城自己要建厂制造自动变速箱也就是出于这个基础。并非企业不想自己造自动变速箱,而是自己造出来了,还不如直接购买国外的现成产品划算。长城汽车的规模优势就是要打破这个问题。这笔帐,魏建军一定精打细算过。

降低了成本,就保证高毛利,如此一来便可以更多的让利于销售渠道,这对凝结经销商网络起到了决定作用。尤其在汽车经销商被整车厂商挤压的今天,能加入长城汽车的渠道体系,何乐而不为呢?王凤英常年高居车企上市公司薪酬榜的第一位,也显示出董事会薪酬委员会相同的理念。

保定新工厂是得以量产的保证,热销车型H6和H2都在保定工厂再设了生产线。目前保定徐水区的整车二工厂已经投产,生产哈弗H2及哈弗H7车型,这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能规模。

内部竞争

在长城汽车2016年凭借哈弗就达到年销百万,净利润百亿的时候。魏建军选择了再创业。这就是“WEY”品牌。这个品牌早在4年前就已经开始启动了,意味着魏建军实际是在双线作战,长城汽车的高端化和轻奢的WEY品牌是两条路。

虽然在H8和H9身上栽了跟头,但2016年4月推出的哈弗H7于11月已经达到了月销过万辆成绩。可以看到,哈弗H7吸纳了H8和H9的教训,对整个设计理念都进行的重新改造。最直接的外观,已经和原哈弗家族有了不小的差别。

非常明显,WEY品牌和哈弗品牌在同业竞争。其实企业在市场占有率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内部竞争是使其破其瓶颈,焕发青春再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天猫和淘宝,微信和QQ,都是内部竞争带来的革新。

能预见的是,长城汽车即便多出一个品牌,但其战略仍会在前一步的基础上积累,以稳求胜。在研发和战略上,长城不求大突破,逐渐积累和稳固制造体系,寻求成本优势。所以明年新的1.5T、1.3T发动机和变速器,以及H6的换代车型,这些小的进步建立在长城的体系之上,将会给公司带来推动力。

问题也都摆在台面上,目前在哈弗身上看不到的东西,短期内在WEY品牌上也看不到。无论是从研发能力,还是从品牌情感上的角度看,哈弗还是WEY,都有着强烈的魏建军个人的影子。长城汽车想同时打造两个不同的品牌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已经有了产品,但WEY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暴露了公司打造品牌力的短板。其实,较好的发展情况是,哈弗能代表魏建军的务实,WEY品牌能代表他的理想。怕就怕,务实和理想会离得太近。

对现在如鱼得水的长城汽车而言,有一个问题应该被正视,就是一旦以H6为核心的产品阵列热潮消退,长城能否实现快速转型?毕竟生产规模化和企业灵活性是相互冲突的两条线。虽然市场的热点不会跳跃性变化,即便是潜移默化的改变,终究也会有一天会成为质变。SUV增速下滑,轿车增速抬头,这样的趋势在去年的市场中就已经显现。

平安证券认为,公司于2015年5月份推出红蓝标战略,目前H1/2/6/coupe都具备红蓝标产品,H7年底也将推出红标产品,未来H1-7基本都会推出红蓝标产品,红标定位主流家用人群,蓝标定位年轻消费群体,最大程度地挖掘潜在消费需求,零部件共享边际成本增加较低。公司规划将长城经销商网络改成蓝标网,预计2017年红标网点铺设800家左右,蓝标网点铺设4-500家,形成红蓝标双管齐下战略格局,最大程度扩大整体销售规模。

长城有重返轿车市场的意图。长城首款纯电动三厢轿车车型C30蓄势待发,将面向汽车租赁与私人消费市场。据悉,未来也将推出哈弗H7的混动SUV。显然,长城打算把自己的新能源技术先在轿车和刚开始走量的H7上试水。四省开展放宽皮卡进城限制试点,皮卡有望推广至全国市场。

总结长城汽车,以规模经济促成的成本优势,让利经销商,都是其在2016年达成双百(销量百万辆利润百亿)的原因。WEY品牌和哈弗品牌短兵相接,是魏建军的内部竞争策略。但WEY品牌毕竟无法复制哈弗的成功。(《汽车人》记者/张恒【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